女作家蕭紅用細致入微的筆觸描寫了故鄉(xiāng)日落時火燒云的美麗景象,特別是對絢麗色彩的描繪令人叫絕,紅通通、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那么多的顏色一瀉而出,使得不少讀者紛紛猜測她是否是畫家出身。
蕭紅確實做過畫家夢,但無情的生活遭遇擊碎了她的夢。蕭紅出生在松花江北岸的小城呼蘭縣,母親早逝。她常遭到父親打罵,于是總到屋后的草園子里逗留,這使她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觀察。她小小年紀已看夠了人世間的丑惡,只好把愛投入到大自然中。1927年,蕭紅進了哈爾濱的一所區(qū)立中學(xué)讀書,和同學(xué)發(fā)起一個畫會,定期到野外寫生。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畢業(yè)的高仰山在此任教,使蕭紅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她終究沒能成為畫家。1930年,蕭紅讀高二時在家庭的逼迫下輟學(xué)了。第二年,她只身來到哈爾濱,過著流浪的生活,靠寫短文和短詩度日,受盡了苦難,正如她詩中所寫的那樣:“我生活的痛苦,真如青杏般的滋味?!?/p>
《火燒云》是蕭紅和著心血調(diào)制的色彩描繪出的一幅祖國壯景,難怪茅盾先生也稱它為“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