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
早就想看一看壯悔堂了,終于是成行了。商丘這地方,上古時期名人很多,但到近古,似乎就少些。侯朝宗算是一個吧,不知什么原因,每想到侯朝宗,我常常一下子就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人,其名錢謙益。按當時的說法,他是名傾天下的“四公子”之一,應該是與方從智、冒襄、陳貞惠們排在一個序列里的。但他的實際遭逢卻與錢有點相似。第一:都是名士;第二:最終都順了清宮室;第三:都娶了名妓做妾;第四:名妓的下場也差不多,這也就如數(shù)學里頭的“合并同類項”了吧?
但其實二人情由很有點區(qū)別的。我以為,李香君、侯方域是郎才女貌,自由戀愛自愿結(jié)合,是一對璧人天作之合;而柳如是之嫁錢謙益,卻嫌著有點勉強——我想,當時名妓嫁名人可能是時尚,很摩登的一件事:很可能的事,柳如是找不到第二個侯方域,眼睛一閉就嫁了姓錢的,她說過這樣的話,比較自己和丈夫:“君之發(fā)如妾之膚,君之膚如妾之發(fā)”。年貌上的巨大差異產(chǎn)生這么點幽怨的幽默也是正常的。再就是錢謙益資格老,萬歷三十八年就是進士了,做到禮部尚書,地地道道的“正部級”了。老老實實說,六十多歲的人了,在前明當了大半輩子官的人又給清室做尚書。而侯方域一輩子沒當過官,清順治八年應過一次試,中副榜,為此而抱終天之悔的吧?這年他三十三歲,過了四年便郁郁而終——就從錢、侯二人的履歷比較,后人心目中敬侯而抑錢,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康熙這個人是很深刻的政治家。他對降順他的前明官員很不客氣,不但不重用,而且時時苛責吹求。錢謙益被俘,柳如是幾次勸他死,他都視若無睹,暗示他死,他裝迷糊,此事通天下皆知??滴醮蟾乓彩侵赖?,他瞧不起這樣的人?;钪淮?,死了——他專設《二臣傳》請你上榜示眾。他的想法很簡單:你能投降我,你照樣能投降我的敵人,我的臣子如果學習你,將來有一天我們勢敗,就會棄我而去。這就把降清分子們的處境搞得極為尷尬。“二臣”這個詞真是厲害!一直到清末,很多清室官員不肯降順民國,就是恐懼民國修史把他列入“二臣”。
但侯方域的憂患純粹是革興時期的典型知識分子情緒,他不滿于明室,留戀于舊朝,對清室王朝的陌生感,異族的隔閡,恍若隔世的幽緒,人情的、社會的、家族的、世俗的種種不堪忍受的壓抑與扭曲,遠非我現(xiàn)在這點格致功夫所能函蓋,你看看他的《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就知道是何種心情了,“天涯去住競?cè)绾?,最是關情云雀歌。細憶姑蘇好風景,青衫回首淚痕多”。
壯悔堂就坐落在商丘古城北門近側(cè),外頭一色青磚堞雉如齒,高大的城樓壯觀不亞于山西平遙古城。幾乎一進城就是侯家院,這無論如何都是三百多年的老宅的,修葺過的,按《威尼斯憲章》“修舊如舊”的原則,舊的稍顯陰沉晦暗——前后三進院子不算大,然而我相信,“侯公子”的大院當年恐怕遠不止這個規(guī)模。我站在壯悔堂前,翻想當年人事,侯公子這個“悔”字,真是蘸著骨髓里的血寫出來的。怎么打比喻呢?就好似比修煉了一輩子,冰清玉潔一心向善,馬上就要成佛。忽然很不得已地“自愿”吃了一碗狗肉!守節(jié)一輩子,馬上就立貞節(jié)坊,卻又“自愿”被奸一夜——這樣的情調(diào)是天意安排,當不得侯朝宗是肉身凡心,他難以言傳的悲凄也就成了化解不得的塊壘了。
這種情緒只有“勝國遺老”才能真正體味。明朝還有兩個書法家,一個叫趙孟俯,一個叫董其昌。董其昌也是晚明人,做到南京禮部尚書。他的兒子強搶民女激起公憤,萬余人包圍了他家,將一樓字畫付之一炬。趙孟俯呢?南宋人,宋亡時他還小,投仕于元后,官做到翰林學士。他的書法稱雄一世,“畫入神品,四方萬里,重價購其詩文者,至車馬填巷”,人們?nèi)f里驅(qū)車買他的字,還會如今北京的話:塞車——這樣的顯赫。但后人評議右趙左董。因為趙只是“教育子女”問題,小節(jié);董呢,他不該去元朝做官,“政治品質(zhì)”差勁了!我的一個山西老鄉(xiāng)叫傅山,也是大大知名的一位前明遺老。甲申明亡后,他立意是不食清粟,決心要當遺老當?shù)降椎?,可?679年康熙開博學鴻儒科,他是“征君”。他“固辭,不獲”,押送到北京他裝病。魏象樞也不知是敬重他,抑或是怕康熙追究自己“工作不力”,說他是病很重,康熙肯定心知肚明,就腿搓繩特詔免試,授他“內(nèi)閣中書”放他還山。就此情而言,他與趙孟俯是有點“似”,他前半生幾乎一提“趙”字就頭痛,就罵人,但他晚年,深深理解了趙孟俯,也就原諒了趙的仕元之舉。
清室聯(lián)絡前明知識分子,其情調(diào)也是很復雜的,除了政治需要,輿論需要之外,還有“真心佩服,努力學習”的誠意。除了順治之外,看看各代皇帝的漢學修養(yǎng)就知道了。他們到后來自覺順承的是漢家文化,而本身滿文,則是“政治需要”強迫學習的。康熙自作表率——你打開這皇帝的詩集,那寫的——雖是漢家皓首窮經(jīng)的老詩人,不能過之。傅山雖不應試,他照樣給官,你不做官,給你虛職,這還可以說是作秀。但傅山死后多年,康熙仍殷殷存問他的家室子弟,我看就是誠心誠意地愛重他了。他用二臣,又小看二臣,他是漢族的敵人,卻又敬重漢家氣節(jié)——這是康熙的真實心理。清王朝的這個心理把漢族遺老們折騰苦了。侯方域沒有活到康熙年間??刺蒙洗蟠笠粋€“悔”字,我心里暗思,這于當時興亡革替之時,他的悔,還只是“初級階段”呢。他若再活三十年,不知悔成什么樣子呢?
痛苦啊,不在痛苦中爆發(fā),便在痛苦中滅亡。侯方域就這樣亡在商丘,他的妾李香君和柳如是在錢家一樣,受族人排擠,也郁郁死在商丘。商丘仁厚的大地永遠埋藏著他們的希冀、期盼、失落、沮喪和永永無際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