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義
世事反復,有一些東西正在我們的精神家園里慢慢消失。恪守責任理念,關注青年群體,激勵我走過人生中最困難時期的,唯《時代青年》而已。
仍記得當年初涉職場的我,棱角分明,鋒芒畢露,不諳游戲規(guī)劃,一開始就觸犯權貴,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礦山管理辦公室。那是一個偏遠的山溝,距鎮(zhèn)政府駐地有30多里山路,群山環(huán)繞,交通閉塞,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坎坷不平,沒有客車通行,進出要么騎兩個小時的自行車,要么冒險搭乘拉礦石的車輛。我們在那里一住就是半月,每天面對的只有喧囂的車輛、沉默的大山和匆忙的礦工,日子極為單調乏味。報紙是看不到的,電視更是奢望,雄壯的大山遮住了微弱的信號,一個節(jié)目也沒有。為了打發(fā)日子,僅有的幾本小說被翻得破爛不堪。在這沒有一絲鮮活色彩的生活里,我?guī)缀醣罎⒘?很快學會了酗酒打牌,有時禁不住捫心自問:曾經苦苦追求的理想就這樣灰飛煙滅了嗎?
直到有一天,同事帶來了一本翻得破舊的書—1994年第10期的《時代青年》。她走進我的生活,宛如一顆流星劃過黑暗的夜空,照亮我孤寂的心靈;又若沙漠中的甘霖,滋潤我饑渴的心田。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上面一篇文章的幾句話:人這一輩子,誰都會遇到困難,關鍵是要學會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難,只要心里不松勁兒,掰腕子永遠輸不了。是啊,我還年輕,這點挫折不正是人生的磨礪嗎?
隨后的日子里,在同事的打牌劃拳聲中,我獨自細細品味同事帶來的每一期《時代青年》。她睿智的文字,精辟的言論,輕松的風格讓我百讀不厭。她或感人至深或發(fā)人深省的文章,平凡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又催我沉思。雜志推出的許多青年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促我鼓舞信念,永葆斗志。
在她的激勵下,我堅持抽出時間學習,提高素質,并不斷把自己的心得記下來,寫成文章,終于在一年后的機關中層競聘中脫穎而出,我的一些文章也陸續(xù)在各級新聞媒體雜志上發(fā)表。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后,每當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難和煩心事,我都會翻開雜志,尋找?guī)椭?。《時代青年》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親密朋友,時時催我奮進,給我力量。
大浪淘沙,這些年來,像《時代青年》一樣恪守人文關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給人心靈觸動的刊物已經很少了。世間繁華,總不免如過眼云煙,我們的生活應該有更崇高的東西來支撐,在眾多期刊向世俗低頭的時候,真的感謝《時代青年》為我們提供這么一個凈化心靈的場所,一份純粹的、無污染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