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顏
離開貴州境內(nèi)的從江縣大約十五分鐘,就進入了廣西境內(nèi)。桂北對我的吸引。始終不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而是那個“層層梯田繞山村。條條渠道涌山泉”的叫做龍勝的地方。之前看到資料照片里的壯觀美景,始終縈繞在腦海里揮之不去,讓我心底的那種欲望,在愈來愈接近龍勝的時候,越發(fā)強烈起來。
四季景不同
有人說,龍勝一年四季皆是景:春來水滿田,夏至禾吐翠,金秋稻穗沉,冬雪兆豐年。而最為著名的龍脊梯田景觀就位于廣西桂林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xiāng)境內(nèi),這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梯田群,集壯麗與秀美為—體,堪稱天下一絕。
前往龍勝的山路堪稱十八彎,我們的車子小心翼翼劃順著盤旋的山路一路往前,剛踏入龍勝,層層疊疊的梯田便不時地?fù)淙胙酆?。那些梯田猶如腕間玉鏈,又似腰間玉帶,它們高低錯落、行云流水般的線條頗具瀟灑流暢之美。
汽車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完成了最后一段路程后,進入了一片海拔大約為1000米的山區(qū)。這里被稱之為龍脊山,因其山脈的形狀酬以龍的背脊得名。山的左邊是桑江,右面就漫山遍野如鏈似帶的梯田。據(jù)村民介紹,這里的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500米。有趣的是,在這雄偉壯觀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塊田也不過一畝,而大多數(shù)的田塊是只能種—兩行禾苗的“帶子丘”和“螞拐(即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當(dāng)?shù)孛耖g有個笑話說的是,從前有個地主要農(nóng)夫耕完山腳的206塊田,農(nóng)夫把地耕完后,數(shù)來數(shù)去一共只有205塊田,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后—塊,后來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塊田被蓋住了。因此龍脊梯田又有了“蓑衣蓋過田”的說法。
龍脊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即所謂的“春疊銀帶,夏翻綠浪,秋壘金階,冬盤蒼龍”。但最美的當(dāng)數(shù)每年單季晚稻開插之前。此時,梯田里的作物全部已經(jīng)收割完畢,經(jīng)過一番耕耙的田塊,已經(jīng)沒有了什么紛雜之物,顯得尤為清純自然,最能突出它的線條美。逢春耕時節(jié),但見云霧彌漫于閣樓梯田間,灌滿水的—垅垅梯田,就像—面面鏡子,在陽光下折射著無限的魅力。彎彎的田埂,所呈現(xiàn)出來的線條流暢的就像琴鍵上流淌的音符。
坐看云起時
龍脊梯田嚴(yán)格地說來,應(yīng)該是分為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據(jù)說分別代表了壯族文化和瑤族文化。平安梯田集中在平安寨,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個景點和附近的龍脊古村。金坑梯田位于大寨地區(qū),由大寨、田頭、壯界、新寨、小寨五個寨子組成,主要觀景在田頭寨和大寨,分為1~3號景點。通常去金坑梯田的游人會比較多。我們?nèi)胱〉牡胤浇刑烊痪樱褪俏挥邶埣勾笳鹂泳皡^(qū),這是一座具有當(dāng)?shù)靥厣娜寄局频募t瑤吊腳樓。
由于還沒有到旅游旺季,因此我們很幸運地可以在空空的山莊里隨意選擇房間,這里房間大多數(shù)都是杉木結(jié)構(gòu),正對著梯田,視野開闊。無論是憑窗而立,或是在陽臺閑聊小憩,抬頭轉(zhuǎn)身便全是梯田美景,甚至還可遠眺1號及3號觀景點。順著指引,果然可見遠山翠竹,藍天白云,梯田云霧的變幻無不盡收眼底。按照提示,出門沿著石板路便可一路步行至1號觀景點看日出,欣賞金坑梯田的滂薄氣勢,2號觀景點是千層梯田,看梯田的細節(jié)線條美;3號觀景是金佛頂,看日落,360度觀金坑全景,壯觀無比。
主人告訴我們龍脊有三寶:竹筍、辣椒、水酒。于是。收拾好行李,我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農(nóng)家晚餐。竹簡飯、瑤式打油茶,正宗的土雞土鴨、土豬臘肉。一道道鄉(xiāng)野風(fēng)味,令人唇齒留香……
夜里,吊腳樓的木梯被我們睬出吱吱呀呀的聲響,在寂靜的夜空里顯得格外悠長。和衣躺下。雖然此時外面漆黑一片,伴著寨子上空滿天星月人睡了。清晨,不是陽光把我叫醒。倒是初春的寒冷從沒裝窗簾的窗戶透了進來,于是同伴們互相催促著起身。從床上坐起來,透過緊鄰著床沿的窗子便能看到空口的山谷,梯田蜿蜒的曲線在云霧流動中若隱若現(xiàn)。三下五除二收拾停當(dāng),趕緊把自己置身到這如夢如幻的美景中去。人隨云走,云隨風(fēng)動。待云散處向下望去,自己倒像是這琴弦上的—個小小音符。跳躍著、欣喜著……不由便喜歡上了這在田埂坐看云起的感覺。
我們先到了平安寨。旱田里有些綠色,水田只有很少的放了水,更不要說插秧了。穿過山寨,爬上2號觀景臺,欣賞七星伴月。在當(dāng)?shù)厝说闹更c下,認(rèn)清了月亮,數(shù)出了星星。接著走山路轉(zhuǎn)到1號觀景臺,看九龍五虎。龍就是山脊,虎就是山包頂上的田地。數(shù)了半天也沒數(shù)清楚。不過看那布滿梯田的山脊,層次分明,遠近交錯,也算壯觀了。還有先前路過的山寨。坐落于山坳梯田之中,木屋竹樓,很有味道。早起耕作的村民,牽著耕牛沿著山徑上來,偶爾還能看見尾隨著主人的小貓小狗,在一片梯田的反光下,光影綽約,讓人忍不住拿了相機拍了一張又一張。
藍色的天空終于隱隱約約地開始清晰起來,盡管太陽還沒有升起來,但是附近開始灌水的梯田已經(jīng)顯映出天光,一汪一汪,整整齊齊,仿佛天上掉落下來的星星排列在金坑這個大山坳里。眼前的一切如同一幅纖巧秀美的山水畫卷,墨色輕淺,或濃或淡,勾勒出山水的層次。凸顯水墨畫的清新感覺。當(dāng)云層漸漸沉入山谷,吊腳樓上的黑色瓦片也開始愈見清晰,陽光沖破云霧折射出萬道光芒,映照在水田,波光粼粼。
繾綣畫卷中
繼續(xù)沿著山間青石路前往大寨,一路上,梯田的線條也漸漸變得柔和起來——山體更多了一分圓滑和曲折。水田也多起來,在光線的作用下,整個山脊都明亮起來,如同層層明鏡。層層疊疊的梯田,從一座座山頭延展下來,交匯成萬頃良田,在陽光和云霧的交替變幻中,氣象萬千,壯闊無比。
龍脊梯田最精華最壯觀的區(qū)域大約有20平方公里,山連山,層層的梯田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密密麻麻,形成錯落有致的曲線弧,順著坡度的升高一圈比一圈小,向山巔收縮。我們沿著一條古老的石板路向山上走去。據(jù)說過去山上個寨子的壯人、瑤人和外界聯(lián)系溝通都必須走這條惟一的通道。路并不好走,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有時從梯田旁邊經(jīng)過。有時又從山寨中穿行。窄窄的石板路隨著山勢逐漸升高,我們開始出汗,走到—個稍平坦地方就休息—會,喘著粗氣。不少轎夫在半路等候并不停地發(fā)出邀請,有的人受不了就索性坐了上去,許多外國游客從山下就坐起了轎子。
到了山頂,往山下俯瞰,大大小小的山頭、無窮無盡圈圈相連的梯田盡收眼底。這天雖然有陽光,但山上的霧氣大,透過薄薄的云霧。遠處的梯田有些看不清。反而增添了一些縹緲神秘感。在朦朧中看到遠處的山峰都層層向上,有的最后繞成一只環(huán)環(huán)棺扣的“大田螺”,有的像一把巨扇—樣折著一半打開;有的斜疊成—個狹長的扇;有的則像破碎的鏡子,不同幾何形狀的碎塊有層次地鑲嵌在山邊成為自由的圖形??梢钥匆娖邆€山頭,號稱七星伴月,都是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線條均勻猶如行云流水,瀟灑柔暢,組合在一起真是磅礴壯觀,氣勢恢宏,難怪人稱這里是“梯田世界之冠”。
據(jù)當(dāng)?shù)厝私榻B,龍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
已有650多年歷史。我們暗想,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dāng)初可是怎么也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墾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如此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這一層層梯田似一圈一圈年輪,使人想起龍脊先民篳路藍縷創(chuàng)建偉業(yè)的歲月。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在認(rèn)識自然和建設(shè)家園中所表現(xiàn)的智慧和力量,在這里被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辟了梯田。垂直高度五六里,橫向伸延五六里。壯觀的梯田宛如“天梯”,在耶起伏的、高聳入云的山邊蜿蜒而上,一級一級登上藍天,在天與地之間繪出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而我們在這絕美的風(fēng)光畫卷中繾綣流轉(zhuǎn),不愿離去……
刻下的光陰
無論在金坑還是平安,在山路上遇到當(dāng)?shù)氐睦相l(xiāng),大都會很主動的打招呼,而且普通話講得很好,讓人覺得很親切。在山頂?shù)纳痰昀铮覀兛吹胶芏嗪妄埣固萏镉嘘P(guān)的畫冊和明信片,隨行的朋友一口氣買了一大疊明信片,說是要挨個給朋友寄去,和他們一起分享這里美妙時光。在下山的路上。我們走進了一家壯族人家。商量妥當(dāng)后,在她家吃午飯。房子很亮堂,也很寬敞,有衛(wèi)生間和洗浴設(shè)備,主人很熱情,有求必應(yīng),我們甚至自告奮勇直接到廚房去炒了幾個菜,整個午餐充溢著家庭風(fēng)味,非常自如而愜意。
吃過飯,繼續(xù)向前,我們在天光完全暗淡前趕回了天然居。一路上,梯田層層疊疊的棱角輪廓襯托著那裊裊炊煙升起的寨子,偶然可以看見一兩人在田中踩地,或趕牛耕地,在夕陽的余暉下,成為一道美麗的剪影。而梯田在光線和水的作用下,也是或明或暗。遠遠地看。水面如同鋪著的層層銀帶,白霧繚繞,在山腰間纏綿悱惻。畫面如仙境般如夢如幻,我們每個人都很興奮,快門不停的咔嚓。
回到客棧,晚上吃的是鴨子火鍋,農(nóng)家田頭采摘的野菜,還有竹筍炒臘肉。由于這是在龍勝的最后一天,我們又要了一只燉好的竹筒雞和一斤當(dāng)?shù)孛拙疲恍腥税丫蒲詺g,暗嘆光陰荏苒,歲月遞嬗。
和以往的每一次遠行一樣,我們總是帶著新奇來到—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最后在充盈的滿足感中帶著略微的惆悵,將回到那座熟悉的城市。這種失落與欣喜交織的情緒總是在旅途中陪伴著我們,這也許就是旅行的魅力,也許就是我們喜歡行走的全部理由。旅行也慢慢地變成一種習(xí)慣,就像候鳥的遷徙,我們都越來越喜歡上這種陌生的飛行,而不是降落的終點。電腦硬盤里,每一張照片被重新翻起時,都證明了時間的重量和光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