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正
2003年3月4日15時左右,安徽省一高速公路16標段制梁場,在施工過程中,一臺塔式起重機突然發(fā)生倒塌,造成8人死亡、4人重傷。
事故發(fā)生當日,由于連續(xù)多日下雨,施工進度受阻,施工現場工人較少。雨稍小時,司機操作塔吊,起吊了70根共約3t重的槽鋼,一邊提升,一邊轉動著向西移動。此時,塔吊突然發(fā)生傾覆,塔吊轉動臂及配重將現場一工具房砸毀,正在房內避雨的7名工人被當場砸死,另有5人重傷,其中1人在送醫(yī)院途中死亡。
原因調查
事故發(fā)生后,事故調查組很快進駐工地。經現場勘察發(fā)現,事故設備是一臺2-6t塔式起重機(移動式),為某建筑工程機械廠制造,出廠日期是1969年。塔吊臂長約21m,主塔高約28m。設備基礎軌道建立在土石方堆起的平地上,軌道呈東西向。北側軌道外約1m處即為約40°的陡坡,軌道至溝底垂直高度約18m。塔吊北側鋼軌、枕木及基礎較南側水平下降較多。北側鋼軌下枕木多有空隙,最大達50mm左右,且多根枕木由南向北呈傾斜狀。枕木下土石未經碾壓,系臨時堆積而成。事故塔吊自南向北倒塌,塔身與軌道成垂直狀,塔身已完全損毀,被砸工具房完全倒塌。
經過事故調查組調查,確定了地基松軟下沉是塔機倒塌傾覆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塔吊基礎建立在從山坡向外人為堆起的平地上,填充物為開山后的散碎渣土,未經碾壓質地疏松,且連日多雨,現場軌道基礎呈現不均勻下降,造成塔機倒塌。
操作工人違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該塔機端部額定提升重量為2t,而當時司機一次起吊槽鋼達70根,重量為3t左右,超過起重臂最大提升量的50%。由于被吊物周圍空間狹小、且重物較長(6m以上),不排除起吊時被吊物剮蹭受力,造成負荷額外增加的可能。
經過詳細調查,調查組人員發(fā)現,管理不到位是釀成事故的根本原因。該塔機未辦理任何安裝手續(xù),未經有關部門檢驗,施工單位(橋梁廠)無安裝塔機的有效資質,現場安裝技術力量差,致使基礎疏松的重大隱患未能發(fā)現和處置。
防范措施
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事故調查組指出,施工企業(yè)要明確自身的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自覺守法意識,認真執(zhí)行國家的法規(guī)和標準,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杜絕事故隱患,禁止違章作業(yè);執(zhí)法部門和檢驗機構,應加大執(zhí)法力度,堅決執(zhí)行國家法規(guī)標準,對非法或違規(guī)安裝的設備采取果斷措施;加強對起重設備的技術安全性檢查,特別是對在野外或露天作業(yè)的起重機械及其基礎,給予高度重視。本次事故設備已出廠34年,但使用單位竟無任何檢驗記錄,塔機的安全狀況已處于嚴重失控狀態(tài),發(fā)生事故也是必然結果。
除在管理上需要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外,施工企業(yè)在技術上也應當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在工程項目中,應當嚴格勘察起重機械基礎的地質情況,根據具體條件設計制定相應的基礎結構方案。對于臨坡的工程,其基礎設計應當充分注意支撐基礎和護坡設計;在多雨地區(qū)的雨季施工,在進行基礎設計時必須設計排水設施,防止出現“泥石流”現象;如果利用工程渣土,一定要經過分類篩選,使其達到規(guī)定等級,按照軌道基礎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分層鋪設,分層碾壓,保證足夠的強度。
編輯張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