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派
現(xiàn)代生活不再有捉襟見肘的寒酸樣,當夢寐以求的豐富物質以驚人的速度將人們團團圍住的時候,很多人又開始渴望田園般的簡約生活。他們氣定神閑,把過度的奢華和過度的煩瑣統(tǒng)統(tǒng)扔掉,去追求一種簡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我有一姐們,自稱是樂活族,也是一“摳門兒”摳到家的主兒。用她的話說,在家的時候就從來不穿鞋,赤腳走路,每三年可節(jié)省拖鞋一雙。并給人以回歸自然的浪漫感覺;內衣每兩周才洗一次,說是可減少洗衣機的摩擦,每兩年還可節(jié)省內衣一套;電視從來不開自己家的,到陽臺上用望遠鏡看對面樓上的,每小時要節(jié)省電費O.05元;襪子一般不穿,有人問就說是肉色的……盡管這是她對生活的調侃,但卻讓我非常之“向往”。
她總是跟我們宣傳“摳門兒”是一種高尚的藝術,說得像一個布道者般神奇。她把“摳門兒”比做談戀愛,因為每一分鐘為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傷透腦筋,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做得不好,有可能明天就和你說拜拜。所以,我們要用心經(jīng)營這份“摳門兒”藝術,用心愛護它,因為它真能給你帶來愛情般的甜蜜和幸福。
有一天,她宣布和本市有名的畫家徐某結婚了,我們非常不理解,我們都認為這么精打細算的女人應該嫁個有錢人才對,怎么會看上一個窮畫家呢?后來才知道,原來畫家特別會浪漫,畫了一幅她的畫像就把她打動了。而她卻說,他們的相遇,是“摳門兒”遇見“主義”,畫家?guī)缀鯖]有花錢,就制造了浪漫情調將她打動了,而她正是看中畫家的才氣。才能生財,她在國外有做藝術品的關系,正打算將畫家的畫賣到國外,“空手套白狠”地賺美元。就此一說,他們還真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另外一對開始談婚論嫁的朋友也決定將新節(jié)儉主義進行到底。他們舉行了一場“素婚”——沒有拍千人一面的結婚照,更沒有舉辦形式雷同的結婚儀式,領了“派司”就同居。他們說:反正別人說長也罷,議短也罷,程序合法,我的日子我自己過,與人何干?
“摳門兒主義”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下花費盡量少的錢獲取盡量多的愉悅。比如一個人去飯店吃飯,點一菜一湯花費30元,只能享受一個菜一個湯的樂趣。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人,可以點三菜一湯花費60元,平均一個人還是花了30元,卻多享受了兩個菜。這就是“摳門兒”。另一種情況是在“摳”出一定成本下,花費所獲得的價值遠遠超過花費本身。比如你省吃儉用花了1萬元買了一臺電腦,利用這臺電腦寫文章賺取了稿費,稿費可能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后者的錢遠遠超過你買電腦的錢,這就叫高級“摳門兒”。
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年薪超過10萬的主兒,但他們每天依然擠公交上班,喜歡在乘公交的時候思考問題。他們中午最常吃的是盒飯,請人吃飯吃不完一定打包,購物時留意打折的,聚餐出游時AA制……“摳門兒主義”不是過去的節(jié)約一度電、一分錢,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之類的對付物質貧乏的口號,而是對過度奢華、過度煩瑣的摒棄,其本身的意義就是“簡單生活”。“摳門兒主義者”不是貧困族,也不是守財奴,他們只是對未來有著更長遠的考慮,通過轉移消費重點優(yōu)化配置自己的貨幣收入罷了。
曾經(jīng)見過一句廣告語“更遠,更自由”,用在“摳門兒主義”上很貼切。也許當人能夠理解性地對待自己“摳門兒”過后的“奢侈”生活時,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我也開始“摳門兒主義”了,把每日的開銷用一小本記錄。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幾個月下來,居然為自己節(jié)約了一大筆不必要的開支。
適度“摳門兒”,減少了浪費,追求的是一種品位、一種格調。只要是生活,沒有什么不可以。
(摘自《中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