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 機 應(yīng) 變
〔suíjīyìngbiàn〕
〔釋義〕機:時機,形勢。隨著時機或情況的變化靈活應(yīng)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孝恪于青城宮進策太宗曰:‘……請固武牢,屯軍汜水,隨機應(yīng)變,則易為克殄。”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總而言之,我們做官,總要隨機應(yīng)變,能屈能伸,才不會吃虧。(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近義詞〕見風使舵、見機行事
〔反義詞〕一成不變、墨守成規(guī)
肅 然 起 敬
〔sùránqǐjìng〕
〔釋義〕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chǎn)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動而產(chǎn)生的恭敬和欽佩。
〔出處〕宋?陸游《記夢》詩:“夜夢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雜詩騷?!C然起敬豎發(fā)毛,伏讀百過聲嘈嘈?!?/p>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衍舉眼觀看仲連,神清骨爽,飄飄乎有神仙之度,不覺肅然起敬。(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近義詞〕肅然生敬
〔反義詞〕漠然置之
一 馬 當 先
〔yīmǎdāngxiān〕
〔釋義〕原指作戰(zhàn)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lǐng)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三國演義》:“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p>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我國青年一馬當先,向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展開了英勇的搏斗。(徐特立《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
〔近義詞〕遙遙領(lǐng)先、爭先恐后
〔反義詞〕后來居上、后起之秀
顧 名 思 義
〔gùmíngsīyì〕
〔釋義〕顧:看;義:意義,含義。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吹矫Q就聯(lián)想到它的含義。
〔出處〕《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用法〕連動式;作分句
〔示例〕桂花蟬顧名思義,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開時乃有,未詳。(魯迅《兩地書》)
〔近義詞〕望文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