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冰雪
2007年9月份偶然收藏到葉景呂系列肖像照片,我如獲至寶,如今這組照片已成為我的在線中國攝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參觀者和我一樣,對這些照片充滿了感動,充滿了對這份獨特影像遺存的尊重。傳播是最好的收藏,在這里發(fā)表葉先生的故事,我愿與更多的讀者共同品味一個普通中國人對世事的從容淡定和對生命的細致尊重。
當收到從福州高價購買的一本舊照片冊時,我被深深地震驚了!原來這是一個人連續(xù)62年的留影,從1907年到1968年,每年一張,一張不少,整整62張,還有一張1901年單獨的照片,及他的結(jié)婚照,結(jié)婚40年、50年和60年的照片,每張照片下面都有他親筆所寫的拍攝時間、當年的年齡及主要家庭、國家大事等,照片基本是5英寸的銀鹽照片,大都是在照相館所拍攝。
通過求助當?shù)孛襟w,我找到了照片冊上主人公葉景呂先生的孫子,了解到,葉景呂生于1881年農(nóng)歷十月初六,曾作為清駐英、意、比三國欽差大臣羅豐祿的隨員,1896年12月赴倫敦,5年后返回福州。
從1907年開始,葉景呂正式開始了他每年一張的肖像留影。
1907年的葉景呂肖像,他手拄一把陽傘,傘在當時的中國是很時髦的玩意兒。照相館的道具也是中西合璧,這是當時很多沿海開放口岸照相館的典型道具:西洋鐘、假花、一對茶碗和一函書籍,放在圓桌上。
1908年,葉景呂雙手拿著啞鈴拍攝了肖像,一身運動裝。上面標明了體重152磅,相當于69公斤,這對于只有1米69身高的葉景呂來說,—定是健美鍛煉的結(jié)果。從照片上也依稀可見他身上凸起的肌肉群,對比他1907年的照片,不僅發(fā)福了,而且精神好了許多。結(jié)婚一年的葉景呂應當是幸福的。
1909年,葉景呂身穿標準的西裝拍攝了肖像。這張肖像今天看起來仍然風度翩翩,當時葉景呂還沒有剪掉辮子。就在這一年,大清的又一個皇帝宣統(tǒng)登基了。在這張完全西式的肖像中,葉景呂的襯衫是伊頓式闊翻領(lǐng),領(lǐng)帶是當時頗為時髦和復雜的溫莎結(jié),這在西方都已經(jīng)是很正式和時髦的服裝了。照相館的道具也是典型的西方羅馬風格。
1910年,葉景呂30歲,而立之年。比較這張照片,根據(jù)照相館的道具來看,和1909年的照片是在同一照相館所攝,葉景呂也第一次穿上了中國傳統(tǒng)的長袍馬褂,1911年也穿長袍和馬甲。長袍、馬褂或馬甲也成為葉景呂一生肖像的主要服裝。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年,葉景呂照片第一次剪掉了辮子,還在照片下特別說明,因為實行新歷,所以這年“實年”31歲(周歲)。
從1913年開始到1940年的近30年間,從照片看,葉景呂的生活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僅所有的照片都是5英寸的全身照,而且從1915年到1940年的26年間,他還每年一站一坐輪換照相,他的服飾基本是當時社會的典型的常禮服——長袍和馬褂或馬甲。
1924年的照片,葉景呂右手拿文明棍,左手提著流行的太陽帽,增添了一副英國紳士的派頭,雖然他穿的依舊是中國傳統(tǒng)的馬褂、長衫和圓口布鞋,這頂太陽帽后來在1929年和1938年又重復出現(xiàn)在了他的肖像中。
1927年、1929年和1930年的照片是葉景呂僅有的三張在室外拍攝的照片,不知是特意拍攝,照相館上門服務(wù)?還是別的原因?
這期間,葉景呂一直經(jīng)營著羅家的當鋪和茶莊,直到1947年羅家當鋪和茶行破產(chǎn)。葉景呂在照片冊中特別標明以下幾個家庭大事:1914年父親去世,1915年夏天體重145英磅,1933年母親去世。
為了紀念9月3日收復福州,葉景呂在1945年10月10日拍攝了照片,照片中的眼神陰郁,這也是葉景呂先生的系列照片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頭像,以前基本所有的照片均為全身的坐像或站像。那時的相紙主要從歐美等國進口,也許是日本人的封鎖和限制,使那種葉先生常規(guī)使用的相紙斷貨了。
葉景呂1946年的照片上又出現(xiàn)了久違的笑容,并且又恢復了全身照和一站一坐輪換的姿勢。
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當天,他拍攝了這張讀報的照片,葉景呂當年已經(jīng)68歲。1950年1月1日,改穿短裝紀念。
50年代初,國家開展掃盲運動,葉景呂也積極投身當中,幫著掃盲,首先把自己的老婆掃了,當時還得了模范。
1951年5月1日,在國際勞動節(jié)攝影紀念。1952年,對葉景呂來說是難熬的一年。因大兒子信奉“一貫道”,葉景呂也受到了牽連。在“三反”“五反”運動中,葉景呂的大孫子葉毅當時是一名“革命化”青年,他在那年親自從田地里抓獲了兩名臺灣特務(wù),由于他舉報爺爺販賣黃金(其實是葉景呂幫助羅家賣一些首飾來貼補家里花銷),葉景呂也受到了審查。事后查明,葉景呂沒有大問題,被免于追究。但他覺得1952年是“自己的污濁之年”,因此決定不再照相。他來到街上,找了一個專業(yè)的剪紙先生,為自己剪了一個側(cè)面肖像,并用墨水涂黑,這張唯一不是照片的“照片”永遠定格在照片冊上。
1953年9月1日拍攝肖像,71歲的葉景呂還上書毛主席建議定9月。1日為老人節(jié)。1954年9月21日拍攝的照片上,葉景呂正戴著一個助聽器,這年他的左耳突然耳聾了。1955年的5月,葉景呂的右腿患風氣經(jīng)針灸治療剛好,在8月,又開始患頭暈的毛病,從此出門必須拄拐杖了,他在12月12日拍攝了肖像。1956年4月8日是他和夫人結(jié)婚50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合影留念,這一年,葉景呂76歲,夫人69歲。也是在這一年,福州著名畫家陳子奮用佛語為葉景呂的照片冊題字:是壽者相。表達了對葉景呂先生的深深祝愿。這幅用宣紙寫的篆體字被葉景呂貼在了照片冊的首頁。
1957年10月7日拍攝了肖像,這年,77歲的葉景呂左目失明。1959年,他修補了門牙,特地在六一兒童節(jié)拍攝了照片,取返老還童之意。
1960年,葉景呂在春節(jié)拍攝了照片。也是在這一年,葉景呂位于仙塔街的老宅被政府收回,他從此搬到了小孫子葉林居住的三坊七巷的官巷33號。
1961年,葉景呂得了一場大病,這張照片的精神明顯不如從前了,他是大病痊愈后兩個星期拍攝的,當時的明17日,正是福州解放二十周年紀念日,他還特意標明是在藝光照相館拍攝的。藝光照相館就位于葉景呂所住宮巷的巷口,作為一家老店,至今仍秉承拍攝傳統(tǒng)肖像照片的任務(wù)。1962年,葉景呂的大兒子葉健明因胰腺癌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葉景呂受到很大打擊,這年的照片也是他用春節(jié)照的照片(應當是合影照)來翻拍放大的。
1963年,葉景呂已經(jīng)83歲。從4月27日到6月13日,葉景呂和夫人在杭州度過了近兩個月的時光?;氐礁V?,他的體重增加到了127斤。這一年葉先生的個人肖像也是從杭州和女兒合影照片的底板洗印的。1964年10月1日,在國慶日拍攝了照片。1965年9月10日,在中秋節(jié)當天拍攝了照片。
晚年的葉景呂樂善好施,在當?shù)剜従又惺浅隽嗣模磕甏汗?jié),葉景呂總要向當?shù)氐漠a(chǎn)婦贈送糧食,夏天向人們送涼茶,有時家里的東西不夠了,葉景呂還向親戚們募捐。周圍的鄰居都知道宮巷的葉景呂。
1966年,葉景呂為慶祝夫婦結(jié)婚60周年拍照。1968年,他又一次在兒童節(jié)這天拍攝了人生的最后一張肖像。
1968年夏天,就在葉景呂拍完最后一張肖像一個月后,家人受到外界運動的沖擊,當時在家的葉景呂夫婦受到極大驚嚇,從此病倒。
(摘自《??谕韴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