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平
長城、故宮、天安門,這些耳熟能詳?shù)淖盅郏蔀槲覀冃闹械某サ?。北京,一個集中國先進科技和古代人文為一體的大都市,走進了我的夢想:想去看一看雄偉的天安門廣場,望一望高大氣派的奧運場館,嘗一嘗美味的北京烤鴨,并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巍峨的萬里長城。
在去年七月我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
在通往北京的火車上,我將北京的形象構想了千百遍。那兒有干凈的街道,整齊的綠化帶,井然有序的車流,拔地而起的高樓??僧斠幌禄疖?,摩登現(xiàn)代的氣息撲面而來時,我被這現(xiàn)代化都市和它背后厚重而濃郁的歷史積淀所震撼。
有道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第一天,我們就做了“好漢”,踏上了長城。即使長城在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過次數(shù)再多,可當它真的出現(xiàn)在你面前,那種震撼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扶著古老的墻磚,踏著泛青的石板,仿佛走在了秦漢時期。古人在烈日炎炎下,挑著擔子,喊著口號,把一塊塊磚石堆積起來,砌出令世人稱贊的奇跡,那該是一種何等的付出與偉大?我腦海中不由得跳出他們辛苦而又無奈的畫面。尤其是勞累的身軀,最終尸橫遍野,令人傷悲。烽火臺上,放眼望去,山郁郁蔥蔥,歷史的蒼涼和悲壯都深深地隱藏其中。城墻上,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人頭攢動,陽光熾烈;烽火臺里卻是涼颼颼的。每隔一兩米,城墻上就有上下兩個拳頭大小的洞。上面一個是用來射箭的,下面一個莫不是用以觀察關外敵人的瞭望口?這不就是一個歷史的瞭望口?民族間的戰(zhàn)爭最終被民族間的融合所代替,歷史終歸是華夏各民族的大團結。逝者長已矣!也許建造者在痛苦悲傷時,未曾想過今天的人流如織,未曾想過,今天他們的后代,在祖先的遺物上,意氣風發(fā),書寫新的篇章。
第二天凌晨三點,領隊便叫醒我們去看升旗。車子在一條胡同中穿行,轉個彎,便看見眼前聳立著幾根華表,那建筑物上的徽章,威嚴氣派,令人肅然起敬。也許是愛國心使然,我覺得所有國家的象征物中,中國的國徽是最有形最神圣的。
我們下車了,匯入到人山人海中。個子不高的我,從人縫中,看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當莊嚴的國歌聲響起時,全場幾萬人靜靜地注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偌大的廣場一片肅靜。在我身旁,是父子倆。爸爸背著兒子,不一會兒,姿勢又調整為兒子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兒子小聲地對爸爸說了什么,只見爸爸用右手托著兒子的屁股,用力一舉,把兒子舉過頭頂,就那么幾秒鐘。兒子興奮地說:“爸爸,爸爸,我看到了,叔叔好威武。我長大了也要當升旗手。”爸爸一臉滿足,仿佛他這一托舉,完成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心愿。
我的足跡留在了頤和園、故宮、北大,我把我的夢也留在了北京。
首都街上,中世紀的尖頂教堂,整齊林立的摩天大樓;穿著旗袍的娉婷女子,打扮入時的摩登女郎,古典和現(xiàn)代的碰撞無處不在。北京之旅在夕陽的余暉中結束,我們余興未盡地踏上了回鄉(xiāng)之路。但,北京,伴隨著冉冉升起的紅旗,卻一次又一次在我的記憶中浮現(xiàn)。
【指導教師:何一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