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翔 宋成俊
摘要10%米旺防治稻飛虱試驗結果表明:10%米旺對水稻稻飛虱有顯著的防效,防治褐飛虱750~825mL/hm2處理,藥后10d防效分別為94.8%和97.6%,明顯優(yōu)于對照藥劑。從不同用量試驗看,防治褐飛虱以750mL/hm2為宜。防治白背飛虱450mL/hm2處理,擊倒作用強,藥后3d防效達93.2%,藥后7d和10d調查,防效為87.6%~93.1%。
關鍵詞米旺;稻飛虱;防效
中圖分類號S435.1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7-0105-01
稻飛虱是江寧區(qū)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之一,易突發(fā)、暴發(fā),對產量影響大。然而,長期以來防治稻飛虱的藥劑較單一,且用量也逐年增加,防效不理想,篩選低毒高效的農藥勢在必行。10%米旺(烯啶蟲胺)可溶性液劑是第2代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較好的內吸和滲透作用,其成品有低毒、低殘留等特點。為明確該藥對褐飛虱、白背飛虱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劑量,2008年在江寧區(qū)湖熟街道龍都鎮(zhèn)進行了藥效試驗,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1)10%米旺可溶性液劑(省植保站提供)。
(2)48%毒死蜱乳油(江蘇豐山集團產)。
(3)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市售)。
(4)80%銳勁特水分散粒劑(市售)。
1.2試驗設計
(1)試驗處理。供試水稻品種為武育粳,面積0.5hm2。防治褐飛虱試驗,設米旺450mL/hm2(A)、750mL/hm2(B)、825mL/hm2(C),毒死蜱1 500mL/hm2(D),噻嗪酮750g/hm2(E)及對照(CK)共6個處理。
防治白背飛虱試驗,設米旺450mL/hm2(A1)、銳勁特45 g/hm2(B1)和對照(CK1)共3個處理。對水900kg/hm2,手動噴粗霧防治。
(2)處理區(qū)設計。每個處理面積333.3m2,共計0.3hm2。
(3)調查方法。每個處理區(qū)查5點,每點查5穴,共計25穴,于噴藥前查基數(shù),藥后分別于3d、7d、10d查殘留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2結果與分析
2.1對褐飛虱試驗結果
從表1可看出,米旺藥后3d防效68.7%~75.9%,好于噻嗪酮(67.8%),但低于毒死蜱(77.3%);藥后7d防效,米旺為78.1%~87.1%,仍好于噻嗪酮(78.8%),除450 mL/hm2處理外,750mL/hm2、825mL/hm2兩處理接近或高于毒死蜱;藥后10d,米旺750mL/hm2、825mL/hm2兩處理防效分別為94.8%、97.6%,均高于毒死蜱(88.9%)、噻嗪酮(85.5%),但450mL/hm2處理低于其他處理。米旺隨著用量的增加,藥效明顯提高。藥后10d,825mL/hm2處理防效為97.6%,分別比750mL/hm2(94.8%)、450mL/hm2(82.1%)高2.8個百分點和15.5個百分點。
2.2對白背飛虱試驗結果
從表2可看出,米旺防治白背飛虱擊倒作用強,藥后3d防效達93.2%;其450mL/hm2,藥后7d和10d防效分別為87.6%和93.1%,均優(yōu)于對照藥劑銳勁特(33.3%~47.8%)。
2.3示范調查結果
2008年9月26日在湖熟街道龍都鎮(zhèn)解放村,對米旺進行了大面積示范應用,水稻品種為武育粳,示范區(qū)面積為33.3 hm2,采取用10%米旺750mL/hm2,對水450kg彌霧機噴霧防治4代褐飛虱,藥后5d調查防效,據(jù)32塊田統(tǒng)計,平均防治效果為91.7%,有效地控制了稻飛虱的為害。
3結論
(1)米旺對褐飛虱有顯著的防效。750~825mL/hm2處理,藥后10d防效分別為94.8%和97.6%,明顯優(yōu)于對照藥劑毒死蜱和噻嗪酮。從大面積示范結果看,平均防效達91.7%??稍谒竞诛w虱防治上大面積推廣應用,也可與其他殺蟲劑交替或混配使用,從而降低害蟲的抗藥性。另從不同用量試驗看,藥后7d,米旺450mL/hm2、750mL/hm2和825mL/hm2防效分別為78.1%、85.5%、87.1%,藥后10d防效分別為82.1%、94.8%和97.6%。因此,防治褐飛虱以750mL/hm2為宜,既降低成本又有顯著效果。
(2)米旺對白背飛虱防效好,且擊倒作用強,藥后3d調查,防效為93.2%,較對照藥劑(28.3%)防效高64.9個百分點。藥后7~10d調查,防效為87.6%~93.1%,明顯好于對照藥劑銳勁特。在水稻前期防治上,可擴大示范推廣。
4參考文獻
[1] 王乃庭,張小來,楊鳳江,等.吡蟲啉與常用農藥混用對白背稻虱和灰稻虱的防治效果[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