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宏
摘要:本文以寧古塔旅游資源研究開發(fā)為中心,以學術研究和景區(qū)實地考察的方法,把歷史文化及民俗相結合對寧古塔旅游開發(f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得出了寧古塔旅游開發(fā)特色及開發(fā)價值。
關鍵詞:旅游資源開發(fā);寧古塔;薩滿教;流人文化;滿洲民俗
1 引言
目前,旅游開發(fā)大多是以風景開發(fā)為主,在旅游文化,特別是歷史文化方面還沒成為旅游開發(fā)的主方向。本文就是以寧古塔舊城的歷史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寧古塔舊城及其地區(qū)進行旅游文化研究及旅游資源開發(fā)。
2 寧古塔的旅游資源開發(fā)價值
2.1 寧古塔景區(qū)地理環(huán)境
寧古塔舊城遺址位于黑龍江省海林市西南部,為舊街鄉(xiāng)古城朝鮮族村村西,距海林市區(qū)30公里。地處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qū),屬黑龍江省氣候區(qū)劃中的牡丹江半山間溫和半濕潤氣候區(qū),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景區(qū)地貌由西向東相間形成了中山、低山、低山丘陵三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景區(qū)分布多種天然喬木樹種。
2.2 寧古塔的歷史地位
寧古塔將軍舊城是后金崇德元年吳巴海初任梅勒章京時監(jiān)造的駐守之地。順治十年寧古塔建制升格為昂邦章京(總兵都統(tǒng)),康熙元年改為寧古塔將軍。目前,寧古塔舊城如今雖然只殘留一段300余米,用黃土間以木棍砌筑的城垣,但在清朝初年,卻是威震中外的歷史名城,是清初東北地區(qū)盛京(今沈陽)以北的另一座邊疆重鎮(zhèn),也是清朝政府管轄牡丹江流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以及外興安嶺一帶、庫頁島等廣大地區(qū)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及軍事地位
2.3 寧古塔景區(qū)的開發(fā)價值
海林市旅游總體布局大致為三區(qū)一帶,分別是威虎山、蓮花湖、中國雪鄉(xiāng)三個風景區(qū)和海浪河旅游風光帶。而寧古塔將軍舊城遺址恰好處在海浪河旅游風光帶中段,在旅游布局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寧古塔將軍府遺址是一處珍貴的文化遺存,開發(fā)建設寧古塔將軍舊城遺址及其相關旅游資源是歷史文化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旅游發(fā)展的需要。通過開發(fā)研究,可豐富民族文化遺存,讓人們在旅游的同時回顧了解清代歷史的基礎上,增強愛國主義情操。
3 寧古塔舊城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
3.1 寧古塔舊城歷史文化亮點
流人文化: 流人,流放之人也,犯人的一種。流放的人中,有反抗?jié)M清壓迫而起義的回教徒,有反清復明的前朝遺老,有追隨三藩叛亂的通謀人,有為官不正、或失職得咎、或瀆職得罪、或官場角斗失寵的官員,也有因科場案、文字獄而獲罪的文人雅士。當時由于各種原因被流放寧古塔的流人數量非常之多,涉及區(qū)域非常之廣。這些奠定了寧古塔特殊的流人文化的基礎。各地區(qū)生活習慣個性迥異的寧古塔流人,在這里產生了思想的碰撞,并彼此融匯貫通,因此寧古塔地區(qū)的流人文化也因此呈現出多樣性、先進性的特點。流人文化的特殊性,更是讓許多旅游愛好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發(fā)流人文化,是對寧古塔舊城地區(qū)歷史文化資源的發(fā)掘,更是增加當地旅游吸引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薩滿文化:薩滿教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種原始宗教,產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遠古時代的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變化莫測的自然現象,與人類生活本身聯系起來,賦予它們以主觀的意識,從而對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觀念,即萬物有靈。
在薩滿舉行宗教活動的儀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鈴、銅鏡、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繪有各種神的圖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時候都刻繪有色彩豐富的神靈面具。這些滿族面具,無論是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民俗價值、文化價值都是彌足珍貴的
3.2 寧古塔舊城歷史文物
寧古塔舊城相關主要文物古跡
銀元寶: 1998年春出土,距著名的清代寧古塔將軍遺址約5公里,這枚寧古塔寶銀的發(fā)掘,填補了東北地方錢幣史的空白。對寧古塔地方史及東北錢幣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寧古臺:寧古臺又稱“點將臺”,俗稱“龍頭山”?!皩幑潘?,名其地也。其山則曰臺。塔與臺音相近也。”這里是一座突兀而起的橢圓型小山,西北兩面緊臨海浪河,西峭東緩,西面臨河處最初是天然懸崖,后由于歷史建筑采石而使原貌破壞。寧古臺是唐代渤海國上京城周邊水陸要沖,因此一直為歷代進行軍事了望、戍過和誓師出征的重要場所。
3.3 寧古塔地區(qū)的滿族傳統(tǒng)民俗
寧古塔地區(qū)是滿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寧古塔滿族,是滿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遠古祖先是肅慎,早在我國周秦時期舊在祖國東北地區(qū)生息繁衍。在漫長的歲月里,滿族及其先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和很多的風俗。
在服飾方面,旗袍、馬褂是他們的典型服飾。
滿族的住房,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滿族傳統(tǒng)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 這種房屋的布局適合寧古塔地區(qū)天寒地凍的惡劣天氣,是人民智慧的結外。
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頒金節(jié)、上元節(jié)、走百病、二月二、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等。
4 對寧古塔舊城遺址的開發(fā)建議
重建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展覽文物古跡和遺址
在原有遺址的基礎上,重新修建寧古塔將軍府,可再現當年寧古塔舊城將軍府原貌,展現原建筑為抵御水害而特有的建筑特色。吸引游客欣賞其建筑??梢詫幑潘④娕f城府內部作為寧古塔地區(qū)歷史文物博物館進行建設。展示寧古塔文物,以及滿族歷史、習俗、和民間傳統(tǒng)等。
以流人文化為依托,開發(fā)流人文化紀念館
依據史料可知,清初著名的寧古塔流人吳兆騫、方拱乾、張縉彥等人,最初被流放寧古塔,就是現在的寧古塔舊城所在地,而非新城。舊城開發(fā)建設寧古塔流人紀念館,符合原地原貌的旅游開發(fā)宗旨,可以重建流人居所,通過建筑、服裝、生活用品等,展現當年流人在寧古塔地區(qū)的生活狀況??梢栽诹魅思o念館中展示流人的文學著作,詩稿、以圖片、記錄片等手段展現當初寧古塔流人對寧古塔地區(qū)在農業(yè)、商業(yè)、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做出的貢獻。
5 興建寧古塔滿族風情村
以寧古塔將軍舊城遺址為主要景區(qū),周邊建立寧古塔滿族風情村,統(tǒng)一建設具有滿族特色的民居,民居布局可重現清代寧古塔滿族居民特色,可以做為農家旅館供客人們居住。組織群眾進行滿族歌舞表演,尤其是進行薩滿儀式和薩滿舞蹈的表演,講述滿族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提供滿族特色飲食,徹底展現清代寧古塔地區(qū)百姓滿族生活。
開發(fā)寧古塔特色旅游產品。依據寧古塔舊城及其周邊區(qū)域的物產特點,結合景點深厚蘊涵的旅游文化,開發(fā)寧古塔特色旅游產品。
可進行農產品加工,利用當地木材資源,加工木制工藝品等等。手工制作滿族服飾,這些服飾應體現寧古塔地區(qū)平民的生活特點。
小結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文化旅游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游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興盛.黑龍江流域文明與流人文化[J].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2期.
[2]韓曉時編著.滿族民居民俗[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3] [清]張縉彥著.寧古塔山水記域外集[G].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楊宏,女,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旅游資源開發(fā)及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及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