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魁
摘 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及施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施工
1 深基坑支護類型選擇
1.1 工程概況
某工程位于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平面形狀呈I字形。基坑挖深局部9.8米;臨近建筑均在基坑開挖影響深度范圍外,可不與考慮,在西北側基坑開挖為9.8米,其基坑邊為建筑施工通道,計算時考慮動載60KN/m2;深基坑支護采用水泥土樁錨結構。
1.2 工程地質條件,圖略
通過地質勘察報告確定該工程水文地質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水位標高一般在-5.80m左右。該地層分布較復雜。另外在地質報告中還應掌握潛水層分布情況,其主要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和生產(chǎn)生活用水的滲入,基坑開挖后,該層地下水易對坑壁產(chǎn)生侵蝕和滲透破壞,需采取有效的封堵或疏排措施。承壓水層在基坑開挖時,其坑底高承壓水頭會導致基坑突涌并嚴重影響基坑安全,必須對場區(qū)地下承壓水進行疏干治理。
2 深基坑支護土壓力
目前,土壓力的計算,仍然是古典的朗肯土壓力理論和庫侖土壓力理論進行。
朗肯土壓力理論是根據(jù)半空間的應力狀態(tài)和土的極限平衡條件而得出的土壓力計算方法。
主動土壓力:Ea=1/2γH2tg2(45°-Φ/2)-2CHtg(45°-Φ/2)+2C2/γ
式中:Eα--主動土壓力(KN),γ--土的重度KN/m3,
H——擋土樁長(m)。Φ——土的內摩擦角(°)。C——土的粘聚力(KN)。
被動土壓力:Ep =1/2γt2KPCt
式中:Ep——被動土壓力(KN),t——擋土樁的入土深度(m),Kp——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一般取K2=tg2(45°-Φ/2)。
由于傳統(tǒng)理論存在達些不足,在工程運用時就必須作經(jīng)驗修正,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工程上的使用要求,這也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考慮:
土壓力參數(shù):抗剪強度指標的測定方法有總應力法和有效應辦法,前者采用總應力C、Φ值和天然重度γ(或飽和容量)計算土壓力,并認為水壓力包括在內,后者采用有效應力C、Φ及浮容量γ計算土壓力,另解水壓力,即是水土分算。
朗肯理論假定墻背與填土之間無摩擦力。這種假設造成計算主動土壓力偏大,是偏安全的,而被動土壓力偏小,是偏危險的。在計算被動土壓力時,采用修正后的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Kp,采用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擦角δ,克服了朗肯理論在此方面的假定。修正后的Kp是:Kp =〔CosΨDCosδ[KF)]-Sin(Ψo+δ)SinΨo〕
用等值內摩擦角計算主動土壓力。對于抗深在10m內的支護計算,把有粘聚力的主動土壓力Ea,計算式為:Ea=1/2CHtg2(45°-Φ/2)+2C2/γ。
深基坑開挖的空間效應?;拥幕瑒用媸艿较噜忂叺闹萍s影響,在中線的土壓力最大,而造近兩邊的壓力則小,利用這種空間效應,可以在兩邊折減樁數(shù)或減少配筋量。
重視場內外水的問題。注意降排水,因為土中含水量增加,抗剪強度降低,水分在較大土粒表面形成潤滑劑,使摩擦力降低,而較小顆粒結合水膜變厚,降低了土的內聚力。
護坡樁的設計。該工程支護結構主要采用水泥土樁錨結構,樁長16米。Φ650水泥土樁墻,Φ350水泥土樁錨,考慮基坑附近建筑物及動截荷的影響,支護設計時取地面動載60KN/m2。
樁上側土壓力:①樁后側主動土壓力,因為樁后土為三層(雜添土、粉質粘土、細砂)所以計算時采用加權平均值的C、Φ、γ,Φ=21.32,得:Eα=5.2H2-3.05H+110.49;②樁前側被動土壓力:因為樁前側土為兩層(粘土層、粉質粘土層),所以計算時應采用加權平均值的C′、Φ′、γ′,得:EP=36.6t2+108.56t;③均布載荷對樁的側壓力:由公式Eq=qKaH,得:Eq=28.52H。
樁插入深度確定:計算前須作如下假設:(1)錨固點無移動;(2)樁埋在地下無移動;(3)自由端因較淺不作固定端,按地下簡支計算。
建立方程:對鉸點(錨固點)求矩,則必須滿足:ΣM=0
有:1KEp(26t+h-a)=Eq〔26 (h+t)-a〕+Ep(h+t2-α)q
式中:K為安全系數(shù),取2,得:10.6t3+92.56t2-156.23t=136.65
插入深度及柱長計算:根據(jù)實際情況t取最小正解;t=1.78m.
根據(jù)《建筑結構設計手冊》及綜合地質資料,取安全系數(shù)為1.2,所以樁的總長度為:L=h+1 .5t=12.5+3.2=15.7(m)
3深基坑支護工程施工
開挖第一層土到第一排地錨標高:每20米分為一段,約施工20米時,進行下一段水泥土樁墻施工同時開挖前段20米行第一排錨樁土方并進行水泥土樁錨施工,開挖標高為樁錨下500mm;水泥土地錨施工在填土層宜采用攪拌法施工,粉土,宜采用旋噴攪拌法,砂土層宜采用一次性成孔下錨;采用旋噴攪拌水泥土地錨采用旋噴工藝,旋噴完畢用機械將鋼絞線插入;鋼絞線制安設計要求,錨頭用冷擠壓對錨盤進行固定。鋼絞線離出墻面1.2米,以便水泥土地錨張拉鎖定錨筋制安完成后施工腰梁。4)腰梁施工及張拉:橫向腰梁要求采用2根10#工字鋼,上下各2,用鋼板焊為一體,錨頭部分為20mm×200mm×10mm的墊片。然后進行鎖定張拉,水泥土地錨正式張拉前,應取0.3-0.6設計軸力,對地錨預張拉1-2次,便其各部位的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地錨張拉荷載不能破壞水泥土樁。地錨張拉鎖定值應作好施工記錄。
4 施工監(jiān)測:
攪拌樁施工完成及第一層土體開挖時應在基坑三側布置監(jiān)側點,各點間距不宜大于20米。以便觀測分層開挖支護樁頂部的水平位移與沉降和傾斜量側,附近地面、地表開裂的變化狀態(tài)。
在開挖過程中,基坑側壁最大水平位移與當時基坑開挖深度比不大于0.4%且累計最大位移不超過50mm,基坑開挖頂邊線2米范圍內的總沉降量不大于0.3%累計最大沉降量不超過40mm。
5 現(xiàn)場綜合試驗測試及其結果分析
集坑測試工作的布置為準確掌握深基坑支護的受力特點,根據(jù)基坑施工方法選擇,在基坑周邊布置了若干監(jiān)測點,一般包括:沉降觀測點、水平位移觀測點、測斜孔、應力監(jiān)測計、地下水水位觀測孔,并根據(jù)設計要求是否對基坑斷面進行綜合測試?;又ёo測試結果及其反分析進行水平位移分析:基坑開挖前測試水平位移的初始值,然后按施工土方開挖進度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