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建
媽媽教育方法之比較
情景一:姍姍剛滿6個月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她看“識字卡片”和圖畫書。每次,姍姍都學得認真。姍姍剛會說話的時候,就能指著“識字卡片”上的字念出聲來,還能把媽媽念過的圖畫書上的故事講下來。姍姍3歲上幼兒園時,已經(jīng)認識了不少字。為此,姍姍的爸爸和媽媽感到非常自豪。
情景二:東東在3歲上幼兒園之前,媽媽并沒有刻意去教他認字,而是通過其他方式讓他來認識事物。比如,媽媽拿杯子時,就會指著杯子對東東說:“杯子?!比缓?,讓東東用小手摸一下,感受杯子的質(zhì)感。在用杯子喝水時,就會對東東說:“媽媽用杯子喝水?!眿寢寧|東到外面玩兒的時候,看見大樹就會讓東東摸一摸樹干和樹葉,同時告訴他:“這是樹,大樹,大樹上有綠色的葉子,很漂亮。”東東大一些,開始喜歡“涂鴉”,媽媽對于東東的每一張“涂鴉”都表示很欣賞,然后讓東東把他的“涂鴉作品”講給爸爸媽媽聽。后來,媽媽和東東一起把他的“涂鴉作品”做成“書”,參與其中的東東滿心歡喜。
“體驗”真實事物更有益
現(xiàn)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fā),生怕自己的孩子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落于人后,于是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們認字、數(shù)數(shù)等等。姍姍媽媽的做法和東東媽媽的做法可能在不少家長中都存在,但到底哪一種方法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更有益?
如果將這兩種教育方法加以比較的話,我更傾向于東東媽媽的做法。東東媽媽并不刻意教孩子“抽象的字”,而是讓孩子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來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她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就告訴東東,讓他自己體驗真實的事物。當東東把自己對事物的體驗用“涂鴉”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媽媽并不用成人的思維去影響他。
就短期來看,東東媽媽的做法不會有太大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益處卻很大。而姍姍媽媽的教法雖然在短時期內(nèi)就可以看到成果,但姍姍看到的卻是沒有生命的抽象文字和圖畫,這與對真實事物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專家建議
早期智力開發(fā)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在這里給家長幾點建議:
首先,盡可能地遵循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
就人類的整體發(fā)展進程而言,我們的祖先是先認識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然后再用圖像表示出來,最后才出現(xiàn)了抽象的文字。就個體發(fā)展進程而言,孩子在近20年的成長過程中,對世界的認識與人類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致的,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真實的事物傳遞的信息要遠遠超過圖畫和文字,應(yīng)該讓孩子從小接觸真實、自然的事物,讓孩子用自己方式去感受和認識世界。培養(yǎng)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用“短平快”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孩子。就好像用配好的“營養(yǎng)飼料”化肥來種莊稼一樣,莊稼雖然縮短了生長期,卻沒有了自然長成的口感和營養(yǎng)了。
其次,明確早教目的不是為了給家長爭面子。
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攀比之風盛行,連教育孩子都不例外。有不少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其他孩子而丟面子,為此早早地為孩子“開發(fā)智力”。事實上,那些被譽為“神童”的孩子并不意味著長大以后就真的能夠自食其力、融入社會。而且,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是被家長用來“爭面子”的工具,就會對家長的教育非常抵觸。這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培養(yǎng)都是有負面作用的。請所有的家長都能用一顆平常的心來看待孩子是否“優(yōu)秀”。
再次,要變“教”為“體驗”。
很多家長從小都是被“教”出來的,因此,當他們?yōu)槿烁改笗r,就會不自覺地用“教”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而“教”的最大弊病就是,將成人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孩子。商家制造了許多教育孩子的商品以代替真實事物,雖然方便了家長,卻有著潛在的副作用,會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造成混亂,因為孩子無法理解抽象和具體的概念和關(guān)系。
所以,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盡量給孩子感受真實事物的機會,讓孩子從“體驗”中感受世界,得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責任編輯/張慧娟)
朱小建
媽媽教育方法之比較
情景一:姍姍剛滿6個月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她看“識字卡片”和圖畫書。每次,姍姍都學得認真。姍姍剛會說話的時候,就能指著“識字卡片”上的字念出聲來,還能把媽媽念過的圖畫書上的故事講下來。姍姍3歲上幼兒園時,已經(jīng)認識了不少字。為此,姍姍的爸爸和媽媽感到非常自豪。
情景二:東東在3歲上幼兒園之前,媽媽并沒有刻意去教他認字,而是通過其他方式讓他來認識事物。比如,媽媽拿杯子時,就會指著杯子對東東說:“杯子。”然后,讓東東用小手摸一下,感受杯子的質(zhì)感。在用杯子喝水時,就會對東東說:“媽媽用杯子喝水。”媽媽帶東東到外面玩兒的時候,看見大樹就會讓東東摸一摸樹干和樹葉,同時告訴他:“這是樹,大樹,大樹上有綠色的葉子,很漂亮?!睎|東大一些,開始喜歡“涂鴉”,媽媽對于東東的每一張“涂鴉”都表示很欣賞,然后讓東東把他的“涂鴉作品”講給爸爸媽媽聽。后來,媽媽和東東一起把他的“涂鴉作品”做成“書”,參與其中的東東滿心歡喜。
“體驗”真實事物更有益
現(xiàn)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fā),生怕自己的孩子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落于人后,于是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們認字、數(shù)數(shù)等等。姍姍媽媽的做法和東東媽媽的做法可能在不少家長中都存在,但到底哪一種方法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更有益?
如果將這兩種教育方法加以比較的話,我更傾向于東東媽媽的做法。東東媽媽并不刻意教孩子“抽象的字”,而是讓孩子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來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她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就告訴東東,讓他自己體驗真實的事物。當東東把自己對事物的體驗用“涂鴉”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媽媽并不用成人的思維去影響他。
就短期來看,東東媽媽的做法不會有太大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益處卻很大。而姍姍媽媽的教法雖然在短時期內(nèi)就可以看到成果,但姍姍看到的卻是沒有生命的抽象文字和圖畫,這與對真實事物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專家建議
早期智力開發(fā)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在這里給家長幾點建議:
首先,盡可能地遵循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
就人類的整體發(fā)展進程而言,我們的祖先是先認識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然后再用圖像表示出來,最后才出現(xiàn)了抽象的文字。就個體發(fā)展進程而言,孩子在近20年的成長過程中,對世界的認識與人類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致的,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真實的事物傳遞的信息要遠遠超過圖畫和文字,應(yīng)該讓孩子從小接觸真實、自然的事物,讓孩子用自己方式去感受和認識世界。培養(yǎng)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想用“短平快”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孩子。就好像用配好的“營養(yǎng)飼料”化肥來種莊稼一樣,莊稼雖然縮短了生長期,卻沒有了自然長成的口感和營養(yǎng)了。
其次,明確早教目的不是為了給家長爭面子。
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攀比之風盛行,連教育孩子都不例外。有不少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其他孩子而丟面子,為此早早地為孩子“開發(fā)智力”。事實上,那些被譽為“神童”的孩子并不意味著長大以后就真的能夠自食其力、融入社會。而且,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是被家長用來“爭面子”的工具,就會對家長的教育非常抵觸。這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培養(yǎng)都是有負面作用的。請所有的家長都能用一顆平常的心來看待孩子是否“優(yōu)秀”。
再次,要變“教”為“體驗”。
很多家長從小都是被“教”出來的,因此,當他們?yōu)槿烁改笗r,就會不自覺地用“教”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而“教”的最大弊病就是,將成人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孩子。商家制造了許多教育孩子的商品以代替真實事物,雖然方便了家長,卻有著潛在的副作用,會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造成混亂,因為孩子無法理解抽象和具體的概念和關(guān)系。
所以,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盡量給孩子感受真實事物的機會,讓孩子從“體驗”中感受世界,得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責任編輯/張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