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亞玲
勝負在興趣之外
春末夏初,細雨蒙蒙的早晨,濕漉漉的空氣使得這個南方城市充溢著陣陣襲人的涼意,有些擔心這樣的天氣,協(xié)會里的棋友們是否還會如約而來。誰知剛踏進貴陽市退休教師協(xié)會簡陋的辦公室,就看到兩位老人正氣定神閑的舉棋落子,從黑白分明的棋盤布局便知這是一場高手間的較量。
對弈的兩位老人是協(xié)會圍棋小組的成員喬老師和宋老師。73歲的喬老師已有五十多年棋齡。他說圍棋就好像一日三餐,成為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神補給,有時還會因為太專注于圍棋而與老伴發(fā)生小小的“不愉快”。去年喬老師和老伴去云南旅游,當老伴忘情于蒼山洱海的美景時,他卻拉著老伴四處打聽哪有上好的“云子”。老伴覺得花很多錢買一副棋子不值,而且又重,會給他們后面的旅程增加負擔,所以不讓他買。而喬老師卻執(zhí)意要買,兩人誰也不肯讓步,僵持不下?!白詈筮€是老伴拗不過,讓我把那副 “云子”帶回了貴陽”,喬老得意地說:“我們下棋的人聽到‘弈聲都會覺得快樂,更何況一副好棋子發(fā)出來的那種清脆悅耳的聲音呢!”
與喬老師不同的是,宋老師之前是下象棋的,且棋藝在貴陽教師界也是有口皆碑。大約10年前,宋老師開始學習圍棋,并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喜歡上圍棋,大有“青出于藍勝于藍”之勢。他在貴陽市教育局組織的“園丁杯”圍棋比賽中屢獲大獎,很多對弈者都是他初學圍棋時的老師。問到宋老師怎么看待棋局的輸贏時,他淡定地說:“我們下圍棋更多在于棋友間切磋棋藝,沒人在意一盤棋的勝負。勝者不竊喜,敗者亦不餒。棋局結束時相互分析棋路,看妙招之妙在哪里,險棋之險又險于何處?!?/p>
喬老師說,其實這棋局間蘊藏著很多的生活哲理。棋局如人生,落下的子就如走過的人生道路,不能反悔重來,但每一次舉棋落子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下棋的人都懂得,看似一招險棋,卻可瞬間扭轉局勢,看似妙招又未必不是末路,所以只有胸懷大局之人,才不會被一招一式所困。
一尺賽場揮雨汗
只要天氣和身體允許,每周一到周五下午1點,他們這幫老棋友都會聚到一起下棋到五、六點結束?!白@么久,會不會不利于身體健康呢?”我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喬老師的回答解開了我的疑慮。他告訴我,圍棋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最早發(fā)端于春秋時期,古稱“弈”。 如今其影響已經擴展到了世界范圍,被歸入體育項目中。自古來,琴棋書畫不分家,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也都很喜愛這項運動,留下大量關于圍棋的詩詞文章佐證。可見,下圍棋不僅能陶冶情操,更是一項老少皆宜的競技,雖不見肉搏廝殺,卻也常見對弈者滿頭熱汗滑落。
另外,下圍棋可增強人的計算能力、記憶力、判斷能力以及對自我的控制能力……特別是老年人的記憶力、反應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步衰退,下圍棋可以幫助老年人提高記憶力,訓練思維的反應能力等。
難怪,73歲高齡的喬老師在給我們講述他和圍棋的故事時,會不時脫口而出許多關于圍棋的詩詞,其中不少都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
協(xié)會的主要負責人王文祿老師和朱流風老師介紹說,為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好的切磋棋藝的平臺,每年協(xié)會都要舉辦兩次圍棋大賽。今年還準備組織部分成員到各地州去與當?shù)乩夏陞f(xié)會的圍棋愛好者交流棋藝。
棋如人生,相信早已超脫出棋局輸贏的他們,定能笑看人生風雨種種,笑對夕陽余暉!
圈子“檔案”
成立時間:1982年
現(xiàn)有人數(shù):16人
圈友年齡:62-80歲
活動地點:部分中學退休教師活動室、貴陽市退休教師協(xié)會
活動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下午
“圈友”名單:段虞巽 、喬景龍、宋金根、孫維寅、劉燦琚、賀國強、陶必凱、倪逢亥等
圈友宣言:以棋會友,戰(zhàn)以養(yǎng)智
聯(lián)系方式:0851- 5256227(僅限退休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