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p>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思考和研究的中心工作,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對有效性教學的認識存在以下誤區(qū):
誤區(qū)一:脫口表揚隨意扔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于是有的課堂便不管學生表現如何,都一味給予表揚,對學生來說過多的表揚會變得廉價,變得麻木。
誤區(qū)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不管需不需要合作,不管需不需要討論,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這樣的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實際只是表面的“繁榮”。
誤區(qū)三:關注課內而不關注課后
如果只重視課堂而忽視作業(yè)的評價,測驗情況的分析,只注重大面積的收獲而忽視個別學生的輔導,只能說實效性落實得不夠深入也不夠細致,每個人都得高分是不可能的,但在他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那就是有效的.所以有效的教學應該是立足課堂的而又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立足面向全體而又時刻關注個體的。
為了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1.1挖掘數學文化的內涵。數學是枯燥的但又是充滿人文氣息和文化內涵的,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注重這樣去做,就會使數學課增加許多文化氣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加深對數學的感情。比如在認識負數這個單元里,練習中提出關于死海的海撥,我就補充了誰知道關于死海的知識,練習中展示小明家一個月的支出和收入情況,我就安排學生也統(tǒng)計家里的收入和支出表,匯報統(tǒng)計后的感受,這樣學生不僅將數學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而且更體會數學背后所附帶的許多情感,比如,家里我的支出是最大的應該節(jié)約,家里要定期給爺爺奶奶買一些東西體會親情、關心等,這些做法讓學生與數學建立了千絲萬縷的情感聯系,對數學的喜愛就內化成為感情。
1.2組織多種形式的評價和競賽活動。在課中我經常會穿插一些小組競賽,師生競賽,男女生競賽活動,以及定期的作業(yè)評價、聽講評比活動,讓學生保持競爭,爭優(yōu)的這種意識,同時體驗成功幸福,時刻體味數學課帶來的幸福。
2.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上好課備課是關鍵,吃透教材更是重點,因為教材的內容一般是以結論性的內容呈現的,如何將其轉化成活的情景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是備好課的根本,備課在準確把握三維目標時,還要考慮所學的知識在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上是什么,新知識的生長點是什么,0然后根據這些來合理的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材,就是在教學中要有人本觀念而不是只有文本觀念,教材的組織順應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的知識建構才會有序而主動。
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fā)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3.“教的課堂”應向“學的課堂”轉型
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過分關注教師教學行為,評價標準主要看教師“講授”的情況,最終導致“精彩的滿堂灌”,或是充滿表演色彩的“故事會”課堂。目前,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許多教師仍然是不能放下“權威的自我”意識,帶著浮躁心理,追逐著有形無實的“教的課堂”。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唱主角”,讓他們去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是學習方向的指引者、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問題解決的評價者。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獨角戲”和“一言堂”,而是師生共同學習、合作交流、體驗成功、促進發(fā)展、實現雙贏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式是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特征是民主、多元和開放。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真正實現“ 教的輕松 ,學的愉快,考的滿意”。
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