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摘要】《茶館》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來完成各色各樣人物的刻畫,本文闡述了《茶館》獨具特色的語言特色。
【關鍵詞】茶館;語言特色;語言性格化;幽默
三幕話劇《茶館》,通過在茶館中活動的各色各樣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個時代長達50年的社會生活。而這各色各樣的人物的刻畫,主要通過人物個性的語言來完成的。
老舍善于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fā)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著自己的的思想,顯示著自己的性格。
這個戲里沒有政治標語和口號,也沒有一般的話劇腔,人物說的全是北京大白話。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這個劇中特別突出,既有地方的,時代的色彩。又有幽默與諷刺的風格;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了語言性格化,又說得那么簡練、流利、形象、生動。
如王利發(fā)的謙恭、周到,善于與各種人物打交道,對不同人使用不同的語言,與他和掌柜的生涯非常吻合。劇的第一幕,王利發(fā)正當青年時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練,一心要使祖?zhèn)鞯拇蟛桊^發(fā)達興旺起來,他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上下應酬左右逢源,這時他的語言特點是由精明帶來的風趣圓滑。秦仲義到茶館里說要漲房租,王利發(fā)推托應付說:“二爺,您說的對,太對了!可是這點不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漲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是!嗻!”等……,人們聽到這些圓滑風趣,油嘴滑舌垢的對話,無不發(fā)出會心的笑聲。
第二幕是王利發(fā)的中年時期,由于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裕泰茶館風雨飄搖,王利發(fā)苦心改良,慘淡經(jīng)營,此時他語言由苦悶徬徨帶來滿腹牢騷。幕啟時,茶館正準備重新開張,這時他卻說:“我要是會干別的,可是還開茶館,我是孫子!”等。第三幕是王利發(fā)的老年時期,大茶館已經(jīng)完全衰落并面臨被霸占的危險,王利發(fā)徹底泄氣,此時他的語言由絕望而帶來的是憤世嫉俗的嘲諷和反抗。
還有常四爺?shù)暮浪⒅?,帶有闖蕩江湖的俠氣和飽經(jīng)滄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吳祥子的狡詐奸滑,傲慢無理,劉麻子、唐鐵嘴的滿嘴的流氣,都活靈活現(xiàn),具有鮮明的個性,
幽默是本劇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祖國的熱愛聯(lián)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的風格。這種幽默寓莊于諧,能給讀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收稿日期: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