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江 編寫
在美國社會,表面上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博愛,卻很難掩蓋它骨子里的種族歧視。錢學森作為亞洲人,寄身于異國他鄉(xiāng),加之當時中國的貧窮落后,在美國難免要遭受種族歧視,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本來,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就明確規(guī)定:基礎(chǔ)科學與應用科學并重,教學與科研相結(jié)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統(tǒng)一。錢學森是學習飛機制造工程專業(yè)的,按照學校的培養(yǎng)計劃,應該與本專業(yè)的其他美國學生一塊到飛機制造廠去實習和工作。但是,美國的飛機制造廠只接受本國學生實習,不接納外國學生。后來經(jīng)過交涉,來自歐洲國家的白人學生也被接受了,廠方最終還是沒有接受中國學生。錢學森是麻省理工學院這個專業(yè)里唯一的中國學生,也就是說,這一屆飛機制造專業(yè)的學生,不能到美國飛機制造廠實習和工作的,只有他一人。
好在他出國前,按照清華大學的培養(yǎng)計劃,已經(jīng)在國內(nèi)的飛機修理廠工作了一年,對飛機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他驚人的記憶力和令美國老師都感到驚訝的數(shù)學想象及推理能力,一年以后,風華正茂的錢學森終于戴上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方尖帽。那一年,他才25歲。
取得了學位后,是回國工作還是留在美國繼續(xù)深造,又成了錢學森必須作出決定的人生選擇。
那是1936年初秋,酷暑的熱浪似乎沒有絲毫的消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主任、著名的空氣動力學教授西奧多?馮?卡門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封信,這封信是錢學森通過教授的助手遞來的,在信中,錢學森要求同他談一次話。這種事情,對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他們都知道馮?卡門教授實在是太忙了。但是,馮?卡門教授尋思了一會兒,決定讓助手安排他們見一次面。他感到這位中國學生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情況,需要他的幫助。
這天,馮?卡門教授辦公室的門微微開著,聽到門外非常有禮貌的請求聲,教授循聲望去,一個身材并不高大卻英俊瀟灑的身影隨著他的應允聲走了進來,這個人就是錢學森。錢學森有些局促,但英語講得非常流利,他對教授能在百忙中抽時間接見他表示感謝,而后,便有條不紊地陳述著自己對航天和火箭技術(shù)的看法,以及他在這方面的愿望。他精煉準確、邏輯嚴密的表達,立刻引起了馮?卡門對這位中國學生的興趣,教授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xù)講下去。
錢學森說:“尊敬的馮?卡門先生,我對您所研究的科學領(lǐng)域懷有濃厚的興趣,希望在這方面得到您的指教和幫助。”
馮?卡門隨即問道:“難道你有志于推進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技術(shù)的研究嗎?”錢學森自信地點了點頭。接著,馮?卡門便風趣地說:“噢!對了,火箭的發(fā)明者卻是你們中國人呀!”
錢學森一陣緊張和臉紅,想不到教授會這樣反問自己。但是,錢學森很快又微笑著說:“可是,現(xiàn)在中國在這個領(lǐng)域的研究已經(jīng)落后了。不過,我有志于火箭技術(shù)的研究,或許這也是我們祖先的遺愿吧。所以,我以為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我的祖國太需要它了,我可以在這方面為國家提供更直接的服務?!?
馮?卡門教授看了看錢學森,辦公室里的空氣似乎有些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