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力
龜背竹常用扦插方法繁殖,在春末夏初最為適宜,此時溫度對萌芽和發(fā)根有利,成活率比較高,生長也較快,當年秋后就可長出2~3片葉。如果秋季扦插,應在溫室或室內進行。由于冬季的到來,室溫較低時,扦插的莖段往往處于休眠狀態(tài),要到翌年5月下旬才能萌芽抽葉,如果較長時間低于10℃插穗易凍腐死亡。
龜背竹常用埋莖扦插。要取得插穗,先將母株上的莖桿截取下來,保留母株莖部3~4個莖節(jié),以便節(jié)部隱芽萌發(fā),在截莖后可抽生2根新莖繼續(xù)生長。
截下來的莖桿先把氣生根剪去。然后按2~3節(jié)一段,用利刀切開,切時不要傷害葉子。莖桿下部的莖段一般都不帶葉片,將這些莖段以15°角斜插于培養(yǎng)土中,擺放時注意先端節(jié)環(huán)與土面平齊,這樣有利于隱芽萌發(fā),使長出的葉直立朝上生長。
從母株莖桿中、上部位截取的莖段,大多帶有葉片,埋莖時要保留一片葉,這片葉子在莖段發(fā)根前能進行光合作用,可促進發(fā)根和抽葉。由于這些葉片的葉柄內沒有初葉的原始體,不會有新葉抽生,因此留葉時,一般保留下端的一片葉子,讓莖段與培養(yǎng)土呈30。斜角埋入,先端環(huán)節(jié)與土平,葉片可剪去1/3,并設竹竿把葉片扶直。
用莖頂部的莖段扦插應帶頂葉埋栽,將莖段直立栽入培養(yǎng)土中,并插設竹竿把頂葉扶直。
由于龜背竹的莖桿上沒有頂芽和腋芽,其新葉的原始體是在上部莖桿葉片的葉柄內,新葉抽生前被苞片包著,待苞片裂開后新葉才生出。新葉展開后,莖桿也隨著向前延伸一節(jié),使植株不斷向上生長,因此帶頂葉扦插的莖段,一旦成活,便能成為一棵完整的龜背竹。
扦插時用土、蛭石或素沙均可,泥炭土和素沙各半混合,腐葉土和園土各半混合也可。扦插后,應置于蔭蔽處養(yǎng)護,保持盆土濕潤,經(jīng)常噴霧,使空氣濕度增加,土壤溫度20℃~25℃時,40~50天生根,9天左右萌芽抽葉,此時需及時上盆。以后加強養(yǎng)護管理,即可成為一棵完整植株。
千日紅
廖偉
千日紅為莧科一年生草本,株高40cm~60cm,也有矮種株高僅15cm,花期8月至霜降?;ㄉG麗具光澤,其有色部分為膜質,經(jīng)久不變,故名。
千日紅原產(chǎn)亞洲熱帶,性強健,喜陽光,宜種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低畦積水處生長不良,一般作夏秋季花壇、花境布置材料。
千日紅繁殖主要用播種法,4~5月播種于露地苗床,如3月至4月初播種,由于氣溫不高、發(fā)芽不良、生長較慢,發(fā)芽溫度16℃~25℃,播后7~10天發(fā)芽,幼苗初期生長遲緩,6月后生長加快,幼苗有3對真葉時移植,6月中旬后定植于露地,株距一般30cm。盆栽可在長出3對真葉時定植于盆徑為10cm的盆中,以后再翻到盆徑為16cm~20cm的盆內。
千日紅種子發(fā)芽比較困難,可以用溫水浸種半天,然后播種,保持培養(yǎng)土濕潤,可提前發(fā)芽。
千日紅生長雖強健,但要使花色艷麗,養(yǎng)護上應勤松土除草,生長期每隔10天施1次腐熟餅水,肥水比例20%;夏日干旱需注意抗旱澆水;陣雨多時應防種植地及盆栽積水,花期及時修去殘花枯萎枝條,以保植株整潔清新。
千日紅的采種應選取節(jié)間短密植株,一般節(jié)間細長的,植株往往株型差而不美。由于其花期長,可以分批采收,略曬干后脫粒,放陰涼干燥處貯藏,待翌春播種。
本欄編輯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