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要]唯美的畫面色彩和構圖對電影的影響至關重要。色彩絢麗、酣暢淋漓的畫面不僅讓人產生嘆為觀止的視覺沖擊,而且更能豐富人物的情感。完美飽滿的構圖不僅包含了許多的信息和意味,還是情節(jié)和思維闡述的必備手段。
[關鍵詞]電影;唯美;色彩;構圖
“因為有了電影,人類生命又可以延長”是一部電影的臺詞。說的棒極了!我們有很多想經歷但沒機會經歷的事,我們也有很多不想經歷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事,而電影就提供了這個活生生平臺。電影藝術在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成為了一道必不可少的視聽大餐,電影以它精彩的情節(jié)、動人的畫面、激蕩的旋律讓人回味無窮。列寧說:“對于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弊憧梢婋娪皩θ说男袨椤⑸罘绞疆a生多么重要影響。放眼現(xiàn)在這浮躁的社會,很少有人再有時間和心情去讀去思考那些嚴肅的著作了,電影無可替代地成為了文化精神的直觀表象,它和電視一起承載著文化的傳播和繼承。
時下大多數(shù)的電影愛好者不約而同的認為張藝謀的電影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毋庸置疑是他營造的獨特的畫面感使其大放異彩,吸引了無數(shù)的影迷,我個人也認為唯美的電影畫面感是電影大受觀眾青睞的首要原因,而色彩效果是第一位的。但如果僅僅把色彩理解為單純的視覺上片刻的享受,將是非常的悲哀和滑稽。列賓說“色彩即思想”,這句話說明了色彩在影片中的無以替代的位置。畢竟電影是視覺藝術,人們欣賞一部電影時首先感受的是視覺的沖擊力,其后才上升到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理性思考。所以電影的畫面色彩在整個電影藝術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還是思想的象征,可以表達情感還可以在影片中參與重要的審美創(chuàng)造功能。其實,我們縱觀整個的影壇,從20世紀60年代彩色電影開始成為主流,何止只是張藝謀,世界上層出不窮的電影流派中又有哪一位甘于落伍的擱置這一能對情節(jié)進行形象、思維和戲劇闡釋的有效而必要的手段呢?20世紀80年代蘇聯(lián)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那些粉色調的畫面既是美好的回憶又是理想的寄托,表達了女兵們內心美好的盼望又反襯出戰(zhàn)爭的殘酷?!缎乔虼髴?zhàn)中》冷冷的灰藍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荒涼行星的驚心動魄……
張藝謀是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對于影片的視覺效果一貫都是提到最重要的位置。從他的《紅高粱》一直到《英雄》都是首先以讓人嘆為觀止的經典畫面贏取強烈的視覺效果征服觀眾。有人說其人的設色是“視覺暴力”,我很喜歡和贊同這個用詞。但我覺得只用簡單的感官功能去評價或思考他和他拍的影片,無疑是不懂藝術的人對藝術文化內涵的褻瀆。張藝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曾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上攝影課時,老師告訴我們,構成電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線、構圖、運動。我自己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蔽覀兛吹綇埶囍\慣于在他的電影中使用色彩斑斕的造型來烘托電影的氣氛,增強視覺效果,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一幅幅極具色彩,沖擊力極強的畫面,折射到心鏡上的確是那抹不去的生命的痕跡。從一系列的影片來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任何色彩都是為形象塑造的載體,是情感與情節(jié)創(chuàng)造之間的平臺。張導似乎對紅色偏愛有加,他的早期作品《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中鞏俐身著一襲血紅色的衣裙義無反顧的微笑著奔向火海的鏡頭幾乎燒成了永恒;影片《紅高粱》里,作為導演的張藝謀第一次完整地實現(xiàn)了他的意圖,紅色幾乎貫穿整部電影。結尾處,血一樣紅的高粱地中,血紅的太陽,血紅的天空,血紅的高梁漫天飛舞,人也被染得遍體通紅。這一片血紅的顏色強烈地震撼了人們空洞的心靈,也喚醒了那個民族認同感極弱的年代;《大紅燈籠高高掛》里喬家大院的厚重高墻,雖然陰森凄冷,但是兩排鮮紅的燈籠在最黑暗寂靜的深夜中,用一點點原本微弱搖曳的光影營造出一片不可忽視的力量感和存在感。吳東平說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巨大的彩色團。是的我們的國土紅光閃耀,世代生息在這塊叫做“赤縣神州”的土地上的人們是黃皮膚的人,我們的祖先是黃帝和炎(赤)帝,我們的領土上奔騰不息的黃河和茫茫的黃土高原還有今天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都象征著我們和紅、黃有著不解之緣。不管張藝謀在拍電影時有沒有想到這些,他的電影中紅的色彩都極盡地演繹了中國文化特有的燦爛。我也極喜歡他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是一種別樣的境界,整個影片景色優(yōu)美、色彩鮮艷,畫面美輪美奐得無與倫比,又有柔和而浪漫的氣氛且符合情節(jié)的需要?,F(xiàn)實用黑白表現(xiàn),回憶用彩色表現(xiàn),現(xiàn)在時的冰冷現(xiàn)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zhí)著的愛情在雋美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幾次跌倒,在凄楚而美麗的絕望中,等到了亙古不變的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絕的空間,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為影片刻骨銘心的愛情增添了色彩。這部具有唯美畫面的作品之所以成為中國電影藝術風格的代表,是因為在鏡頭畫面上是一個空前而嶄新的突破。這讓我想到1994年獲奧斯卡獎的《辛德勒的名單》,導演就把當年德國集中營里猶太人的悲慘故事拍成黑白,與似乎代表著希望卻仍被殺害的一個小女孩淡淡的紅色身影相對比,所不同的前者表達的是地老天荒的感動,而后者這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帶來的震撼是觸目驚心的殘忍。
極度夸張的艷麗令人顫動,沉重的光彩也讓人難忘。突然想到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里的畫面,沒有張藝謀那耀眼的漂亮,那憂郁的暗淡卻也是一種讓人流連忘返的魅力。狹窄得并不寬綽的空間里跳動著彰顯生命,彰顯愛情的顏色,不禁讓人感嘆。那些美麗的像花兒一樣的二十多件旗袍也可以拼擺成一輩子的燦爛吧?!兑寡纭分械纳史浅阂值模档暮?,暗的紅,連綠色都透著一層灰朦,整個會場上似乎彌漫著一種深宮生活的灰暗壓抑。按馮小剛的話說這種新古典主義的風格,能深刻體現(xiàn)屬于中國自己的那種寂寞的高貴感??梢姛o論是哪位電影制作或拍攝者都非常肯定色彩在電影畫面中的地位。它不是單純的某個人風格所寫而是電影創(chuàng)作中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力,是一種豐富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情,一種特殊的視覺感受,更是內心需求的情感表達,一種委婉的訴說語言。電影正是有了色彩才讓人們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得到心靈的蕩滌。
電影畫面的構圖是電影又一感受生死的肢體。電影構圖是結合被拍攝對象(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和攝影造型要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有重點地分布、組織在一系列活動的電影畫面中,形成統(tǒng)一的畫面形式。廣義的構圖是指藝術家從選材、構思到造型體現(xiàn)的創(chuàng)作過程;狹義的概念則是指畫面的布局與構成。構圖本身常常有一種強烈的表達能力,對審美客體來講又有一種強烈的感受能力,一個構圖恰到好處的畫面不僅可以完美地展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可以一瞬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欣賞狀態(tài)和動作結束之后還可以憑借腦中貯存的視覺印象去反復品味、聯(lián)想并得到思想啟迪和美感享受。無聲電影時代里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剪輯方式,愛森斯坦的爐火純青的蒙太奇
手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創(chuàng)作,也影響了人們看電影的思路,我們由此知道,電影是有著特殊的思維方法的,鏡頭和鏡頭之間就是意義開始的地方。一個鏡頭包含了無數(shù)的信息和意味。例如張藝謀不但善于使用適當?shù)碾娪吧室允褂^眾產生心理刺激和視覺震撼,而且擅長使用構圖語匯達到他所追求的隱喻和象征效果。例如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當中,構圖的對稱性是其一大特征,無論是那深院的設計,還是那房間里的擺設,最最顯眼的應該數(shù)那一排排的燈籠了。它反映的是一種封建思想的外化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時期的古板,展現(xiàn)了封建思想的一種根深蒂固,一種頑固不化。俄羅斯的別林斯基說過:
“如果形式是內容的表現(xiàn),它必須和內容緊密聯(lián)系著,你要把它從內容分出去,那就意味著消滅了內容,反過來也是一樣,你要想把內容從形式當中分出去,那就消滅了形式……”張藝謀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上正是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才使得它的思想內容顯得飽滿,正是發(fā)揮了構圖應有的效用,才升華了影片的思想深度?!饵S土地》用高地平線的構圖法,使大塊黃土地占據(jù)畫面主面積,表現(xiàn)了天之高遠,地之深厚。那種無邊無際的隱忍和無奈在視覺上得到了充分說明,當激越的腰鼓在無邊的黃色中揚起漫天黃塵時,沖破舊生活的欲望顯得越發(fā)激越人心?!痘钪分续P霞大出血的時候那段混亂的短鏡頭盡管不是很絕對,卻有力地表現(xiàn)了那個令人絕望的灰飛煙滅的瞬間。還有最后的鏡頭那粗糙的黑碗里靜靜平躺的水餃像是在默默的告慰一段混亂的年代,點燃的秸稈爆裂的聲音似乎宣判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又如61版老電影《紅日》中,行進中一組組有規(guī)律的戰(zhàn)士的急速行進的腳步,可以震醒床鋪上熟睡的人。這樣的氣勢怎么會壓不到敵軍;剛剛公映的吳宇森的《赤壁》對稱構圖顯出的十足霸氣,構建了驚人的美學暴力。完美的構圖不僅是中國電影表達思想的媒介,也是國外許多電影借助的創(chuàng)作手段。風靡全球的《泰坦尼克號》使許多人迷上了杰克和露絲的冰由沉船式的愛情,船頭露絲的飛翔這個如繪畫般的浪漫的鏡頭構圖表達了自由和希望,他們的姿勢定格成了愛情定義的圖示。由此可見無論時代怎么變遷拍攝人怎樣更替,電影構圖的效果是絕對的。它能增強視覺沖擊力營造磅礴的氣勢;能細膩地表達人物的情緒變化產生豐富的節(jié)奏感,引導觀眾突破畫框產生更廣泛的畫外空間的聯(lián)想;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作品的主題,使觀眾記憶深刻起到造型作用。
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畫面上,用小小的鏡頭,短短的時間總結了人性的丑惡,概括了漫長的人生,演繹了社會的陰晴,容納了歷史的往昔。有時候想,假使沒有色彩和構圖的章法電影會怎樣?我們成長和生活的歷程會不會一片荒蕪,我們的夢想又如何投射到那塊方寸之上。總之,電影享有一種綜合藝術的美譽不是虛擬的,它的內在和永恒的社會文化價值來源于囊括的美學和各種藝術中有機的聯(lián)系,并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隨著今天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翻天覆地得變化,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理論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總有著始料未及的驚喜。讓我們以期待的目光注視未來電影中更加唯美的畫面帶給我們的不斷沖擊和更加深刻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