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波
《鄧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楊振寧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介紹了這位與他有著半個世紀友情的卓越科學家。文章形式看起來有點散,它沒有系統(tǒng)地介紹鄧稼先的事跡,而是用小標題的形式分成了六個部分,粗看這幾部分好像沒有什么緊密聯(lián)系,因此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常常只著眼于各個層次的獨立解析。比如在《“兩彈”元勛》部分了解鄧稼先的巨大貢獻,在《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部分了解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不同性格,在《民族感情?友情?》部分了解鄧稼先對民族和朋友的情感,在《“我不能走”》部分了解鄧稼先不怕犧牲的精神……如此支離破碎,鄧稼先的崇高精神就很難凸顯出來,也就不容易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那么怎么把這六個部分聯(lián)系起來,進而突出鄧稼先的崇高形象呢?筆者反復研讀課文后發(fā)現(xiàn):“對這一轉(zhuǎn)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個句子中“巨大貢獻”和“鮮為人知”兩個詞語,看似相互矛盾,實際卻能立起內(nèi)容紛雜的課堂閱讀教學的筋骨。
1.用“巨大貢獻”這個詞語來了解鄧稼先的非凡成就。
筆者在上課開始就直入歷史背景以引出文章人物。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以課文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中的1898年為例,這一年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都被列強割據(jù),我們落后的“大刀長矛”無以抵御列強先進的“堅船利炮”,那真是一個“任人宰割”,并有“亡國滅種”可能的危險時代。一個世紀以后,我們國家站起來了,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jié)果,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包括課文的主人公——鄧稼先。
鄧稼先的巨大貢獻在課文第二部分《“兩彈”元勛》中作了介紹。他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帶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使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筆者曾看到鄧稼先夫人許鹿希后來在一次紀念活動中的一段話:“請告訴中國人民可以放心了,沒有人再會來轟炸我們,我們可以在和平中生活、學習、建設。中國已經(jīng)達到了核極限,是世界五大核工業(yè)國之一?!笔青嚰谙人麄?,一代人完成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一口氣從原子彈干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使中國不再落后挨打受欺。楊振寧在文中評價說: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當之無愧的“兩彈”元勛。
可是這樣一個對我們國家、民族有巨大貢獻的人,為什么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呢?
2.通過“鮮為人知”這個詞語來感知鄧稼先的高尚人格。
這位有著巨大貢獻的卓越的科學家,他的名字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原因,在課文后面三個部分都有涉及。
在《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很快找到了這樣一個原因:“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蓖ㄟ^這部分內(nèi)容的解讀,學生看到了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私心”的高尚人格。他“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純”就是沒有雜質(zhì),是百分之百。這個漢字,表明了鄧稼先整個身心都投到了國家的核武器研究工作中,他為了民族大業(yè)奉獻了一切。這與講究謙遜、崇尚大義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彼运艹晒︻I導各階層許許多多工作者,即使是在動蕩不安的“文化大革命”時期。
這部分內(nèi)容為了突出他的這一氣質(zhì)和品格,還與奧本海默作對比來襯托。奧本海默曾成功領導戰(zhàn)時美國的原子彈制造工作,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與鄧稼先的“鮮為人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文章還用“鋒芒畢露”這個詞語形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對比了鄧稼先的“農(nóng)民樸實”的氣質(zhì)。在詞語的對照中,一個有著忠誠平和、無私奉獻的高尚人格的科學家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心靈中。
還有其他什么原因使貢獻巨大的科學家鮮為人知呢?在《民族感情?友情?》這部分里,學生解讀到了鄧稼先所從事的工作性質(zhì)使他不能揚名立身。他所參加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是國家的高級機密,連對家人都不能說,當年他對夫人許鹿希也僅僅是這樣交代:“要去干一件工作,從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就不能管了。”楊振寧在文中也提到鄧稼先所從事的工作的機密性,他說:“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编嚰谙茸约阂仓徽f:“在外地工作。”后來楊振寧又問他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鄧稼先也只是含糊地說,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再去證實一下。“覺得”一詞,讓我們感受到鄧稼先措辭的慎重和嚴謹,他沒有確切地回答,他說他要回去證實一下,實際上他是回去請示周恩來總理能不能對楊振寧說實情。
是啊,作為這項核武器研究工作的領導者,還有誰比他更知曉工作中的諸項事宜呢?1 964年中國原子彈的成功爆炸舉世震驚,但鄧稼先卻不能對外宣稱他是這項事業(yè)的重要領導人,出于保密原因,他不能在公眾場合出頭露面,不能著書立說,不能公開發(fā)表文章,不能出國交流。為了祖國的強盛,鄧稼先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了數(shù)十年。什么叫做“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什么叫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鄧稼先為國家、為民族利益毅然舍棄個人利益的高尚人格讓學生肅然起敬!《民族感情?友情?》這部分的學習,勝過千言萬語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里,學生也了解到了令鄧稼先“鮮為人知”的又一個原因:工作地點荒涼偏遠?!捌缴碂o垠,復不見人”,甚至“鳥飛不下,獸鋌亡群”,文中引用的《吊古戰(zhàn)場文》充分說明了鄧稼先工作在一個荒無人煙、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
這樣,筆者用“巨大貢獻”和“鮮為人知”兩個詞語,把課文各部分串成了一個血肉相連的整體,把一個為國家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兩彈元勛的崇高形象無比鮮明地立在了學生面前。作者楊振寧在最后一部分《永恒的驕傲》中引錄了他在鄧稼先逝世以后寫給許鹿希的一些話語:“他的無私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睂W生交流讀后感的時候都說:“鄧稼先的巨大貢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永恒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