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俊
摘要介紹稻田淡水小龍蝦養(yǎng)殖技術,包括稻田選擇與改造、蝦苗放養(yǎng)、飼養(yǎng)管理、捕撈等內容,以期為農戶稻田養(yǎng)殖淡水小龍蝦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稻田;淡水小龍蝦;養(yǎng)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945.192.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1-0224-01
肥西縣進行稻田養(yǎng)殖龍蝦始于1993年,當時是一家一戶667~2 000m2的小規(guī)模生產,由于技術不成熟,走了一些彎路。特別是近年來龍蝦需求量的增加,單純的天然捕撈已經滿足不了消費市場的需求。肥西縣稻田養(yǎng)殖龍蝦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已初步形成規(guī)?;a。2009年,肥西縣政府提出在肥西縣豐樂鎮(zhèn)發(fā)展266.67hm2連片稻田養(yǎng)殖龍蝦,加快了肥西縣龍蝦產業(yè)的發(fā)展?,F(xiàn)就肥西縣多年來發(fā)展稻田養(yǎng)殖龍蝦的心得體會加以歸納、總結,供同行參考。
1稻田選擇與改造
稻田養(yǎng)龍蝦要選擇只能種一季中稻,不能種夏糧、油菜的洼田,選擇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不受旱澇、洪水影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最好以壤土為好,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如計劃實行投餌精養(yǎng)必須要在田塊四周開挖2~4m寬的溝,對田塊大的稻田,要開挖“井”字溝,溝寬0.5~0.7m,溝深0.3~0.5m。1m深的蝦溝,四周筑埂,使稻田能保持水深0.3~0.7m。為了便于生產管理和日常投餌,一般以排水渠間區(qū)域為一個養(yǎng)殖區(qū)塊。距四周邊埂內側0.6m處挖深0.5~0.6m、寬1.0~1.2m的環(huán)流緩沖溝,并把土全部翻到邊埂上,使邊埂達到0.8~1.0m高、頂寬0.6~0.8m。邊埂要夯實,內坡要平整,同時在埂頂內側用塑料薄膜或尼龍密網圍起封閉式防護墻。圍欄地上高度為0.4~0.5m,地下埋入0.1~0.2m。上、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為了便于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藥或捕撈,必須在養(yǎng)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蝦溝可在插秧后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均以0.3~0.4m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為長寬均為1.0m,深0.8~1.0m。稻田養(yǎng)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yǎng)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置攔柵,避免逃蝦。
2蝦種放養(yǎng)
秋季中稻收割完畢,留茬高0.3~0.5m,灌水不得低于0.3m深,不論是放當年的蝦苗還是抱卵親蝦都應力爭一個“早”字,早放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能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餌料資源,常規(guī)放養(yǎng)時間在每年10月份。放秋季產龍蝦幼苗22.5~45.0萬尾/hm2,若投放抱卵蝦,投放300~450kg/hm2,放養(yǎng)密度要根據(jù)養(yǎng)殖水域條件、養(yǎng)殖方式、餌料來源等因素考慮,精養(yǎng)時要適度增加放種量。
3飼養(yǎng)管理
3.1飼料投喂
稻田養(yǎng)蝦也要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后期在傍晚6時左右投喂。龍蝦食性雜,葷、精、青飼料都吃,常用飼料葷的有螺、蜆、野雜魚蝦、動物血液、動物內臟、蠶蛹、畜禽下腳料等;青飼料包括水陸草類、瓜皮、蔬菜下腳料等;精飼料有大小麥、玉米、谷物。精養(yǎng)投餌時要合理搭配,一般每天投放2次,以下午及傍晚投喂為主。投喂量為蝦體重的3%~5%,平時要堅持檢查龍蝦吃食情況,當天投喂的餌料在2~3h內吃完,說明投餌不足,應適當增加投喂量,如第2天還有剩餌,投餌量要適當減少。
3.2清除敵害
稻田養(yǎng)蝦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于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yǎng)后,還要禁止家養(yǎng)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3.3田溝管理
蝦放養(yǎng)后,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蝦放養(yǎng)初期,田水宜淺,但因蝦的不斷長大和水稻的抽穗、揚花、灌漿均需大量水,所以可將田水逐漸加深到12~15cm,以確保兩者(蝦和稻)需水量。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一般每3~5d加注新水1次;盛夏季節(jié),每1~2d加注1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3次巡田,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fā)現(xiàn)有不正常現(xiàn)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注意天氣變化情況,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4捕撈
稻田養(yǎng)蝦捕撈的時間一般在水稻即將黃熟時,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后,將田和溝灌滿水,再精養(yǎng)1~2個月后捕撈。不論什么時候捕撈,在準備收獲排水前,均先將田溝疏通,使蝦隨田水慢慢流入周圍大溝,再排放大溝的水,蝦便隨水流往下游,可使用網具,在排水口捕撈收獲。如一次未收干凈,可再灌新水,重復進行捕撈,直到捕完。收獲季節(jié),一般氣溫較高,可利用早、晚進行,避免損傷蝦。在收蝦前,應備好裝蝦容器,以便將成蝦運輸上市或另外轉池暫養(yǎng)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