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星達
俗話說:故土難離。
俗話講: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在香港拼搏近20年,“紅顏愴別離,白發(fā)時相逢,唯余昔日淚,無復歸時容”。故鄉(xiāng)的一切依然是我終生的牽掛與懷念。1997年春,我到云南省參加省政協(xié)會議時邂逅了我現(xiàn)在的妻子——有名的“滇南一枝花”姜金鶯。她的眼睛又大又亮,睫毛很長,長發(fā)梳得很漂亮,是個十足的美人,我對她一見鐘情。
真正的愛情往往混合了激情、敬仰、崇拜、依戀、纏綿、畏懼、依賴、傾心等復雜的心情,它仿佛大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滔滔不絕、大海的一瀉千里,它的突然迸發(fā),凝聚了強人的生命本質(zhì),豐富的人生體驗和高度的情感積淀。她是如此的含蓄、浪漫、溫暖、纏綿、深情而永恒。深沉的情懷之中帶著片許淺淡的惆悵和彷徨,就像那初次綻放的花蕾,擁有幾分溫暖、幾分野性、幾分嬌柔、幾分不羈……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能夠在全面發(fā)展在香港的事業(yè)以前,邂逅如此一位美麗的、善良、嫵媚、執(zhí)著的佳人,我相信這是屬于命運的垂青!
善有善報——我的晚年
在家庭生活中,金鶯是一個絕對稱職的妻子和伴侶,她擁有許多其它中國女人無法擁有的特質(zhì)與優(yōu)點,高智商、高情調(diào)、高素質(zhì)、高智慧,在人群中的她永遠是出類拔萃的一個。同時,她又是一個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化的人,擁有明智與隱忍的品質(zhì)。每當人們議論我的前妻時,她總是淡然一笑,不予評價,默然處之;表現(xiàn)出高度的寬容與豁達涵養(yǎng),極大的氣度!而在金鶯的內(nèi)心又充滿了善良和孝順的質(zhì)量,她總是親自下廚,為80高齡母親煲湯做菜,孝敬再三,令我十分感動。
金鶯生育過三個孩子(二男一女),全部跟男方生活,我的四個孩子也都成家。我們兩人都是自由的“王老五”,可是兩個人的相處和家庭的磨合,仍需付出許多的耐心和勇氣,面對這些,我們總是相互扶持著去面對。我已年過花甲,歷史的原因,生活的遭遇,過去絲毫不知夫妻生活的內(nèi)涵,和金鶯結(jié)合后,才慢慢地悟出一些夫妻生活的樂趣和力量!也更加珍惜和懂得了和家人相處的所有時光……作為丈夫和父親,我的愛其實很實在、很深廣。我相當反感“做表面文章”的行為;男人一生不求名、不求利;男人賺錢的目的,就是給女人花;男人必須擁有博大的愛,別的人做到的,我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更要做到……
金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脾氣較為古怪,太直率、愛憎分明,過于直接、過于率真。有時,她的個性棱角太多;但是,我遵守一條原則——愛一個人,就必須愛她的一切……包括她的缺點,才是真愛。作為丈夫,我必須肩負起呵護她的責任與義務!對待她與前夫所生子女,我要視如己出。
對于家族和孩子的愛,我們雙方不斷地用行動感染著彼此!我們學會了忍讓、體諒、理解和寬容!情愿自己多做些,學會在婚姻之中“打太極拳”……愛父母、愛子女、愛兄弟姐妹、愛朋友:“博愛”充滿著我們的家庭和我們的心懷?!皭邸笔且环N能力,一種付出,擁有愛的能力,才擁有能力去愛,才是幸福的人生!
1998年初,我和金鶯一見傾心,彼此相許,在找了介紹人之后,在2000年2月20日這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我們在香港注冊登記成婚。金鶯為嫁給我放棄了越南國籍,成為香港居民,我就這樣取得如花似玉的美麗妻子——姜金鶯。這是一場“水到渠成”的美滿婚姻。
“勸君莫惜今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蹦軌蛉⒌浇瘊L做妻子,我的人生已經(jīng)了無遺憾!今天的香港社會,政治風云變換較之前平靜了許多,對于我來說,事業(yè)與生命早已歸屬在萬佛寺,迫切地需要一位美麗、聰慧的女主人在背后支持,我們倆無論經(jīng)歷和婚姻都相同的經(jīng)歷過不幸和磨難,明白和珍惜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婚后過的很開心,雖然相互間也常發(fā)生吵鬧,不愉快的事情,但總能夠從大局出發(fā)相互忍讓、體貼、理解、以和為貴、以發(fā)展事業(yè)為重,由于相互間都有一顆真愛和善良的心靈,我們是吵不垮、打不散的夫妻。
在我眼里,金鶯不但長著一副酷似“觀音菩薩”的臉龐,更有一顆溫柔的愛心,雖然生活偶有爭執(zhí)起伏,但都沒有影響我們的夫妻感情。我們的感情經(jīng)歷了反復的磨練和考驗,我倆對愛情的努力感動了上蒼,自然而然、合乎邏輯地幸福美滿。
左膀右臂賢內(nèi)助——是我對金鶯的肯定和表揚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從某種角度而言,金鶯是我事業(yè)的左膀右臂,生活的左右手……在萬佛寺內(nèi)部,她雖然沒有負責任何具體工作,擔任任何具體職務,但是她的一切言行和舉止對于我的事業(yè)及生活產(chǎn)生著十分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對萬佛寺的全面整修、改造到發(fā)展,都有她的心血融入其中。我從心底尊重她、信賴她。
“上下和睦,夫唱婦隨,家和萬事興”,這是我和金鶯經(jīng)常提及的。10年里,面對整修萬佛寺所面臨的各種困境、艱難險阻,金鶯總是無條件地和我站在一條在線,無條件地支持我,陪伴我渡過多少日日夜夜。在遭遇別人的強烈反對、指責和破壞時,她都是堅持維護著我和我們的事業(yè),并不斷提出許多可行的合理建議。她所做的已經(jīng)超出了一個妻子和辦伴侶的全部內(nèi)涵。她不僅是妻子,更是我的戰(zhàn)友,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我做到了同呼吸共命運。
金鶯的老家在云南大銚縣石羊鎮(zhèn),她父親是個軍醫(yī),1949年上過山,抬過槍,是邊境二支隊的衛(wèi)生院長,后來去了越南,僑居越南行醫(yī),1960年回國參加建設祖國。金鶯1954年在越南出生,1960年隨父回國,在云南個舊受教育。由于她有海外關系,在那個年代飽受排擠,連工作都找不到。1974年,她又再一次出走越南,前前后后在越南生活過30多年。因為金鶯在個舊長大,并接受教育15年,所以對云南紅河洲個舊市亦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我結(jié)婚后,我們在家鄉(xiāng)捐資助學時就傾斜于紅河州的河口、彌勒、蒙自、金平、元陽、紅河、個舊、建水等地,一共捐助了20多所扶貧小學,幫助紅河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這也是姜金鶯對個舊家鄉(xiāng)的一生愛心。
而在香港,萬佛寺的整個修復、重建、發(fā)展都有金鶯的功勞,她在我背后協(xié)助我克服了多少預見不到的困難。很多人都不會相信,當初為了重修萬佛寺的資金,我們把自住的房子賣了,夫婦兩人近十年來都是租房住。我們曾共患難,彼此扶持。萬佛寺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明天的美好發(fā)展前景,全都和金鶯的理解、支持分不開。她對萬佛寺的貢獻,無法用時間、金錢、人力和物力來衡量。
“有志婦人勝比男人”,對于我,對于我從事的事業(yè),她是一個真正的“賢內(nèi)助”和“幕后功臣”,總結(jié)起來,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奇跡,我從事的重修萬佛寺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它不僅鍛造和錘煉了一個真實的男人,同樣也鍛造和錘煉了一個真實的女人,它是緊密維系我愛情、婚姻和家庭關系的重要紐帶,使得兩個曾生活在地球不同位置,又有共同遭遇、婚姻共同失敗、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成為大千世界、宇宙萬物之中最親密、最接近、最依賴的一個整體。
像我這樣一個歷經(jīng)磨難的人,還可以柳暗花明,真真是奇跡!我是個男人,也是個男子漢,更是一個懂得珍惜、疼愛女人的男人,正如著名臺灣作家瓊瑤所言:“會愛、懂得愛!才配別人愛你。”曾有中國傳統(tǒng)相學所說:金鶯具有一付大方、美麗、觀音菩薩的面孔,是吉祥的“旺夫命和助夫命”。1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結(jié)合證明,我和金鶯一直都能夠甜美、和諧、幸福地生活、工作在一起,我們將會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幸運和幸福。
現(xiàn)在的我們應該說比誰都幸福。如今我們在昆明、個舊、越南河內(nèi)、深圳、香港都買了房子,所有子女都已成婚,最小的女兒阿麗還生了兩個活波可愛的外孩女,最小的兒子俊越也已結(jié)婚,聽說兒媳已經(jīng)懷有三個月身孕,金鶯為此歡喜至極。另外,我們?yōu)閼涯罡赣H姜錫昌一生的貢獻,還分別在家鄉(xiāng)大姚個歸冷墩西地捐建兩所希望小學,都分別用彭振鋼和姜錫昌命名,永遠立碑紀念。
但愿我和金鶯這輩子做了夫妻,能夠白頭到老,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愿意再做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