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有一只小豬,他和媽媽生活在香港九龍大角咀一棟舊樓里一處狹小的民居內。媽媽是單親媽媽,卻能干得可以背起整個家世界;小豬在“春田花花”幼稚園讀書,是的,就是這只小豬,他是目前華語世界里最有名的一只小豬,名字叫做“麥兜”。
2009年7月24日,《麥兜響當當》正式在全國公映,首日全國票房突破千萬元,首周末票房高達3300萬元。
麥兜的故事誕生于1988年的《明報周刊》,最初叫做“麥嘜漫畫”,格子漫畫的主角就叫“麥嘜”,從2001年開始,麥兜系列電影至今已拍有4部:《麥兜故事》《菠蘿油王子》《春田花花同學會》及《麥兜響當當》,部部取得驕人的票房成績。
這四部電影排列下來看,并沒有一個完整延續(xù)的故事,而是靠許多散漫零碎的細節(jié)和細節(jié)中靜水流深般的某種情緒連接起來,在不同的年代跟港人的情緒吻合,真實反映他們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奮力掙扎、迷茫懷舊以及通透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麥兜的創(chuàng)作者叫麥家碧,也可以稱之為“麥兜之母”。她簡直為漫畫而生,為麥兜而生。
麥家碧讀書時的香港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法律或者醫(yī)科這些熱門專業(y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分子。但她對所有這些熱門專業(yè)均不感興趣,她癡迷的是繪畫設計,麥家碧實在太喜歡漫畫了,沒有漫畫她簡直活不下去。經(jīng)過一番思想上的掙扎,勇敢的麥家碧最終決定去跟父母談一談。媽媽在聽了她的話后,竟輕輕地抱了抱女兒,非常高興地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懂得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了,不管你做出什么決定,媽媽都會全力支持你!”
此后的麥家碧懷著一腔癡狂開始了屬于自己的漫畫之路,她已經(jīng)別無選擇,只能在這道窄門里創(chuàng)造出日漸開闊的風景。她天天所想、日日所念的唯有漫畫。她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的也唯有漫畫,只有響當當?shù)呐Γ拍苴A來響當當?shù)奈磥怼?/p>
麥家碧在18歲那年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學,又從同學那里得知有一家新開的出版公司在尋找插畫作者。她到公司毛遂自薦,老板謝立文接受了這個才華初綻的女生,不過遺憾的是她只待到開學前便離開公司,那個邋遢的年輕男子謝立文怎么看也不像老板。
四年后,似乎冥冥中有一種力量使麥家碧又回到18歲那年夏天的起點。麥家碧就業(yè)失敗,謝立文再次接收了她,她也從此成為他漫長歲月里的員工、搭檔,后又成為他的妻子,這種混合的角色保持至今。
接觸得越深,謝立文越清楚麥家碧需要的雖然只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天地。除了漫畫,她似乎再也不需要什么奢華的東西。但要想與之合作好,自己必須變得不簡單,再多的事情也要自己獨自擋過來,這個獨一無二的員工在心理年齡上一直處于極為天真的狀態(tài),還習慣發(fā)呆,生活能力近乎需要時刻照顧的孩子。因此,謝立文制定的工作計劃通常是兩人一人一份,不然麥家碧常會沉迷在漫畫創(chuàng)作中,不是忘記了交稿時間,就是忘記了某個重要的約會。有時候,插畫里出現(xiàn)了老虎和獅子,或者蝦餃和燒賣,他也必須提前為她準備好相關照片,因為麥家碧竟然分不清這些“復雜”的事物。
終于有一天。謝立文十分緊張又異常期待地對麥家碧說:為了我們的麥兜,我們要不談戀愛吧?
麥家碧慢慢地從畫稿中抬起頭,又發(fā)了半天呆,似乎才聽明白對方的話中含義,卻僅僅說出一個字:好。
結婚給麥家碧的感覺無非是:從此以后,兩個人住在一起,而其他都一樣;她最感謝的也無非是,結婚后,家和工作室也近了許多!她每天要做的事情除了創(chuàng)作漫畫,就是一如既往地發(fā)呆做夢,計劃著麥兜的下一趟行程應該進行到哪里。謝立文也根本沒有打算如何改變她,一如既往地縱容她的天真和發(fā)呆的習慣,結婚對于他們來說,改變?yōu)榱恪.旊x開家的時候,謝立文不忘在冰箱門上貼上留言:昨天告訴過你的那個采訪,別忘記了。而麥家碧則要像小女生那樣生出委屈和抱怨:他又拋下我去喝早茶了!強烈的幸福感卻溢于言表,令人艷羨。
應該說,麥家碧是個幸運的女性,如果沒有這種簡單到天真的愛,不但沒有麥兜漫畫的細水長流,而且也沒有她日常生活的順利圓滿。有記者發(fā)現(xiàn),謝立文對妻子的呵護近乎護犢。他會夸獎妻子是神童,畫麥兜的時候才6歲;每當記者要拍照,他則習慣躲在幕后,只請麥家碧或者麥兜出來,他的理由是:你拍麥家碧吧,她比我好看:如果記者提問麥家碧,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回頭看著謝立文,期待他的嘴巴代替她的嘴巴發(fā)言……
麥兜系列故事里難免會有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可是跟“麥媽”和“麥爸”的愛情故事比較起來,遠沒有他們那般溫暖和浪漫。持久的努力、忘我的投入以及天真發(fā)呆的內在狀態(tài)無不成就了麥家碧和她的麥兜系列漫畫,但擁有這些還不夠,同時需要浪漫愛情和溫暖親情的包容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