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萍
外國學者曾對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部分作了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聽說占言語交際活動的75%。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重要性。新課標也要求我們應(yīng)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往的“學制型”教學形式已被“民主型”的課堂教學形式所取代。學生課堂上的“被動型”已逐步轉(zhuǎn)變?yōu)椤白灾餍汀绷?。因?我們要充分把握大綱的精神實質(zhì),發(fā)掘教材的縱橫聯(lián)系,創(chuàng)設(sh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寓教于樂,幫助學生將知識化為能力,化為語言,才能真正讓學生愿學、想學、愛學。
一、英語教學應(yīng)注重動作化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好動,尤其是在課堂上,要他們乖乖地坐上40分鐘,往往會出現(xiàn)講話、做小動作、開小差等現(xiàn)象。針對小學生的這種特征,近年來國際上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TPR(即Total Physical Reaponse)全身心動作法的教學方法。目的是把枯燥死板的教學內(nèi)容賦予生命,把孩子們的聽覺、視覺、動覺全部調(diào)動起來,一起學習。如將上課前古板的起立、問好的形式改變?yōu)楹唵我锥椭苯訑[擺手的形式,這樣不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當學生回答的正確時,教師可豎起手指做出“OK”狀,以示鼓勵;當回答錯誤時,教師可簡單地聳聳肩,雙手掌心向上攤開,以避免生硬地說:“ON”。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實踐證明,動作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頻率。
二、英語教學應(yīng)注重兒童化
1.Rhyme
歌謠和押韻都具有節(jié)奏感強、語言明快,瑯瑯上口的特點。如果在教學中,我們把單詞或習慣用語編成歌謠,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了。
如在教學Rooms:Kitchen/study/dinning;bedroom/bathroom/sittingroom時,我編了一首兒歌:
早晨起床bedroombedroom
刷牙洗臉 bathroom bathroom
肚子餓了 kitchenkitchen
客人來了 sittingroomsittingroom
開飯啦,開飯啦 diningroom diningroom
噓!我要看study study
2.Joking
在教學中,笑話、幽默、故事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內(nèi)容了。因此,每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有點累了的時候,我總是把它們作為調(diào)節(jié)劑。學生在聽聽,笑笑過程中,也大膽地開口了。如教“monkey”時,我說:
“Mum,is it really that man comes from monkeys?”
“Yes!”
“Oh,thats why monkeys have become fewer and fewer!”
就又如教“dog”時,我穿插:
Mother:“If you wrangle on.Ill throw you to the doghouse.”
Son:“Yes,you may ,but if a thief comes.I wont bark!”
通過這些笑話,緊張的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變得輕松愉快了,在這種氛圍下,學生自然就會開口了。
3.Act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有著極強的表現(xiàn)欲。那我們就投其所好,把教室當作舞臺,將學生當作演員,把教學當作表演。在現(xiàn)行的PEP教材中,幾乎每節(jié)課都有Lets play或Lets act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把書本中的知識搬到生活中來,讓學生盡情地演,盡情地說。如上《Food and Drink》時,我叫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飲料帶一件來教室,琳瑯滿目的食品儼然是一個超市,逼真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nèi)缗R其境,一時間買的買,賣的賣,好個熱鬧!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又讓學生正確、自然地開口說英語了。
三、英語教學應(yīng)注意生活化
教室傳統(tǒng)上都是教師教書、學生聽課的地方,但如果我們要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就要大膽地讓學生走出課堂、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讓他們親耳聽、親眼看。操場上,公園里、商店里、飯店里……讓他們的腳步遍及生活的角角落落,“apple/playground/shopping/whats this?…等話便能脫口而出。同時,我們每周都進行1~2次的英語角活動,可以是課內(nèi)的,也可以是課外的,讓學生做到用英語交談,學以致用,學用結(jié)合,產(chǎn)生說英語的巨大動力。
總之,在新教材英語教學中,只要我們能遵循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定能擁有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初步具有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作者單位:廣州省惠州市上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