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英
一、教材分析
《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編選了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的文章。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教材有以下特點
(1)本文故事內容中陌生新奇的動物世界﹑驚險動人的特寫鏡頭,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且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
(2)課文體現(xiàn)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xiàn)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動物保護意識。同時能讓學生在斑羚們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族精神和整體合作精神受到洗禮。這篇教材既是當前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的延伸,又是試圖從動物世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對人性的探求。
2.本文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
(2)情感目標
領會斑羚在危機關頭的攜手合作、甘于犧牲自我的精神,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能力目標
體會本文詳略得當?shù)?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品味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理會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領會斑羚在危機關頭的攜手合作、甘于犧牲自我的精神。
通過品味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理會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2)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置法:在本節(jié)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朗讀法: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學生反復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zhèn)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3.指導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做預習筆記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
教師可適當?shù)氖褂枚嗝襟w輔助教學,如出示一些質疑探究性問題等,但不可喧賓奪主、華而不實。
三、學法指導:
本課主要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預習法
(1)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布置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字詞,找出重點詞語并造句,寫在預習本上。
(3)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生動的句段并加以欣賞。
(4)準備復述課文中斑羚飛渡的 主要情節(jié)。
(5)搜集有個斑羚這一動物的資料。
通過預習教會學生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悉課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交流合作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5.積累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對積累的認識,指導學生積累的方法,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如在本課中,我在教學過程中插入一個問題:“文中多次出現(xiàn)彩虹,分別有什么意義?”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以景物烘托氣氛的寫作方法,為作文寫作積累方法。
6.拓展法:使學生的視野由課內轉移到課外,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如由“從‘鐮刀頭羊 最后的悲壯獻身中你有何感悟?”從現(xiàn)實中尋找例子學會課文與社會的聯(lián)系。
7.以讀促寫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本文語言豐富,可寫的東西也很多。學完本課我要求學生寫出學習本文后的體驗﹑反思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對知識的整合。
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組織:
課前預習
(1)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布置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字詞,找出重點詞語并造句,寫在預習本上。
(3)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生動的句段并加以欣賞。
(4)準備復述課文中斑羚飛渡的 主要情節(jié)。
(5)搜集有關斑羚這一動物的資料。
教會學生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悉課文,為研讀作準備。
1.導入新課
由大連公交司機黃志全的故事導入(故事情節(jié):黃治全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作的三件事)情景渲染導入,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題、作者
2.整體感知
掃讀整體把握
(1)題解
斑羚,別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南、華南等地,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羚體大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長15~20厘米。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毛色隨地區(qū)而有差異,一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塊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極善于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和聽覺很敏銳。以各種青草和灌木的嫩枝葉、果實等為食。秋末冬初發(fā)情交配。
(2)要求勾畫出生字新詞,查工具書加以掌握。
肌腱(jiàn)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嫻熟(xián) 略勝一籌(chóu) 眼花繚亂(1iá) 炫目(xuàn) 斑斕(1án)悲愴(chuàng) 磐石(pán)
對峙(zhì)湛藍(zhàn) 墜落(zhuì) 蒼穹(qióng)
(3)結合課文解詞
A.對峙:山與山相對而立。
B.進退維谷:維,文言虛詞;谷,比喻困難的境地。進退都陷于困難的境地。
C.一塵不染:形容非常清凈、純潔。有時比喻人的思想沒有沾上一點壞影響。
D.迥然不同:迥然,距離很遠的樣子。形容差別很大。 E嫻熟:熟練。
F.眼花繚亂:眼睛看復雜的色彩而感到迷亂。(以上內容課件展示)
(4)自由朗讀課文讀
要求:
①要用流利的語言有感情的讀。
②領會文中的生動的詞句 。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增強語感,檢查預習效果。鞏固基礎知識。
3.問題探究
(1)當時斑羚羊身處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2)文中幾次描寫美麗的“彩虹”是為了真是地再現(xiàn)大自然的景色嗎?
(3)找出描寫鐮刀斑羚羊的句子,文中重點抓住那些進行描寫?在這種環(huán)境鐮刀頭羊表現(xiàn)如何?
(4)文中多次出現(xiàn)彩虹,分別有什么意義?
(5)從斑羚羊飛渡的事件中,從斑羚羊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貴品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互相啟發(fā),在議論中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共同解決疑難。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自學和表達能力,突破重點。
4.研讀與賞析
(1)研讀課文。要求:運用圈點法,全出你認為重點的內容。
(2)小組討論欣賞: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的生動的詞句,進行品味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分析欣賞斑羚羊飛渡的情景: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斑羚飛渡時的畫面,同時指名學生看畫面抓住關鍵動詞復述,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zhèn)定,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4)學生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
設計意圖:1.通過朗讀誦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2.回應課時的問題,培養(yǎng)概括和表達能力。
3.此環(huán)節(jié)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5.拓展延伸
由于人類的濫殺濫捕,造成野生動物的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請從你的身邊搜集材料,寫一篇有關野生動物作文。
設計意圖:完成知識遷移,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五、教學效果
1.通過字詞訓練加強了基礎知識的鞏固;
2.通過讓學生復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jié),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4.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鍛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這堂課同學們表現(xiàn)生動,積極活潑,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既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青海省門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