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初起
公元835年冬天,長安城的百姓間流傳著這樣一條謠言:未來幾天會有強寇兵侵長安。
這一天在長安城外的高崗上真的有人看到一帶車騎騰起的滾滾風塵直奔金光門而來。沒有人看清來者是誰,但已有人擋不住內心的恐懼,高聲驚叫“強寇至矣!”就是這樣的一聲驚叫,長安城立刻雞飛狗跳,塵土蔽日,全亂了套。行人四散狂奔,財貨狼藉滿地。正在皇城里上班的各級官員翻墻跳窗狼狽逃竄;正要去上班的官員們則紛紛和家人訣別。而實際上,那一帶風塵不過是回京復命的宦官——中使田全操的車隊騰起的塵埃。公元8世紀最偉大的城市——長安怎么竟會被這一帶風塵吹亂了套呢?
“甘露之變”后的亂象
原來在這一年,唐文宗越來越不滿身邊手握重兵的專橫宦官們對自己的控制。這時,他身邊所倚重的兩個成事不足、但辯才無雙的大臣——李訓、鄭注,便在皇帝面前打了保票,要將后宮的宦官們一網打盡。他們策劃了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事變的結果是,這兩個賭徒般的狠角色,被更狠毒的宦官們一網打盡了。李訓、鄭注,全都被滅了九族,涉嫌參與事變的大臣們無一幸免,全部滅族。宦官們大概是沒想到,這些看上去文弱的文臣,不但敢于在精神上藐視自己,而且更敢于狠辣地在肉體上消滅自己,所以這一次宦官們的報復就特別的殘酷。起先是事變參與人員夷滅九族,后來是平常看宦官們不順眼的大臣夷滅九族,再后來就變成了宦官們看誰不順眼就夷滅九族,或者是誰家比較富裕而宦官們又想將其財富據為己有,就干脆把人家滅了族。而在這場殺亂了套的運動中,有些平素里攀扯各類大小宦官的長安城的無賴子弟、流氓閑人們便也在朝中有人的庇護下,跟著趁火打劫,殺人越貨。四處搜掠無惡不作。長安城被嚴嚴實實地籠罩在了血色中。
謠言的源起
后來一場西伯利亞冷空氣結束了這場殺戮。那場寒流來得特別的猛,天氣在一夜間變得凍入骨髓,代理宰相李石壯著膽子跟皇上說:天氣冷得嚇人,會不會是殺人太多了?皇帝這才在宦官們的認可下,調兵結束了這種混亂的狀態(tài)?;鹿僦惺固锶僬窃谶@個時候,結束了搜捕叛黨的工作,回京復命。
這位中使大人,大概是實在痛恨文臣們對自己平素的蔑視,而又沒趕得上長安城的血腥殺戮,所以在回京的路上就一路揚言,回到長安后要殺盡儒者。傳言的傳播速度總是驚人的,傳播過程中被添油加醋的幅度也是驚人的,當這樣的牢騷話到長安的時候,就變成了不日會有大兵寇掠長安。沒有人去想誰的大兵,怎么回事。但卻都已提心吊膽的深信不疑了。結果一縷風塵亂長安。
惡徒們的等待
那天在皇城里值班的是代理宰相李石和鄭覃。兩個飽經事故的老臣,眼見著左右狼狽四去,也都有點坐不住了,商量著要不要也躲一躲。而后宮里囂張了有一陣子的宦官們被嚇毛了。什么也沒看見就瘋了一樣的下旨關宮門,盡管其實皇城外什么也沒有。
而這個時候,有一群人卻異常的興奮。那就是長安城里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流氓無賴、閑人混混們。這樣的人哪個朝代都少不了,他們往往是混亂時代中最大的受益者。在這樣的混亂中,他們早就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糾結成群,露刃張弓盯著皇城的城門——望仙門。只要望仙門一關,就意味著京城暫時進入無政府狀態(tài),這些惡徒們就會恣意妄為、肆行殺戮大撈一票。而長安城的普通老百姓,那一刻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守望著望仙門。他們也明白,那兩扇大門只要一關,長安城就會又是一片血流成河,滿地狼藉。
那一天望仙門的守將是一個叫陳君賞的武官。長安城滿城紛亂。塵埃四起的亂象他是看在眼里的,小宦官們瘋了一樣的嚎叫“關門”他也聽到了,在那個亂哄哄的時候,這位異常冷靜的陳君賞,卻說了一句“且慢,賊至,閉門未晚。請徐觀其變,不宜示弱”。也就是等真看見反賊了再關門也不遲。就是這樣一句話,讓皇城的望仙門保持洞開,也就是這洞開的望仙門,有如在紛涌洪水中緩緩升起的一道堤壩,把那一片亂流最終鎮(zhèn)住了。無賴子弟們最終沒敢動手,長安城也最終恢復了平靜。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寫到這段歷史時說,那天如果不是陳君賞和后來堅坐不動的兩位老宰相,“京城幾再亂矣”。也幸虧有這位陳君賞,能在那樣的混亂不堪的局面中還能保持難得的冷靜和理智。
今天再讀這段歷史的人們可能會說,這也沒有什么,主要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太愚昧,信息不靈,換作是今天的人們斷斷不會如此狼狽。真的嗎?恐怕未必。當你的親戚朋友紛紛投身股海,在被深度套牢之前都聲稱賺了大錢的時候,你是否會說,且慢,我不是很懂股票,所以我不會買。當你的同事紛紛把孩子送進鋼琴班、繪畫班、補習班、奧數班等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你是否會說,且慢,我看看我孩子自己喜歡啥,我尊重他自己的選擇,并且真的給他玩的權利呢?當廣告里把變了型的鈣片和維生素水當作是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不老神藥而向你推銷的時候,你是否會說,且慢,并捂緊你的錢包呢?
不知道人的一生中,會有幾次讓你有機會用理智與獨立判斷做出決定,等到那個時候。你會像陳君賞一樣喊一聲“且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