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
蒼山是一個大家族,十九座山峰就是十九個兄弟,肩并肩雄赳赳站成一排。讓我們由北向南,認認它們的名字:云弄、滄浪、五臺、蓮花、白云、鶴云、三陽、蘭峰、雪人、應(yīng)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圣應(yīng)、佛頂、馬耳、斜陽。記住十九弟兄的名字很不容易,聰明的大理人把它們的名字寫成一首詩,指山而讀,熟記于心。其詩云:
斜陽輝映馬耳邊,
佛頂還與圣應(yīng)連。
馬龍玉局化龍泉,
中和應(yīng)樂觀音現(xiàn)。
雪人一側(cè)是蘭峰,
三陽鶴云白云天。
蓮花飄香上五臺,
滄浪云弄在北端。
清晨,蒼山醒來了。晨光在它的峰巔閃耀,輕輕地癢酥酥地撥弄,它眨眨眼睛燦然而笑。那些最高的峰巒,總喜歡戴頂白雪的絨帽,顯得雍容華貴。這時候,晨光給它們的白帽子涂上了金紅色,淡紫灰藍的天空襯著,仙宮似的,晶瑩剔透,金碧輝煌。一縷一縷發(fā)藍的薄薄的霧氣從山谷里升騰起來,輕柔地給蒼山洗臉,洗掉晨光剛剛涂上的胭脂。于是,青蔥與蒼翠簇擁著一片銀白,就成了蒼山傳統(tǒng)的迷人的色調(diào)。真是站得高,看得遠。它向雞足山的白塔問好,一抬眼又看見麗江的玉龍雪山在向它微笑。它久久地注視著洱海,它從碧清的亮亮的水面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它欣賞自己的影子。在它看來,高高的三塔、蛇骨塔,以及那些在田疇綠樹中閃閃發(fā)亮的房屋,都只是一些小巧玲瓏的玩具。它顯然有些高傲。不過它對這些玩具和造玩具的人們很好。它樂意當(dāng)他們的保護神。它喜歡聽人們講它的故事,它也喜歡把它的故事講給人們聽。它似乎想起了一個人。這位將近兩百年前在大理做官的廣東人叫宋湘,買了三石松子讓老百姓種在蒼山上。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宋大人特意立了一塊碑,寫上詩:“一粒丹砂一封鼎,一枚松子一株松。何時再買三千石,遍種云中十九峰。”蒼山想念這位宋先生,它喜歡十九峰都長滿樹。
哦,你想聽“望夫云”的故事?這個故事已經(jīng)流傳千年?!敖褚?,大理海子又掀起了風(fēng)浪/水里漂著幾片破碎的月亮/十多只小船擠在岸邊互相碰撞/漁人們?nèi)急P腿坐在岸上?!惫珓⒛鞘字拈L詩《望夫云》,就是這樣開頭。你看,真的,一朵怒云出現(xiàn)在玉局峰了,它是南詔公主的化身啊!公主和蒼山上的一位獵人相愛,昏庸的父王硬是拆散了他們。獵人被法師變成石騾打沉洱海,公主化為一朵云。每當(dāng)這朵云出現(xiàn),便有狂風(fēng)相隨,公主要吹開海水,尋找她的獵人——“大風(fēng)呼呼吼/海水翻筋斗/大風(fēng)扇一扇/海浪像高山……/海水像一匹綠綢緞/風(fēng)公公提著它到處轉(zhuǎn)/有時將它掛上天/有時將它鋪上岸……”喲,咱們快走進蒼山吧,不能像“望夫云”那樣登上它的峰頂,也要在它的“玉帶路”上走走,掬一捧“清碧溪”的水洗把臉,給你透身的清涼!
玉帶路
載雪縈云的蒼山,南北駢列,綿延五十多公里。聽說,每當(dāng)夏秋之交,就有一條飄帶似的白云橫束在那蒼翠的山腰,長達百里,終日不散,人稱“玉帶云”。我們是初春來的,沒有看到美麗的玉帶云,卻在“玉帶路”上走了一回!
玉帶路顯然是因玉帶云而得名。只是遠遠看去,不像玉帶云那樣顯眼,它忽隱忽現(xiàn)在蒼山的腰間,若不是自己去走走,誰相信山腰會有一條路呢?穿過有名的“三月街”,沿一條新修的瀝青路而上,不一會就到了索道站。一塊巨石上刻著金庸題寫的“大理蒼山索道”幾個字。大理人喜歡金庸。金庸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活靈活現(xiàn)地寫到大理與蒼山,寫到大理的段氏人物。大理人敬重他,把象征大理市榮譽市民的金鑰匙給了他。金庸被邀請到大理來,讓他游覽他曾經(jīng)在筆下神游過的地方。金庸肯定走過玉帶路了,他會寫一部有關(guān)玉帶路的武俠小說嗎?此刻,我們正登上索道,去與玉帶路會合。纜車兜時而高懸時而緊擦樹梢而過。咦,在松葉上閃閃發(fā)光的是水珠嗎?哦,不對,是松脂,是松樹分泌出來的油脂!山風(fēng)送來松脂的清香,清香浸透了鳥兒的歌唱。下了纜車,在中和寺玩玩,看看菩薩,讀讀寺廟里的對聯(lián),就可以上玉帶路了。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一條路,能和玉帶路相媲美——我走的路還不多。就在蒼山的半山腰,依著山的皺褶和溪谷修鑿的這條路徑,北起應(yīng)樂峰,南達圣應(yīng)峰,全長18公里。從中和峰上去,向北往應(yīng)樂峰,6公里;往南抵圣應(yīng)峰,12公里。我們選擇往南一線。一色的青石板和山石鑲鋪,平整凈潔。走在這條路上,不叫散步,也不是隨便走走,叫“云游”!呼吸著樹木的氣息,呼吸著山草、野花和長著青苔的巖石的氣息,呼吸著被樹葉搖碎的陽光和溪谷里的泉水的清香,我們“云游”在玉帶路上。有人居然把小狗也帶來了,白絨絨的小家伙不知是嗅到了松鼠的跑跳還是嗅到了小鳥的鳴唱,樂得在石板路上打滾,粘了一身金紅的干松毛。一路都是沙松林,分泌著大量的松脂。透明的松脂像蛛絲一樣在陽光里閃亮,并且散發(fā)著濃郁的香味。最為奇妙的是,松脂落在玉帶路上,青石板刷了油漆似的,黝黑發(fā)亮;如果停下來看一朵小花,鞋子就會被粘住,提腳的時候,嘰喳嘰喳響。我們悠閑地走著,不時和背著大包挎著照相機的外國人打招呼。仰望碧空中的云朵時,心中的愜意被一陣松濤難以言傳地染綠了。
突然,從山谷對面的路上,飛來一串白族姑娘的歌聲,高亢脆亮,在山谷間回響。我們呵呵呵大叫,抒發(fā)無與倫比的興奮。一隊馬幫響鈴丁當(dāng)?shù)爻^我們,騎在馬上的女孩搖著一束杜鵑花,炫耀她騎馬“云游”的得意。看見有人騎馬,我們的腿腳也隱隱酸痛起來。在溪卵石上坐一會兒,歇歇腳,洗一把臉,喝上一通來自雪峰的冰涼的山泉水,繼續(xù)走吧。有些路段險得很。對蒼山來說,玉帶路不過是游絲一條,這游絲有時就鑿在懸崖絕壁上,盡管有牢固的護欄,膽小的人還是貼著絕壁走,不敢伸頭看一眼那百丈深淵。如果有人覺得這還不算驚險,還不過癮,有“龍眼洞”、“鳳眼洞”等著你去冒險。此二洞都在龍泉峰上,因洞口像龍眼、鳳眼而得名。龍眼洞突兀于懸崖一側(cè),入口處由兩根長石條搭成棧橋,叫做“耗子路”,絕壁上鑿有拉手,雖然有人豪壯地刻寫了“從茲捷步登天”,你還是小心為妙,抓緊拉手,慢步而行,不要以“耗子”的敏捷自詡。上鳳眼洞倒用不著怎么緊張,一條陡峭石徑直通洞口,低著頭往上爬就是了。不過你也不要太大意,進了洞口,稍有不慎,朝前多跨一步,就有可能掉下懸崖,粉身碎骨。洞之一側(cè)有“仙人床”,石壁上刻著“此處非人間”幾個字。既然如此,你就不要逞能去睡那“仙人床”!站在洞口,你只當(dāng)自己就是一只“鳳眼”吧。放眼看去,雪峰閃著銀光,蒼綠的樹冠浸染了淡紫的云氣,如同深海里的珊瑚蓬蓬松松;灰黑的老鷹,在山谷里斜翅飛翔,冷冽的山風(fēng)撲打崖壁。是很豪壯吧。不過還是禁不住打了個寒顫,春天薄薄的陽光,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了山風(fēng)的冷冽。此處不可久留,還是去拜訪慕名已久的龍女池和清碧溪吧!
蒼山溪水
蒼山有十九峰十八溪,“一峰一泉相縈纏”,好山好水好玩。這十八溪也像十九峰一樣,你很難記住每一條溪水的名字,更不要說把每一條溪水都游過來了。不過,你還是盡可以聽聽這些溪水的名字:霞移溪、萬花溪、錦溪、靈泉溪、白石溪、雙鴛溪、梅溪、桃溪、綠玉溪、龍溪、清碧溪、莫殘溪……你就從這些美麗的名字來想象溪水的美麗吧!
沿著玉帶路,我們要經(jīng)過的龍溪、清碧溪,是這些美麗溪水的代表,它們中間隔著蒼山的最高峰馬龍峰。龍溪的龍女池有七潭,傳說是龍王爺?shù)钠邆€寶貝女兒沐浴的清池。溪水——這溪水定然散落了蒼山的雪花吧,它幾乎是在一壁無比巨大的整塊的溪石上流淌!溪石凈潔滑潤,布滿云紋水紋的圖案,有的被溪水沖刷出凹槽,有的旋轉(zhuǎn)成深潭。透明的溪水帶著雪峰的冰涼與圣潔,融化了陽光云影,融化了草樹與花朵的清香,融化了鷹的飛翔與小鳥的歌唱,還融化了人們驚喜的目光。它對人們驚乍乍的叫喊和放肆的說笑還不習(xí)慣。它似乎想起了七龍女來沐浴的喜悅。那是月色清幽的夜晚,七龍女披一身月光飄然而至。她們一點也不怕冷,她們冰肌玉膚,她們嬉笑著,把水花潑濺成滿天星光!它還想起老熊來喝水的情景,想起麂子、山貍、小刺猬來喝水的情景……“這些家伙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它想,“它們怎么不來和這幾個孩子玩呢?”龍女池說的“這幾個孩子”是我們嗎?我們的手腳凍得通紅,我們在溪流里撿拾彩色的溪卵石,驚叫和笑聲滴落在溪水里。我們坐在水潭邊,靜靜地看著池水的笑靨,一朵杜鵑花在水面旋轉(zhuǎn)流連。我們四仰八叉地躺在光潔的溪石上,微閉了眼睛,一任陽光和樹影在眼皮上撩撥和閃爍,靜靜地聆聽溪聲,聆聽蒼山的心跳。龍女池喲!
比較起來,清碧溪的名氣要大得多。清碧溪早在一些古書典籍中就有記載了。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為了探訪清碧溪,一腳踩滑,跌在溪中,最后終于享受到了清碧溪“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碧交蕩,光怪得未曾有”的美景。這美景成為萬古流傳的《徐霞客游記》的美麗動人的一頁。大理名人李元陽對清碧溪也有一番描寫,說是“水出山石間,涌沸為潭,深丈許,明瑩不可藏針。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綠白黑,麗于寶玉,錯如霞綺?!蔽覀儧]有那么多的佳詞麗句來獻給清碧溪,我們想把它的美捧起來,就像我們想把龍女池的笑靨捧起來,你知道這恐怕不可能。但是,就在它晶瑩地從我們的指間回到它的碧潭和清流時,它巧妙地用無與倫比的冰涼把它的美印染在我們的心頭了。我們喝著泉水,吃了饅頭,還有豌豆粉蘸油辣子。溪畔的一叢杜鵑花可以作證,這簡單的吃食使我們滿足。從此,走到天涯海角,我們的心里都有清碧溪的水香了。這時候,一只小黑狗不知是想喝水還是要捉水里的影子,竟一下子跳進水里,冷得它蹦到岸上就是一個“啊嚏”,呵呀,滿山谷都是清碧溪的笑聲了!
幾個美術(shù)學(xué)院的女學(xué)生,挎著畫板,來清碧溪寫生。水怎么畫呢,水在這里是清涼的,冷冽的,而且是透明的。我們看見溪水里有許多彩色小石子,小石子晃動著像是要漂上來。有云彩從水面滑過,小石子們像是見了老鷹的小雞,倏地躲到云影下面,而且嚇得失去了光彩。云影一過去,它們又?jǐn)D眉弄眼地說說笑笑了,好像有什么喜事要告訴你,又好像在逗你,叫你下去和它們玩。穿著白裙子,和我們站在水邊看花石子的女學(xué)生,是不是聽到了花石子們的笑聲和說話了?她把畫板輕輕放下,挽起袖子就去捉花石子??墒窃趺醋降玫侥??只聽她“哎喲喲”叫起來,說水咬她的手了。白嫩的手臂一下子就紅起來,果真被水“咬”了。她的同伴笑說:“憨包,這是從雪峰上下來的水,冰著呢!”又說這些花石子養(yǎng)在清碧溪里都成精了,哪能去捉它們,說不定它們就是李元陽、徐霞客筆下的那些花石子呢,你忍心捉它們?女學(xué)生不好意思了,笑說:“那我就畫它們吧!”
我們原本也想撿些花石子,看著女學(xué)生畫了一陣,這個念頭就徹底打消了。女學(xué)生把清碧溪的花石子畫在紙上,我們就把清碧溪的花石子畫在我們不會褪色的記憶里吧!
黃杜鵑
玉帶路到清碧溪就完了,從清碧溪去感通寺,有一條碎石小路。小路被人們的腳板磨得光光滑滑,顯現(xiàn)出種種印痕花紋。在這樣的小路上走走,是一種福氣。也許你的腳板又磨亮了某一塊石頭的花紋呢!
正是山茶花、杜鵑花熱鬧的季節(jié),花枝在風(fēng)中亂搖,招惹你忍不住在花間徜徉流連,忍不住多看它們幾眼。其實你也沒有什么急事,不就是一路走一路玩,到感通寺去喝茶嗎?不用急,好好看看這些花吧,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美的花呢?蒼山上有多少種花,怕是連花卉專家們也難說清吧?單是杜鵑花,有名有姓的就有一二百種。前幾年發(fā)行的杜鵑花郵票,畫面上的黃杯杜鵑、馬纓杜鵑、棕背杜鵑、大王杜鵑、映山紅、黃杜鵑、云綿杜鵑、大樹杜鵑等等,蒼山上都有。只是我們未必有這樣好的機緣,能夠拜訪到這么多的杜鵑仙子,其實就是見到了,我們又認識它們嗎?能興奮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我們的知識不夠,我們還體會不到這種一下子能叫出一朵花一棵草名字的幸福。這不,放眼望去,滿山坡都是紅的、粉的、黃的、紫的杜鵑花,開得野氣、喜氣,無拘無束,激情如火,把山茶花都擠到山箐里去了。我不知道就在同一片山坡上,一樣的泥土,一樣的山水,一樣的陽光,怎么會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呢?是因為蒼山上埋藏著大理石嗎?是蒼山上的溪水流淌著許許多多神奇美妙的傳說嗎?就說這蓬杜鵑,這蓬黃得亮極了的杜鵑花吧!我不知道它是乳黃杜鵑呢,是黃杯杜鵑呢,還是硫磺杜鵑?我就叫它黃杜鵑吧??墒俏以撛鯓用鑼懰蓯鄣狞S色呢?是太陽彩繪的嗎?沒有這般嬌嫩;是月亮賦予的嗎?沒有如此鮮亮。這是怎樣的黃色喲,嬌黃,明黃,水黃,嫩黃,乳黃,金黃,無與倫比,無可比擬,你不能把它捧在手上,你只能把它染在心里!世上怕是因了黃杜鵑,才多了一種顏色和色彩吧?你看它在風(fēng)中的輕搖與顫動是那樣的嬌柔,云影的擦拭又給了它怎樣的喜悅與快樂。它招引來蜜蜂與蝴蝶。一只蜜蜂翹著屁股,令人羨慕地把頭鉆進花蕊;幾只蝴蝶扇圓了翅膀,研究著該在哪朵花上停落。你說它的花瓣薄如蟬翼吧,它又嫩嫩的完滿得要滴下水來。它的容光與美姿讓人心跳,這蒼山的黃杜鵑,蒼山的名花喲!聽說黃杜鵑在別處難得一見,它和種種顏色的杜鵑花,還有其它繽紛飛濺的野花,打扮了蒼山,給蒼山穿上一件春天的花衣彩衫。花們呢,都爭著表現(xiàn)自己的色彩和芬芳,于是引來多少蟲兒鳥兒!蜜蜂與蝴蝶不用說了,就說那些鳥兒吧。高樹低枝,花間草叢,一片喜歌,一片鳥影。叫天子、大洋雀、畫眉鳥們的飛翔,彈落了多少花瓣;而我們追逐“科科科”逃跑的錦雞,又折斷了多少花枝!不過蒼山并不生氣。我想它一定喜歡我們像它的野花飛鳥一樣,任憑我們大聲叫,歡聲笑,奔跑,跳躍。猛然抬頭間,只見它潔白耀眼的峰巒,被花的彩波樹的綠浪簇擁著,雪光、花光、陽光和綠樹與巖石的閃光互相輝映,互相滲透,互相融化,好一個圣潔美麗的世界!英國的一位教授說過:“在英國至少有一百萬人知道中國云南的大理蒼山,因為他們都種有美麗的大理蒼山杜鵑花?!边€聽說一位牧羊人看見一個外國人面對杜鵑花大哭,原來是膠卷照完了,他哭,哭他的國家為什么沒有這樣美麗的杜鵑花!我想這一定是真的。我們就這樣帶著一身的花光和花香,來到了感通寺,明明不會喝茶,也要嚷著喝茶了。
感通茶
蒼山洱海之間有多少寺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可是,沒有人不知道感通寺的吧?這座相傳建于唐代的禪寺,自古有名。在大理講得最多的,是被朝廷貶謫的明代狀元楊升庵,他曾在這里和大理文人寫詩做學(xué)問,留下一座“寫韻樓”。這是這座寺廟的一段佳話。這段佳話吸引了許多人,連我們都借故喝茶趕來拜訪。
對這座寺古松深的禪院,前人說它“樹色溪聲云氣多”,說得真好。樹是拔地參天的云杉,搖曳著陽光的枝葉間,跳躍的小松鼠鼓動著嘴巴向人眨眼睛。櫟樹、水冬瓜樹、石楠、香樟、女貞這些樹木正在抽枝發(fā)葉。嫩黃的,粉白的,暗紅的,不同的新葉長在不同的樹上。它們像剛剛出生的孩子,在暖暖的陽光和柔軟的風(fēng)中嬉笑,揚著小手比比劃劃,說了些彼此的喜悅和秘密,似乎還商量給春天唱一支歌。
寺院不是很大。據(jù)說在明代最鼎盛的時候有三十六院殿宇,金碧輝煌,氣象萬千,雖然還沒有佛教圣地雞足山的規(guī)模,已被人稱為“西南覽勝無雙地,蒼洱馳名第一山”了。后來歷經(jīng)風(fēng)雨,多有傾毀,留下的這幾院殿堂也經(jīng)過了多次的修繕。進山門,入大殿,迎面的兩棵大樹爺爺,儼如左右兩位護衛(wèi)將軍。將軍年事高古,威風(fēng)的面容透著老爺爺?shù)拇认椤4蟮顑蓚?cè)的一副抱柱楹聯(lián)寫道:“奇花龍馬傳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樓?!遍郝?lián)為前清舉人大理知事鄧鴻逵所題。聯(lián)語說的,都有典故,有來歷。且說“名士高僧共一樓”吧?!懊扛呱敝傅氖潜怀①H謫來云南的狀元楊升庵(名慎)、大理文人李元陽、擔(dān)當(dāng)和尚諸位。當(dāng)時,李元陽經(jīng)常陪同狀元公來感通寺斑山樓賞花品茗,賦詩唱和。楊慎夜聽寺僧誦讀《六書》,音韻多有謬誤,于是在寺里住了二十多天,校注《六書》音韻,匯為《轉(zhuǎn)注古音略》一冊,供寺僧習(xí)誦,還寫了一些詩文傳世。李元陽遂改斑山樓為“寫韻樓”,并親筆題額其上。于是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四川狀元郎,
流放在我鄉(xiāng),
一間寫韻樓,
文章天下?lián)P。
許多年以后,被譽為詩僧、書僧、畫僧,以詩、書、畫三絕著稱的擔(dān)當(dāng)大師入住感通寺,重修寫韻樓,終日在樓上靜修養(yǎng)性,吟詩作畫。大師原名唐泰,字大來,出家之后,自號擔(dān)當(dāng)。在他家鄉(xiāng)昆明晉寧的盤龍寺紫金臺,有一幅他的自畫墨石刻像,刻像下是他的一首《自嘲詩》。詩曰:“擔(dān)當(dāng)老,擔(dān)當(dāng)老,足健而跛,目健而眇??谒沏Q弓,手如鷹爪。須彌非大,芥子非小。好則也好,了則未了。法席掀翻,禪床推倒。且在糞堆里打眠,漆桶中洗澡。視富貴若避冤仇,見煙霞如獲至寶。本來面目,有甚奇巧?莫與人知須悄悄??蕘頃r,茶一甄,餓來時,飯一飽。不擔(dān)不得,擔(dān)之不甚草草。漫言結(jié)社參禪,且學(xué)敲門賈島?!弊猿暗梅浅S腥?。擔(dān)當(dāng)大師最后以八十一歲高壽在感通寺圓寂,葬在寺后山林之中。他留下的手書“一笑皆春”四字,宛如大師音容。紫底金字,懸于大殿雕花廊壁,整座禪院似乎都洋溢著一派溫靜的融融笑影。也許還因了這四個字,我們注意到了滿院子的花,注意到了它們在初春陽光下綻放的靜美的笑靨!
最惹眼的當(dāng)然是茶花。徐霞客當(dāng)年拜訪感通寺時,正值杜鵑花盛開,“各院無不燦然”。此刻杜鵑花謙虛地讓位給了山茶花。云南八大名花,山茶花排在第一位,而且號稱“云南山茶甲天下”。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山茶花,單云南就有105種,幾百年的古茶花樹多的是,隨處可見?,F(xiàn)在只說大理山茶,只說感通寺的茶花。有詩曰“大理山茶甲于滇”,但我不敢說感通寺的茶花最好。傳說600多年前,感通寺無極禪師到南京朝拜明太祖朱元璋,獻白馬一匹,山茶花一株,太祖接見時馬嘶花放,太祖大喜,親筆賦詩贈無極。這就是前面那句“奇花龍馬傳千古”的典故。看來,感通寺的茶花卻是有靈性的了。其實,草木都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的花容草貌陪伴你,給你的好處說不盡!感通寺的茶花不張揚,在肥厚油亮的綠葉枝頭靜靜地開著。它用它的紅光照亮了寺院。它微笑著。它看著人們燒香拜佛、抽簽卜卦。許多人拿了簽紙在它的花樹下,破譯那上面的簽語禪機。它不說話,只是微笑。一位年輕和尚在它的花蔭下擺開象棋,和游人大呼“將軍”。它也只是微笑。寫韻樓前的兩株高高的茶花,把大紅的花朵開在了窗口。它微笑著,是想看看楊狀元和文人學(xué)士們還在吟詩作畫嗎?它是不是聽見了狀元公用濃重的四川口音,吟詠贊美它們的詩篇——“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臺?!蔽覀冊跇巧峡戳藸钤漠嬒?,抄下這首詩,和“一笑皆春”四個字相對一笑,便到茶花樹下來喝茶。
茶肯定是好茶,只是我沒有多少品茶的經(jīng)驗,對茶沒有說話的資格。白底藍花的茶碗,配上白凈蓋兒,真是讓人喜歡。茶色清綠,胖嫩的葉片們,乖乖地躺在里面。端起茶碗,學(xué)著用蓋子撥撥茶沫,喝了一口又一口,喝了一碗又一碗。慢慢回味,我真還喝出了我的感覺。這茶里似乎融化了山茶花和杜鵑花的香味,花影兒就在茶碗里呢!這茶里似乎還融化了蒼山的雪,融化了“寫韻樓”的墨香和楊狀元們的笑聲。不過,我把我的感覺告訴我的游伴時,這位大理一中的初中生,他只是友善地笑笑,像茶花一樣不說話。
是了,一笑皆春呵!
發(fā)稿/趙菱 tianxie1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