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莉
世上有一種愛,最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這便是母愛。
女人一旦做了母親,便有不顧一切保護幼仔的使命感在血液中頑強地生著、發(fā)著、洶涌而澎湃,憑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還原,也許是因它沒有道理,也許因它就是道理本身。
我是一個母親。我有一個女兒。她的名字叫亦池。我十月懷胎小心翼翼,分娩一個晝夜無法出世,最后她臍帶繞頸三周,宮內(nèi)窘迫,胎心微弱,我緊急地做了剖腹產(chǎn)。亦池沙啞地哭著,帶著一絲幽怨來到這個世界。從此這個世界上便有一個毛茸茸的瘦弱的小家伙是我的孩子了!看著她,我既欣喜又心酸還生生地心疼,那真是大千世界萬般尋覓也無法言表的感覺,唯有神跡給予證明。那是連我自己都莫名其妙目瞪口呆的神跡:當我麻醉醒來,懷抱新生的嬰兒,只有靜靜的一刻,忽覺胸脯里頭一陣熱潮,千萬條小溪活生生奔流涌動,再低頭一看,潔白的乳汁就朝孩子噴射出來了——這難道不是神跡嗎?難道這還不夠讓一個女人深深震撼和乖乖折服嗎?
從此,我就再也舍不下孩子;從此,我也就深深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她是屬于你的,你也是屬于她的”;從此,我的孩子我?guī)Ф?再苦再難再累,我絕對不會把她交給任何人養(yǎng)護。
當年,我在雜志社當文學編輯還自己業(yè)余寫作,有雙重的工作壓力,須起早貪黑跑月票上班,須任務來了拔腿就出差。不過我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備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這心理準備和勇氣首先來自于母愛,其次來自于一本好書。
這本書是我在武漢市新華書店購買的,時間是1988年8月20號,這個時候,離我孩子的出生還有整整兩個月。當時我是一個毫無經(jīng)驗的高齡初產(chǎn)婦,面對孩子的即將到來,喜悅的我又是如此焦慮:沒有老人幫助帶孩子,小家庭沒有足夠的錢,狹小的一間居室無處放置嬰兒的小床,更何況當一個小生命誕生之后,要給他恰當?shù)娘嬍?、喂養(yǎng)、洗浴、換衣、換尿布等等一切,我一無所知。但是我知道嬰兒會啼哭、會生病、會饑餓、會寒冷、會難受、會有要求等等,我怎么能夠知道并且懂得料理這一切呢?從我孩子誕生的那一刻開始,我怎么與他相處才是一個最好的開端呢?我怎么做才能夠既不是溺愛又不是過于嚴厲呢?我怎么做才能讓我的孩子從他生命的第一天開始到他長大成人,他都是身心健康快樂幸福的呢?我總覺得,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天開始,一件人類大事就開始了,那一刻刻,一天天,我怎么做才能把我的孩子養(yǎng)育成善于體貼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人?我怎么做才能讓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理想并善于抓住機會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我的孩子的人生才會快樂幸福,我自己也才會快樂幸?!詰言幸院螅蚁氲枚鄻O了,常常夜不能寐,冥思苦想,心意紛亂,萬般無奈。
我是如此清晰地記得,那炎熱難耐的8月的一天,大腹便便的我,清早就來到了新華書店。這是我多年的習慣,我一旦遭遇艱難困苦,就會一頭扎進書堆;胡亂地大量翻閱,多少都會給我以拯救。就是這一天,我翻開了美國本杰明-斯波克博士的一本書:《嬰幼兒養(yǎng)育大全》。那時候,圖書出版還是高尚嚴謹?shù)淖黠L,這本書老實樸素得毫不起眼。翻開以后,讀了譯者簡單的前言和扉頁上一句很小字的簡介,才知道該書初版是1945年,我們的譯本來自于1976年的修訂本,而在美國一直暢銷,已經(jīng)發(fā)行到了兩千八百多萬冊。我僅僅閱讀了第一頁,所有的懸懸心意,就獲得了切實的回答。
它開篇就說:相信你自己。你的知識比你想象的要多。你馬上就要有一個孩子了,你感到愉快又激動,但是如果你還沒有充分的經(jīng)驗,你就會不知所措。
它說:不要把周圍人的話句句當真,也不要被專家們說的話嚇倒。要敢于相信你自己的常識。如果你處之泰然,相信你自己的直覺,并且按照醫(yī)生的囑咐去做,撫養(yǎng)孩子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
它說: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天然愛護遠比懂得包尿布和調(diào)配飲食更有價值。每當你抱起你的嬰兒——姑且假設是女孩——即使你最初做得笨拙;每當你為她換尿布,替她洗澡,給她喂食,對她微笑,她就會感到她是屬于你的,同時你也是屬于她的。世界上任何其他人,無論怎樣富于技巧,都不能給她那種感覺。
它說:人們越是研究養(yǎng)育法,就越是得出結(jié)論:好父母通過直覺獲得的養(yǎng)育法一般要勝過其他任何養(yǎng)育法。
就這第一頁所有的文字,都讓我如獲至寶。我立刻購買了這本書,并且在扉頁上記錄了年月日,寫道:媽媽為毛頭購買。從此,這本書成為我的育兒教科書。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洞開了一扇教育孩子的思想之窗。
我和我女兒朝朝暮暮親密地生活在一起。我成為女兒的第一所學校,第一個老師和第一個閨中密友。反之亦然。孩子也成為我此生的第一所幼兒園,第一個幼師和第一個閨中密友。對于我來說,生命質(zhì)量和人生意義的真正思考和實踐,根本是由孩子的出生帶來的。我們互相學習感動于彼此,以至于最初幾年,我完全沉迷在有了孩子的新生活之中。我滿懷激情地把我們的生活記錄了下來,書名是《怎么愛你也不夠》。在這本書里頭,孩子從一芽無知的胚胎長成一個妙語連珠的五歲小姑娘。而我,從一個執(zhí)著個人寫作并不打算要孩子的女作家,成熟為一個既是女作家又是母親的女人。當時我書寫的目的首先是想送給我孩子一件人生禮物,因為一個人五歲之前的記憶大都模糊,我想把我孩子五歲之前的記憶用文字保存下來贈送給她;其次呢,那就是與孩子親密共度的五年實在令我有太多的感慨。
不過,人生感慨,其實是哪個階段都有。越早的年齡階段,越是容易生發(fā)。好比一石投水,會漾起一層層浪環(huán),最早的一環(huán),總是最小,逐漸往后,浪環(huán)愈發(fā)大了起來,大到接近于無限。后來回頭一看,才看見,孩子五歲的時候,我其實還是一個糊涂的激情的女人,是自以為自己已經(jīng)成熟。那是因為自己埋頭一番艱苦奮斗,眼看著孩子就像春天的禾苗一天天茁壯生長,所以我誤認為我們已經(jīng)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因此在書的結(jié)尾,我激情莽撞地把自己對孩子發(fā)的宏愿,白紙黑字寫了出來。
我這樣寫道:“只有一點,我希望我的女兒明白,這就是我深深感謝她給了我另一種生活。我對她沒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開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p>
然而很快,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諾言是何等膽大與輕率!我是唯愿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幸福??墒呛⒆右坏f話會走路就算是進入了社會,社會則有社會的標準和要求。再說現(xiàn)實中意想不到的情況隨時隨地都會發(fā)生,連我們的家庭我們自己以及每個人也都在發(fā)生難以預料的變化。而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錯綜復雜矛盾重重。這個時候,我沉重地意識到:把一個嬰兒喂養(yǎng)成白白胖胖能說會走的小家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個母親,哪怕把自己的血肉化作營養(yǎng)全部灌輸給孩子,那都是不夠的。
到底怎么去做,才不會事與愿違呢?到底怎么去做,我們的愛才能成為孩子進步的臺階而不是束縛與羈絆呢?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時刻刻地與孩子面對現(xiàn)實和人生,處理大大小小的矛盾與問題,我們的言談舉止,舉手投足,所作所為,該如何動作才算是真正地愛孩子呢?我這個母親,究竟怎么腐朽才能保證孩子的土地肥沃從而使她得以盛開呢?
——孕育這個生命的最初發(fā)問,還是又回來了。終極問題總是與孩子的成長如影相隨。我一直探索,探索,探索到今天,驀然一回眸——十九年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