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暉
他出生在日本大阪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公司職員。他自幼喜歡表演,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明星,但高中畢業(yè)后,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迫不得已到一家酒吧做服務(wù)生。后來他得知東京一家影視公司正在招演員,毅然辭掉工作前去報名。
然而,東京雖然機會遍地,對于一個新人來說,卻沒有一個機會屬于他。辛苦打拼了幾年,他依然只是個“跑龍?zhí)住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觀看了幾部來自中國的電視劇,不禁眼前一亮。
就這樣,他說服了父親,只身來到中國,成為一名“洋北漂”。雖然進入中國影視圈比他想象得艱難很多,但他抓住了日本人演日本人的這個優(yōu)勢,一番試鏡后,終于得到一次重要的演出機會——扮演大型歷史題材連續(xù)劇《走向共和》中的明治天皇。他格外珍惜這次機會,閱讀大量明治時代的書籍和資料,反復琢磨,用心推敲,塑造了一個嶄新的明治天皇形象,得到了觀眾認可。
有了零的突破,他信心倍增,更多的機會也陸續(xù)到來。從《烈火金剛》里的毛利大隊長到《小兵張嘎》中里的間諜齋藤,從《鐵道游擊隊》中的岡村到《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里的山島赳夫……他接連扮演了一系列“鬼子”形象,有的外表儒雅內(nèi)心殘暴,有的狡猾而奸詐,完全突破了以往中國影視劇中的“鬼子”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更大的收獲在于,通過扮演過許多“鬼子”,令他對中日之間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他真誠地說:“在日本,幾乎沒有反映侵華戰(zhàn)爭的片子,很多日本年輕人,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侵華戰(zhàn)爭并不太了解。我扮演這些角色,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歷史。我和大家一樣希望和平,不要戰(zhàn)爭?!?/p>
在中國闖蕩了幾年,他不僅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還贏得了許多中國朋友。最令他想不到的是,隨著這些電視劇在日本的播出,他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日本觀眾的關(guān)注。有一次他回日本看望家人,在機場里遇到了很多人圍住他大喊:“喜歡你的作品!矢野浩二,加油!”他不禁感慨萬千,矢野浩二,這個曾今在日本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如今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
2008年3月,日本著名報紙《讀賣新聞》對矢野浩二做了長篇報道,稱他為中日兩國交流所做的貢獻“不亞于福原愛”。而日本最有影響力的雜志《Newsweek Japan》評選“被世界尊敬的100個日本人”,他與大導演北野武、大作家川端康成瑞等同時當選。
如今的矢野浩二,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都有著頗高的人氣。矢野浩二的成功,蘊含了這樣一個道理:看似機會越多的地方,尋找機會的人也越多,到頭來卻并沒有機會屬于你。換一種思路,從被別人忽略的地方入手,反而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摘自《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