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斌
2008年10月24日,星殞月沉,大地哀慟。102歲高齡的開國上將蕭克離開了我們。蓮花縣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蕭克曾經在這里戰(zhàn)斗生活過,有一批蓮花籍的官兵跟隨他走南闖北打江山。他的逝世,使共和國失去了一位大功臣,蓮花人民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蕭克將軍和江西有著不解之緣。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會師,再到湘贛蘇區(qū)的創(chuàng)建與鞏固,他在贛江大地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在《蕭克回憶錄》中,他以整整一章的篇幅詳細記載了他在湘贛蘇區(qū)的戰(zhàn)斗生涯。其中他最引為自豪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在蓮花縣境內的九渡沖和棠市。
九渡沖在現在的界化垅一帶,過去稱關城隘,兩邊關山夾峙,中間一條狹窄的山沖,扼吳楚咽喉,控荊蠻之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棠市在三板橋,與九渡沖僅隔一箭之遙,歷史上筑有吳楚雄關,也是關隘之地。此兩地鎖住湘贛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九渡沖和棠市大捷正是占據了這有利的地勢。
1933年4月,國民黨63師在陳光中的率領下孤軍深入,雖然占據了蓮花縣城,卻陷入蘇區(qū)武裝包圍,與外界的交通聯系被截斷。時任紅八軍軍長的蕭克意識到,茶陵是敵軍進攻蓮花、寧岡的后方基地,敵人肯定會妄圖打通茶陵至蓮花的通道。一場戰(zhàn)斗即將打響。
5月8日,紅八軍主力從永新南面進軍蓮花城南三四十里處的棠市村,準備迎擊由湘人贛的敵軍。當天下午,敵人果真派出一個團從茶陵向蓮花進攻。蕭克采取誘敵深入的方法,邊打邊退,將敵人引進九渡沖狹窄地帶。晚上,主力部隊從棠市分兩路向九渡沖突襲,形成有力的側面攻擊,一下子就吃掉敵人兩個營,繳獲4挺重機槍和許多步槍,還有大量彈藥。
當晚,紅八軍在棠市宿營。蕭克估計敵人第二天一定會來報復,而且盤踞蓮花縣城的陳光中63師也可能會出動。晚上8點多鐘,他就主持研究了新的戰(zhàn)斗部署。第二天一大早,部隊開到九渡沖占領陣地。
果然不出所料,敵人兩個團、兩個營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戰(zhàn)斗從早上八九點鐘一直打到中午,擔任正面進攻的24師和右翼22師同時搶占了有利地形,向敵人發(fā)起猛烈進攻。左翼23師從敵側面攻擊,敵人潰敗了。我軍進行戰(zhàn)場追擊,繳獲重機槍22挺、步槍上千支,擊斃敵旅長1名,俘敵六七百人,其中敵團長、營長就有好幾個。這場戰(zhàn)斗扭轉了井岡山失守的形勢,中央軍委發(fā)來賀電嘉獎。
九渡沖勝利過了20天,在棠市又打了一仗。5月29日,紅八軍開到茶陵與永新邊界的路江、梅花山一帶待機。蕭克通過茶陵縣委清楚地掌握了敵人的一舉一動。這天,茶陵的同志報告說,敵人向這邊開來了,有5個團,還有很多行李輜重。軍長蕭克當即決定要打。蔡會文政委認為敵強我弱,打不得。兩人爭吵了起來。
但蔡會文政委很快接受了蕭克的意見。紅八軍迅速趕到棠市埋伏下來。敵人主力剛過去,中間和后尾是大批輜重行李。紅八軍避開敵軍主力從側面猛烈攻擊,速戰(zhàn)速決。結果以只傷亡45人的最小代價,繳獲步槍500余支、機槍5挺、迫擊炮2門、無線電臺1架,俘敵600多人,其中敵團長1人,還得到了軍裝和軍襯衣各1萬套。
在蕭克的指揮下,九渡沖和棠市戰(zhàn)斗取得了絕對勝利,并一舉粉碎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后來,蕭克總結說,九渡沖和棠市戰(zhàn)斗在指揮上有幾個特點:一是對敵人行動判斷得準確。二是能臨機應變。打九渡沖和棠市,都是突然發(fā)現情況,馬上作出決定,及時捕捉戰(zhàn)機而勝利的。三是能辯證地分析敵我態(tài)勢,不是簡單地以敵我兵力多寡而作決策。打九渡沖和打棠市,紅八軍的兵力不占優(yōu)勢。但把戰(zhàn)場形勢綜合起來分析,敵強之中有弱點,我之弱處有優(yōu)勢。敢下決心,就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選摘自《黨史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