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45歲,三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從農(nóng)村搬到城里。買新房加上裝修花了100多萬元,所以李先生對家里的一切裝飾家居格外愛惜。一次他發(fā)現(xiàn)衛(wèi)生間地板磚的縫隙部分凸凹不平,就用水泥把縫隙填平。但愛人打掃衛(wèi)生、全家洗澡自然就將已經(jīng)“填平”的縫隙弄壞,他不得不重新開始弄,最嚴重的時候要弄到夜里一兩點鐘,直到一點力氣也沒有,手指出血為止。
李先生從小家庭條件不好,所以,在他看來吃這點苦也不算什么。只是總也補不好的瓷磚縫隙讓他心里放不下。有時為了把活兒趕完飯都不吃。
李先生的問題愈演愈烈,逐漸地演變成只要在家里待著,就忍不住檢查瓷磚,總是覺得不夠完善。心里特別痛苦。為了避開痛苦,他經(jīng)常躲回農(nóng)村老家去住。可是。這樣又覺得別人會說自己有問題。
他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飯量減少了,而且和朋友的交往也減少了,也不請別人來自己家里做客了,以前他干家務,但是現(xiàn)在因為怕看見地板磚所以連家務都不敢做,對孩子也很嚴格,不允許孩子碰墻壁。
咨詢師的分析與建議
李先生問題的產(chǎn)生和他苛求完美的性格相關,租的房子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不煩,而新房子花了一百多萬元,所以才會如此在意,生怕有一點不完美。
治療的兩個步驟:
第一,要使他認識到他所要求的完美是無法做到的。專家告訴他。衛(wèi)生間瓷磚的縫隙是無法達到他所想要的那種標準的,隨著洗澡和自然老化,中間縫隙的水泥會慢慢地脫落。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當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的心里就會舒服一些。但卻依然無法控制住自己反復檢查和“修補”的行為。
第二,就像吸煙一樣,即使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也不見得會馬上戒煙。單認識到這種行為的不合理性,依然元法從這種漩渦中走出來,所以在行為上需要調(diào)整的方面有:
開始工作這點還好,他已經(jīng)工作了兩個月。
不回老家、做家務、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回家、不做家務屬于逃避的行為。不但不會減輕問題,還會加重。
不過分管教孩子這不僅對孩子成長有利,還有利于去面對他的恐懼。
不去觀察 目前他因為害怕瓷磚縫隙不完美,有時觀察細微到好像用放大鏡看一樣。
忍受焦慮如果看到了墻壁上有一點不完美。他就忍不住去填平。但從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無論他多么努力都無法達到他想要的那種標準。不是努力程度不夠,而是要求本身就是病態(tài)的要求。如果又因為心里的不適感去弄墻壁的話,那么自己的生活和注意力就又會被瓷磚縫隙吸引過去,又陷入了誤區(qū)當中。
治療的整個理念在于恢復正常的生活。這樣就可以達到精神世界的內(nèi)外平衡。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努力和實踐。
據(jù)《家庭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