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 弓
一般說來,人們習(xí)慣的價值判斷是問“多少錢一斤?”但這年頭度量衡單位也被專家們給規(guī)范了,“公斤”都成了別別扭扭的“千克”,何況民間順嘴的“斤”乎?再說,“文化”屬于“非物質(zhì)”范疇,也不好論斤出售。可是,中國甚至是世界最大的宮殿故宮,在這個月里給了我們一個答案,“文化”可以折合成30元一碗往外賣。
媒體報道,故宮將打造餐飲購物區(qū),一碗面條定價為30元,故宮方面表示,這是綜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
單論面條,故宮面不是最貴的。今年央視的春節(jié)晚會,大忽悠趙本山,還有那個娘娘腔小沈陽,不就在小品《不差錢》中推出了78元一碗的“蘇格蘭打鹵面”么?縱然是小品,這膽子也還不夠大,在現(xiàn)實生活中,康師傅私房牛肉面在北京的直營店就有108元一碗的“頂級彈牙嫩排面”,河北衡水市的昆侖大酒店還有588元一碗的“昆侖至尊面”,488元一碗的“紅燒鮑參翅肚面”。不過,從字面上看,這些面條還是在拼成本,不像故宮,拼的只是文化。
故宮過去是皇權(quán)所在地,現(xiàn)在則演變成了文物所在地。當(dāng)年,故宮里賣“星巴克”咖啡,被輿論指責(zé)為沒文化,故宮管理者的理解大概這是中西文化的不兼容,于是,“星巴克”撤了,面條進(jìn)來了。雖然無外乎還是吃吃喝喝,可故宮打出了“文化”的幌子,星巴克嫌貴,可“文化”多少錢一碗?物價局能測算出來么?
故宮面條怎么煮進(jìn)“文化”?是皇上還是妃子們當(dāng)年吃過的嗎?是上面條的時候演繹一把皇帝進(jìn)膳的過程嗎?還是廚子的調(diào)料罐里本來就裝著“四庫全書”還是“康熙字典”?沒人能想象出故宮面條的滋味,故宮面條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味還在人們的臆想之中。
有坦言者,故宮的高價面條其實不過是依靠壟斷斂財?shù)囊环N手段,是糟蹋文物,銅臭味十足,這種手段毫無文化可言。更讓人憤慨的是,沒有文化的故宮高價面條,卻硬要傍上文化來當(dāng)賣點,這不僅在糟踐祖宗留下的物質(zhì)遺產(chǎn),還在糟踐祖宗傳承的精神遺產(chǎn)。
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到了今天,赤裸裸地賣商品有些難了,于是,有人就打上了“文化”的歪主意。僅僅是脫得心驚肉跳的美女,讓其在大庭廣眾中洗澡,叫“沐浴文化”;使其在海邊走,叫“沙灘文化”;驅(qū)其在山里走,叫“民俗文化”;追其在田野走,叫“農(nóng)耕文化”。在商人們的手里,“文化”成了一把鹽,不灑一點就沒滋味。
但是,正如不是穿西服打領(lǐng)帶就意味著成了紳士,瓜皮小帽自然也與傳統(tǒng)文化無關(guān)。有行家說,“文化”不是化妝品,“文化”是一種氣質(zhì),“文化”也是不可以打包賣的,更沒有誰能給文化標(biāo)出一個價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