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帥
意大利中部阿布魯佐省在2009年4月6日凌晨發(fā)生強震,周圍多座城鎮(zhèn)震感強烈。地震造成上千人傷亡,數(shù)萬人無家可歸,大量名勝古跡遭到損毀。震中就在阿布魯佐首府拉奎拉市。
要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許多人或許根本不知道拉奎拉這個古城。在意大利,拉奎拉雖然不像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旅游勝地為廣大中國人耳熟能詳,但它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可以說是意大利的文化瑰寶,特別是拉奎拉的建筑,展現(xiàn)了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等西方不同時代的典型建筑風格,有人因此將拉奎拉形容為一座露天的西方歷史建筑博物館。順著建筑這條歷史文明脈絡,游客可以追尋這座古城近千年以來的興衰與榮辱。
避暑勝地
拉奎拉,舊譯“阿奎拉”,在意大利語中是“鷹”的意思。它位于亞平寧山脈最高段大薩索山西麓、阿泰爾諾河谷地中,西南距羅馬87千米,有高速公路將兩地連接起來。拉奎拉城人口不多,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登記在冊的人口數(shù)量也就7.2萬多,相較予羅馬、米蘭和那不勒斯,拉奎拉在意大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小城。
不過,人口的多寡與文化的發(fā)達與否并無絕對關系。拉奎拉歷史遺存豐富,文化氛圍濃郁,除了著名的拉奎拉大學(有9個學院,其中工程、醫(yī)藥和科學系比較出名)外,它還擁有許多文化設施,包括一座劇院、一個交響樂團、一所美術學院、一個國家級溫室和一所電影學院,正是由此產(chǎn)生的獨特魅力吸引了眾多國內(nèi)外游客、學生和服務業(yè)工作者長期在當?shù)厣?,使得拉奎拉的常住人口達到了近10萬,這座小小的古老山城也因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拉奎拉的自然環(huán)境在意大利中南部城市中獨具特色。它位于阿特爾諾一佩斯卡河谷中海拔721米處,周圍群山環(huán)繞,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至少有4座,因此,拉奎拉雖然離地中海的直線距離不足60千米,但亞平寧山脈的險峻高峰擋住了來自地中海的暖濕空氣,再加上隨海拔升高所產(chǎn)生的氣溫垂直遞減率效應(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約6℃),與周圍的其他城市相比,拉奎拉的氣候更為舒適,即使在最熱的7月,平均最高氣溫也只有28℃,涼爽而干燥。對于夏季深受暑熱之苦的許多中國人而言,拉奎拉無疑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命運多舛
在拉奎拉這片土地上,最早的定居者是意大利的古老部落薩比尼人。1240年,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和西西里國王開始正式營建古城,并把它作為抵抗教皇的重要城堡。1254年,城市建設在腓特烈的兒子——德國皇帝康拉德四世手中正式完工。
此后,拉奎拉歷經(jīng)安茹王朝和那不勒斯王朝,并參與了1788~1789年反抗法國入侵者和19世紀反對那不勒斯反動王朝的斗爭,最終于1860年正式并入意大利。
600多年間,拉奎拉的統(tǒng)治權幾經(jīng)更迭。期間,城市建筑也多次遭到戰(zhàn)爭的破壞。不過,.真正給拉奎拉帶來災難的不是人禍,而是天災。
由于地處世界主要地震帶——喜馬拉雅及地中海地震帶上,歷史上的拉奎拉飽受地震之苦。據(jù)記載,1348~1350年,拉奎拉多次遭受地震,大部分城市建筑被毀損。1461年的一場大地震更是幾乎將城市夷為平地。1703年,拉奎拉遭遇了另一場毀滅性的地震,隨后以巴洛克風格重建。據(jù)對遺址分析,就在i00年前,拉奎拉也曾遭遇過地震。1997年,意大利中部發(fā)生地震,拉奎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響??梢哉f,地震的陰影始終與拉奎拉相伴相生。
盡管數(shù)次遭受滅頂之災,拉奎拉的居民卻總能在廢墟之上重建他們的美麗家園。拉奎拉猶如一只欲火重生的鳳凰,每一次涅粲之后都變得更加美麗。
99眼噴泉
戰(zhàn)爭和地震為古城平添了幾分滄桑和凝重,拉奎拉的文化并未因此而中斷,恰恰因為優(yōu)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拉奎拉才被人們冠以意大利最美麗城市的頭銜,象征其悠久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的則是著名的99眼噴泉。
99眼噴泉位于古城中心的圣維托廣場。廣場周圍三面立有墻壁,墻壁由相間的紅、白兩色石頭構成棋盤狀,泉水從墻上的99個噴孔中流出,潺潺的流水聲在很遠之外就能聽到。到此的游客無不為噴泉壯觀的氣勢和精巧的設計所得名。
99眼噴泉跟拉奎拉的建城史頗有淵源。在建城之初,拉奎拉周圍已經(jīng)有一些村落,據(jù)說城中最早的居民就是被從周圍的99個村子劃過來的。于是,人們建造了99眼噴泉來紀念周圍的99個村落。
當然,這只是眾多傳說中較能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據(jù)說出自歷史上的一位詩人。
根據(jù)噴泉墻上的銘文,99眼噴泉建成于1272年。如果上述說法確有其事的話,那么,建造99眼噴泉這一宏偉的景觀,至少用了5~7年的時間。
歷史上,99眼噴泉還是當?shù)貗D女的洗衣池。1578年建成的最低那一級沿墻的水槽就是為方便婦女洗衣而建造的。
雖然歷經(jīng)多次的地震,拉奎拉原有的大部分教堂都被毀掉了,但99眼噴泉卻幾乎完好無損。噴泉不僅見證了拉奎拉的輝煌發(fā)展歷史,也目睹了拉奎拉歷史上最黑暗、慘痛的一幕。
1657年發(fā)生的大瘟疫幾乎讓城中4/10的居民喪生。為了應對瘟疫,當局在圣維托廣場上架起了四口大鍋,用沸水為全城市民的衣物消毒。
除了悠久的歷史外。99眼噴泉本身還蘊含著諸多難解之謎,吸引者眾多學者和歷史學家不斷研究。比如,水是從用石頭雕刻的臉中流出來的,這些用石頭雕刻的臉究竟意味著什么?噴泉的排列是隨機的還是具有某種邏輯性?各個石雕人頭之間都間隔著一塊石頭,其中有6塊是白色的,這種排列是否也隱含著某種意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甚至還有研究者把廣場以及泉眼的位置跟地球各大洲的分布結合起來研究。
魅力古跡
既然是要塞,拉奎拉必然為城墻所環(huán)繞。原來的城墻建于公元13世紀,但城墻和圣伯納迪諾教堂的大部分在1703年的地震中嚴重毀損。
拉奎拉是意大利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地區(qū)之一,中世紀早期,在基督教向中歐的傳播過程中,拉奎拉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城建有多座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西南角城墻外的圣瑪麗亞科雷馬喬教堂。這座教堂是拉奎拉文化與歷史的象征,用于紀念耶穌的母親瑪麗亞。教堂正面是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珠寶盒狀外墻,3扇圓花窗與大門巧妙配合,糅合了羅馬和哥特式的建筑風格。教堂建于1277年,由彼得·德·莫洛內(nèi)督造。這位督造者在85歲時成為教皇圣克萊斯提諾五世。1294年,他在圣瑪麗亞科雷馬喬教堂舉行了加冕典禮。不過,教皇圣克萊斯提諾五世只干了5個月,就宣稱由于不懂人情世故而遜位。教皇的墳墓建于文藝復興時期,就在教堂后殿的右側。
圣伯納迪諾教堂是拉奎拉城中最大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始建于15世紀,內(nèi)部在1703年大地震后重建。教堂內(nèi)的巴洛克式天花板和管風琴都是由佩斯科科斯坦查附近的費迪南多·莫斯卡設計的。教堂正面被視為是希臘與拉丁建筑風格的完美結合。圣伯納迪諾墓位于右面的禮拜堂中。伯納迪諾被稱作是“意大利的宗徒”他年輕時曾在一次毀滅整個歐洲大陸的大瘟疫中照顧患者。這個用畢生精力向意大利人傳播基督教教義的人,在死后被稱為圣徒。
圣伯納迪諾教堂的雕花中楣具有古典主義的精確風格,地板也是紅白相間的。
每天早晨,位于市中心的圓頂大教堂廣場都有露天市場,出售當?shù)氐奶僬?、木制品、花邊、銀器。
拉奎拉最著名的博物館是國立阿布魯佐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于城北的古堡中。古堡建于1532年,由前西班牙總督興建,是那不勒斯的建筑師埃斯科里巴設計的。古堡以4只伸出的耳朵聞名,守衛(wèi)城堡的衛(wèi)兵可以通過耳朵觀察從四面八方來的行人。博物館一層考古部最有名的是雕有梅杜薩頭像的中楣,二層宗教部有一對造于1131年的木門,三層和四層的現(xiàn)代部則主要展出阿布魯佐當代畫家的油畫。
需要補充的是,除了城內(nèi)充滿魅力的歷史古跡之外,拉奎拉還是意大利冬季的滑雪中心,因為附近的大索薩山是著名的冬季雪上運動中心。
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得拉奎拉這座南歐小城充滿了獨特魅力,但最吸引人的應該是這座城市歷經(jīng)幾重毀滅,仍舊浴火重生的城市精神。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拉奎拉才能永葆青春!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