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巴拿馬位于南北美洲之間巴拿馬地峽的蜂腰地帶,是連通南北美洲的咽喉。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與蘇伊士運河并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捷徑”。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巴拿馬無可爭議地成為各大船公司的美洲轉運中心,港口吞吐量不斷增長。2007年巴拿馬主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10萬TEU,比上年的300萬TEU增長36.7%;2008年1—8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90萬TEU,比上年同期的260萬TEU增長11.5%。
2007年,由和記港口集團投資5.5億美元在巴爾博亞港建設的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萬TEU,比上年增長86%,超過曼薩尼約國際碼頭和巴西桑托斯港,成為拉美最大的集裝箱碼頭。該碼頭第4期擴建項目耗資3億美元,工程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將達到450萬TEU。作為擴建項目的一部分,2008年2月巴爾博亞港新增4臺超巴拿馬型船岸起重機,目前該港龍門起重機的數量達18臺,按照計劃還將添置4臺龍門起重機。此外,和記港口在克里斯托瓦爾港的擴建項目已經動工,包括新增起重機和整合原有的突堤碼頭。工程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將提高150萬TEU。
2008年初,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在巴爾博亞港的羅德曼海軍基地開工建設碼頭,初期投資萬美元,泊位長,配備3臺龍門起重機,設計年吞吐能力為45萬TEU,可處理集裝箱、件雜貨和滾裝貨,預計2010年投入運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曼薩尼約國際碼頭的表現引人注目,估計2008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0萬TEU,比上年增長25%。2007年,曼薩尼約國際碼頭的擴建項目竣工,新增集裝箱泊位(長)、滾裝泊位(長)、卸貨坡道和集裝箱堆場(占地2),并購置6臺龍門起重機,工程耗資1億美元,年集裝箱吞吐能力從150萬TEU提高到220萬TEU。巴拿馬運河的擴建以及巴拿馬和美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令曼薩尼約國際碼頭對吞吐量增長的前景充滿信心。為確保高水平的服務質量,2009年曼薩尼約國際碼頭將繼續(xù)開展多個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提高吞吐能力。
相比之下,科隆集裝箱碼頭的表現略遜一籌。2008年1—8月,科隆集裝箱碼頭的吞吐量同比減少,下降18%,主要原因是中遠結束與長榮在拉美航線上的合作,同時船隊轉而掛靠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2008年第1季度,由于巴拿馬運河出現嚴重擁堵導致通行困難,長榮船隊也被迫掛靠巴爾博亞港卸貨。
隨著港口業(yè)務量增長以及巴拿馬運河通行能力趨緊,鐵路運輸日漸受到船公司青睞。目前,中遠和達飛等船公司借助巴拿馬運河鐵路公司完成運河太平洋一側和大西洋一側港口之間的陸路運輸,比如,中遠發(fā)往加勒比海的集裝箱由巴拿馬運河鐵路公司負責從巴爾博亞港運至大西洋海岸的克里斯托瓦爾港,再經由該公司的支線運輸發(fā)往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qū)。這種被巴拿馬港務公司稱為“開創(chuàng)新紀元”的多式聯運模式能夠幫助船公司繞開擁堵的巴拿馬運河,提高運輸效率,在當前運河通行費用增加的情況下,還能有效降低成本。受這種多式聯運模式的吸引,馬士基班輪、美國總統輪船、商船三井和達飛等船公司紛紛開辟巴爾博亞港到發(fā)南美西岸港口的支線運輸,巴拿馬運河鐵路公司成為最大受益人。2006年巴拿馬運河鐵路公司的集裝箱運量僅為10萬自然箱,2007年增至22.5萬自然箱,2008年完成集裝箱運量36.3萬自然箱(約合62.6萬TEU)。2008年,該公司投資2 000萬美元用于購置貨運列車,以滿足運力需求。借助運河和鐵路連通兩大洋的作用,巴拿馬作為拉美地區(qū)主要貨運集散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
(編輯:吳磊明收稿日期: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