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盛華
晚清時期,民間有個大奸商,叫秦易人,常常拿著贗品上門找賣主商談,趁驗貨之機(jī),來個“以假換真”,最后,不花費一文錢就將真品收入囊中。因為,秦易人的掉包手法花樣多變、異常迅速,很多賣主都沒有當(dāng)場覺察,白白丟失了很多珍品。
江南有個叫樊天佑的匠師,世代都是制作內(nèi)畫鼻煙壺的巧匠。樊天佑聽說了這等事,就暗下決心要擒拿這個掉包賊。
樊天佑對外宣稱:自己耗時三年,完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鼻煙壺。不僅繪入了一整卷的《清明上河圖》,還繪入了《蘭亭序》。消息一經(jīng)傳出,富商巨賈紛紛慕名前來觀賞,無不嘖嘖稱奇。奇怪的是,無論求購者出價多高,樊天佑就是不賣。
一日午后,工藝行里來了個大腹便便的男人。這人衣飾華貴、氣宇不凡,嘴邊有一顆大黑痣。這人自稱姓王名易,是專程趕來觀賞鼻煙壺的。樊天佑把鼻煙壺交給他,王易將鼻煙壺翻來覆去、仔仔細(xì)細(xì)地看了不下十幾遍,連最細(xì)小的花紋圖案都沒有放過。
樊天佑看著此人的舉止神情,心中不免暗生一絲喜意。他對王易說:“這鼻煙壺制作不易,雖然有不少人想買走它,但鄙人都沒有答應(yīng)。今日看先生懂行。我愿出價十萬白銀,半賣半送,也算是交一個朋友。王先生以為如何?”
樊天佑此言一出,周圍的伙計大為驚異。要知道樊天佑從來沒有主動出過價,而之前有一個浙江商人愿意出一百萬白銀買這個鼻煙壺,樊天佑也沒有答應(yīng)。要是王易現(xiàn)在買下鼻煙壺再轉(zhuǎn)讓給那個浙商,轉(zhuǎn)手就賺了九十萬兩白銀。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啊!
不料,王易卻擺了擺手,說:“再考慮考慮。”轉(zhuǎn)身就走了。樊天佑立馬叫來一個小伙計,與他輕聲耳語起來……
轉(zhuǎn)眼間,一個月過去了。這一日,樊天佑正在店里閑坐,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人影,正是王易。王易滿面笑容,一見樊天佑就說:“樊老板,一個月前您愿意割愛賣給我的鼻煙壺還在吧?那一次鄙人手頭緊。現(xiàn)在貨款已籌足,不知樊老板意下如何?”
樊天佑平靜地說道:“你現(xiàn)在要買,價格可就不一樣了。要二十萬兩白銀?!?/p>
“二十萬兩白銀?”王易愣了愣,還是點著頭笑道:“好!二十萬就二十萬,但是在付錢以前,我想再驗驗貨?!?/p>
樊天佑露出一絲微笑,爽快地將鼻煙壺遞到王易手里。王易臉上一陣興奮,又拿著鼻煙壺反復(fù)觀看起來。過了一會,突然有個人急匆匆地從外面闖進(jìn)來,大聲叫道:“王先生,大事不好。您的妻子病倒了!快跟我去看看吧!”
王易連忙放下手里的鼻煙壺,正想站起來離開,只聽得樊天佑突然大喝一聲:“且慢!”隨即拿起桌上的鼻煙壺說:“這個鼻煙壺是假的,真的已經(jīng)被你拿走了。你這個大騙子,立刻跟我去縣衙!”
不等王易爭辯,幾個伙計已押著他到了縣衙。衙役在王易身上一搜,果然搜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鼻煙壺。
狡猾的王易哪肯輕易認(rèn)罪,說是這鼻煙壺是自己另外購得的,這次上門找樊天佑買鼻煙壺,就是想把鼻煙壺湊成一對。王易還反咬一口,說樊天佑是拿假的鼻煙壺來陷害自己。
兩個人各執(zhí)一詞,縣官一時也犯愁了,不知如何應(yīng)對。這時,樊天佑提議道:“大人,既然王易稱這鼻煙壺乃是自己所有,那么一定對鼻煙壺的特征細(xì)節(jié)極為熟悉。小人愿與他各自寫出鼻煙壺的所有特征細(xì)節(jié),若誰能寫得一絲不漏。誰就是鼻煙壺的真正主人。”
縣官采納了樊天佑的建議。看完兩個人的供詞,縣官不禁一陣哈哈大笑。然后指著王易罵道:“潑賊!這回你可中計了!來人啊,把鼻煙壺和樊天佑的供詞拿給他看!”
王易看了樊天佑的供詞,一下傻了眼。王易對鼻煙壺的描述大致和樊天佑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樊天佑的描述多了一段:“此鼻煙壺內(nèi)壁之中另有一層內(nèi)畫,畫的是《林泉飲馬圖》,若非樊某特意指出,常人根本注意不到。觀畫者需用反射鏡多次反射后,才可見到此畫。此雙層內(nèi)畫之技乃為我樊家獨傳之秘,普天下能作雙層內(nèi)畫者,唯我樊天佑一人而已?!?/p>
看著垂頭喪氣的王易,樊天佑又說道:“他嘴上的黑痣是假的,頭發(fā)也是假的,這人原本是個禿子。如小民猜測正確,他便是臭名昭著的掉包賊秦易人!”
沒錯,這王易正是那掉包賊秦易人。鐵證如山!秦易人做夢也沒想到鼻煙壺畫中有畫,找工匠制造贗品的時候壓根就沒畫第二層內(nèi)畫,還乖乖地鉆進(jìn)樊天佑布下的圈套中,被當(dāng)場抓了個正著。
樊天佑為天下除此一害,立刻名播千里,而那個舉世無雙的鼻煙壺從此成了樊家的鎮(zhèn)宅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