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車禍事件的背后,是民意的潛流。
最初,來自現(xiàn)場目擊者的描述是,“車禍,1人被撞死”、“一輛小車撞倒一人”“有人飆車,撞死了人”和“幾輛改裝跑車,飆車,撞死一個青年。”
而到了第二天,車禍事件被注入了身份的符號,肇事者屬于“富二代”,逝者是個外省青年,關于他們的形容詞是前者很冷漠,后者很陽光。
事件開始變得駭人聽聞起來,而來自交管部門的最初鑒定,更激化了這一切。
“70碼”(70公里/小時)。這在民意看來是個缺乏誠意的數(shù)據(jù)。找不到說法的人們,試圖自己給個說法。在網(wǎng)絡上,關于車禍的追問自此不絕,是當?shù)卣畬︼j車者缺乏監(jiān)管,還是駕車者的道德缺失,是這個城市富人階層的普遍冷漠,還是城市在高速的造富中變得越來越浮躁。
總之,越接近真相,我們就越發(fā)現(xiàn),這出悲劇的元兇并不只是那個20歲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