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吳應炬中國動畫電影音樂作曲家、一級作曲,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作曲組組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動畫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
中國動畫電影音樂作曲家吳應炬先生于2008年5月3日仙逝,享年82歲。吳應炬是旅越華僑,1926年2月7日出生于廣州,曾就讀于廣東省立藝術??茖W校音樂科。1950年回國,就讀于燕京大學音樂系,后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55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被分配至上海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正式建廠),專事作曲,直至退休。吳應炬先生歷時42年動畫電影音樂生涯,共創(chuàng)作94部動畫電影音樂,其中有《大鬧天宮》、《牧笛》等多部杰作。他參與創(chuàng)攝的多部動畫電影先后共獲45個國內(nèi)外大獎,為“中國動畫電影學派”的確立做出突出貢獻。在2005年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活動中,他榮獲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的“當代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成為全國26名獲此殊榮的電影音樂工作者之一。為有助于全面研究吳應炬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成果,以推動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研究和創(chuàng)作,也為深切緬懷這位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的杰出作曲家,本文從其動畫音樂藝術特征到歷史評價對他進行研究,以拋磚引玉。
一、濃郁多彩的民族民間風格
吳應炬堅實地立足于宏闊而深厚的中國民間音樂土壤之中,廣泛吸收全國各地的民間音樂元素,創(chuàng)作動畫電影音樂,因此,其音樂表現(xiàn)出豐富的民族民間特征。
廣東音樂素材形成他動畫電影音樂特有的嶺南音樂風格。廣東是吳應炬的祖籍,廣州是他曾經(jīng)生活學習的地方,他對這一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創(chuàng)作動畫電影音樂偏愛運用廣東音樂素材。他曾說:“我生在廣東,小時候??础⒙牷浨?,對廣東音樂耳熟能詳,在搞音樂創(chuàng)作時,只要是片子內(nèi)容合適,我都會用廣東音樂的音調(diào)來表現(xiàn)……”①因為,與廣東有情感上的親切和文化上的親緣關系,以及作曲家主觀的偏愛,所以他運用廣東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的音樂給人總有自然天成之感。他的最具代表性的、在中國動畫電影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幾部動畫電影音樂,如《大鬧天宮》(Uproar In Heaven)、《小蝌蚪找媽媽》(Where Is Mammon)、《牧笛》(Cowboys Flute)等都有機地把廣東音樂風格合度地統(tǒng)一于影片整體風格之中。
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形成他動畫電影音樂的絢麗畫卷。吳應炬在多部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音樂中運用了西藏、云南、廣西、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哆^猴山》汲取了廣西大瑤山瑤族的長鼓節(jié)奏元素,《一幅僮錦》吸收了僮族民間音樂因素,《孔雀公主》運用了彝族民間音樂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選擇性運用了蒙古族民間音樂因素,《阿凡提?種金記》巧妙融合了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等等。吳應炬運用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從不模仿,而是在深入民間采風的基礎上,融合運用。因此,他創(chuàng)作的這類動畫電影音樂,無論是插曲的單旋律創(chuàng)作,還是用樂隊演奏的器樂音樂,都富有創(chuàng)新。他也大膽吸收此類素材,并把其整合于通俗音樂元素之中,形成富有時代感的綜合性民族風格音樂,如《猴子撈月》等。因此,這類動畫電影音樂的統(tǒng)合形成的是一幅絢麗畫卷。
其它民間音樂素材的運用形成他動畫電影音樂的特色風格。這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對京劇、昆曲音樂素材靈活多樣的運用。在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上、下集分別于1961年和1964年完成)的音樂中,除廣東音樂元素外,還運用了京劇和昆曲音樂元素,并且充分而自然。第二,對陜北地區(qū)音樂的運用。如第一部剪紙動畫電影《豬八戒吃西瓜》對陜北郿鄠調(diào)子的合理選用,其中表現(xiàn)“豬八戒”心理的說唱性插曲,個性鮮明,頗富喜劇性。
總之,吳應炬的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廣泛吸收民間音樂素材,并根據(jù)題材內(nèi)容要求,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民間”,形成統(tǒng)一于影片的個性化特色。因此,濃郁多彩的民族民間風格成為吳應炬動畫電影音樂藝術重要特征之一。
二、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
吳應炬的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高度自覺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原則,深情地扎根于他腳下的熱土。他善于從導演要求出發(fā),結合影片內(nèi)容、人物角色的表現(xiàn)需要,靈活運用簡練的技法,賦予影片藝術形象以靈動和生氣。
吳應炬立足于生活,為多部兒童題材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音樂,塑造了鮮明的藝術形象。上世紀50年代的《蘿卜回來了》、6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70年代的《小八路》、80年代的《猴子撈月》、90年代的《十二生肖》等等,一個個鮮活可親可愛的富有時代特色的兒童化藝術形象,給中國兒童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歷史記憶,吳應炬為動畫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以下簡稱“《草原》”)創(chuàng)作的音樂可謂為這方面的代表。1965年,為創(chuàng)作《草原》影片音樂,吳應炬隨劇組(導演錢運達、唐澄等人)深入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草原體驗生活半個月,期間,有對黑夜迷路于茫茫戈壁的深刻體驗,有對裹著沙塵的狂烈風暴的強烈體認,也有對牧民在風雪中尋找失落羊群的真情實感。所以,他創(chuàng)作的《草原》音樂與影片影像、語言、音效有機融合而塑造的形象鮮明生動感人,成為令一代中國兒童心儀的“小英雄”。
吳應炬也以豐富的生活體驗為基礎,為成人化題材的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音樂,塑造了成人化趣味的藝術形象。新中國動畫電影主要服務于教育兒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也有變化。早在1960年代初,動畫電影導演特偉就曾指出:“美術電影不僅是教育兒童、培養(yǎng)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對成年人來說,美術電影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躍文化生活的一種良好的形式?!雹谝虼?,吳應炬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成人化的動畫電影音樂。這類音樂形式相對更為復雜,內(nèi)涵更為豐富,表現(xiàn)的情境更有戲劇性或者更為詩意。如《牧笛》、《孔雀公主》等影片音樂?!犊兹腹鳌返囊魳肥菂菓孢h涉云南傣族山寨采風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其音樂不僅吸收融合了傣族民間音樂素材,而且運用簡明的成人化音樂語言,生動地表現(xiàn)了影片中主人公孟版加國的王子召樹屯與孔雀國公主婻麻喏娜之間的離奇而曲折的愛情。音樂細膩地刻畫的“公主”藝術形象,鮮活動人。
吳應炬也立足于自身豐富的藝術生活體驗,為老少咸宜的動畫電影題材創(chuàng)作音樂,塑造屬于時代也超于時代的藝術形象。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是其中代表。該影片作為中國動畫電影中的巔峰之作,吳應炬的動畫電影音樂形象塑造在此得到了最充分體現(xiàn)。他的音樂使角色形象總能在影片主題的敘事情境中,栩栩如生,其中特別是“孫悟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兒童的文化記憶。
綜上所述,吳應炬立足于豐富的生活體驗,以簡練的專業(yè)作曲技術,創(chuàng)作多部不同題材的動畫電影音樂,在簡易中綻放出奇?zhèn)?,在平淡中生發(fā)出巧麗,塑造了豐富的動畫電影藝術形象。
三、鮮明的個性審美特征
個性是作曲者成“家”的根本。吳應炬作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動畫電影音樂作曲家,他的動畫電影音樂有著自身鮮明的個性化審美特征。
簡明拙樸,作為吳應炬動畫電影音樂突出的個性化審美特征,凸顯在兒童題材的動畫電影音樂中。出于兒童理解力的實際,吳應炬在這類題材影片中大都以簡潔的音調(diào),以鮮明的描繪性音樂,以“自然化”的音樂音響結構,表現(xiàn)人物角色。如《我知道》(1956)中“小白兔”所唱的插曲,與其說是“唱”,不如說是“念”,但音樂與角色合“度”。當然,作為內(nèi)化于自我創(chuàng)作機制之中的審美個性,“簡明拙樸”也含融于非兒童性題材的動畫電影音樂中,如老少咸宜的《大鬧天宮》,吳應炬也是以簡練的筆法勾勒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就是孫悟空與天兵打斗的場景,其音樂也充分表現(xiàn)出“簡明拙樸”的氣質(zhì)。
寫意抒情,指以簡練的藝術語言描繪物象的形神,以表現(xiàn)作者的意向,并同時抒發(fā)情感的一種審美特征。該特征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是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借助一定的載體,化實景為虛境,創(chuàng)形象為象征,使人類高尚的心靈具體化③。由此而觀,吳應炬動畫電影音樂的這種審美特征在三部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3)、《鹿鈴》(1982),以及《大鬧天宮》等影片之中有充分表現(xià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水墨動畫電影《牧笛》。該影片拍攝于1963年12月,由特偉編劇,特偉和錢家駿導演,吳應炬作曲,陸春齡笛子演奏。其表現(xiàn)的是初夏牧童放牛的景象,內(nèi)含的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吳應炬根據(jù)導演特偉的構思要求,注重切合中國水墨藝術的特性,講求與水墨藝術的影像交融,按照簡明的敘事情節(jié),吸收融合廣東音樂素材,運用簡明的語言,創(chuàng)作了特性音樂。該音樂充滿江南的田園風格。與影像有機結合,獨特的寫意抒情之美征彰顯。
總之,簡明拙樸、寫意抒情的美感彰顯于吳應炬的電影音樂中,成為其音樂的個性審美特征。
四、歷史評價
馬克思說:“我們的產(chǎn)品都是反映我們本質(zhì)的鏡子?!雹芩?,對作曲家的評價,關鍵是對其對象化了的“產(chǎn)品”的評價。又因為歷史評價是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給予對象以成就和貢獻的定位,關鍵在于判定對象為歷史發(fā)展提供了什么。因此,對作曲家的歷史評價說到底是把作曲家的作品放入歷史中進行觀照,判斷其為歷史發(fā)展提供了什么,從而實現(xiàn)對“人”的歷史評價。
從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角度看,新中國動畫電影起步可追溯至1947年的《皇帝夢》(陳波兒導演)。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原東北電影制片廠的美術片組遷至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班子,特偉任組長,開始了新中國動畫電影及其音樂的豐富而有限的探索時期(1949年—1956年)。吳應炬于1955年來到該美術片組專職作曲,并以《我知道》等幾部影片音樂創(chuàng)作奠定自己的基礎。1957年上海電影制片廠體制改革,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正式成立,特偉任廠長,吳應炬擔任該廠作曲組組長,開始了促進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的新歷程。1958年以后,吳應炬的音樂創(chuàng)作從第一部鬧劇性動畫片《過猴山》、第一部中國動畫學派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第一部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一部完全用電子樂器配樂的動畫片《人參果》(1982)等等,一部部動畫電影所擁有的“第一”屬性,充分說明了吳應炬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于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的突出意義和重要地位。不僅如此,他的動畫電影音樂也超越自身,被廣泛關注及運用。插曲《草原贊歌》就被作曲家吳祖強、王燕樵和琵琶演奏家劉德海作為素材創(chuàng)作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1972年),深受聽眾喜愛,并載入史冊⑤。因此,他的動畫電影音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
一種優(yōu)點的凸顯常伴隨著對另一種優(yōu)點的遮蔽,走向自身矛盾存在的對立面,成為歷史的局限。吳應炬在42年的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中,在彰顯自身音樂民族民間性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自身音樂交響性的發(fā)揮。當然,因為吳應炬主要是在新中國30年時期從事動畫音樂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所以,該局限性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
一言以蔽之,吳應炬始終如一地高度自覺于動畫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服務于祖國和人民,把熱愛祖國作為創(chuàng)作的底情感,把“紅色觀禮證”⑥那人生最美好的記憶作為自身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動力,以簡潔的筆法、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動畫電影音樂。他把充滿“心靈的真誠和微笑”的動畫音樂融合于動畫電影之中,送給“中國”、送給“世界”,為中國動畫電影及其音樂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是新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的奠基人,是畢生于中國動畫電影音樂事業(yè)的作曲家。
①2003年記者采訪筆錄,吳應炬夫人羅允豐提供。
②特偉《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向美術電影的高峰進軍》[N],《解放日報》,1960年5月30日第5版。
③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第159—160頁。
④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Z],中共中央馬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4頁。
⑤該觀點在汪毓和編著的《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現(xiàn)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頁)、梁茂春著的《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180頁)、居其宏著的《新中國音樂史》(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頁)等專著中都有論述。
⑥吳應炬《一張紅色觀禮證》[N],《新民晚報》,1964年9月15日?!凹t色觀禮證”指的是1963年吳應炬應邀參加北京建國14周年的國慶典禮時的證件。憑著這證件,吳應炬在天安門城樓旁的觀禮臺上,感受了1963年的國慶盛典。
程興旺南昌陸軍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于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