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各類智庫大部分是官方和半官方的大學附屬型智庫,往往成為政府政策的宣傳者和詮釋者,很難提出具有質疑精神的意見建議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儲備性政策”。
日前,2009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這樣高規(guī)格的全球智庫峰會。智庫是專業(yè)從事決策與政策研究、咨詢、建議的新興非營利性機構,在現(xiàn)代社會對推動政府的決策科學化、公共政策完善作用不可或缺,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缎戮﹫蟆份d王輝耀文章說,媒體估計中國各類智庫已達到2000家,數(shù)量甚至超過美國,但在民間性、獨立性、國際化三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說,中國歷史上并不缺乏官辦的東方式“智庫”以及為個人包括帝王服務的“智囊團”。但是,有公共性質的現(xiàn)代智庫卻是西方的產(chǎn)物。中國目前的各類智庫大部分是官方和半官方的大學附屬型智庫。由于官辦智庫的特點,例如研究資金來源于政府,研究者屬于政府終身公務員編制,工資和職位由政府決定等,智庫往往成為政府政策的宣傳者和詮釋者,很難提出具有質疑精神的意見建議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儲備性政策”。隨著中國日漸融入全球化當中并具有廣泛海外利益的背景,中國智庫也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在國際上爭奪話語權,建立自己的公信力。然而,且不談像美國的智庫那樣來到中國本土發(fā)展以及展開對中國國情的研究,即使在朝核六方會談這樣與中國有關,以及提議成立超主權貨幣概念這樣由中國政府發(fā)起的重大話題當中,中國的智庫都處于“集體失聲”的狀態(tài),這不能不令人憂慮。中國要大國崛起,要輸出軟實力,就必然需要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