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我們以為觀眾進劇場看戲是來看哲學、看藝術,但其實,他們是來看自己的欲望。
2009年夏日的廣州,黃花崗劇院內熱鬧非凡,已經是深夜12點了,可是數(shù)以千計的觀眾卻依然不愿離去。就在半個小時前,一場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好戲剛剛落幕。舞臺上,主演張艾嘉、王耀慶、鄭元暢等人明顯還帶著演出過后的一絲興奮,他們坐在臺上,穿著舞臺角色的服裝,而此刻扮演的卻是自己,一場“加演”的觀眾見面會才剛剛開始。忽然,掌聲雷動,跳躍著走出一個清瘦優(yōu)雅的男人,短發(fā)、牛仔褲、T恤衫,好似一個大男孩。他就是這出舞臺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的導演——林奕華。自南國的深圳啟程,到南國的廣州結束,《生活與生存》為期7個多月的37場巡演在全國火爆了一回,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如今,它最終回到了當初的起點。出乎意料的是,作為巡演最后一站,廣州堪稱此輪巡演中條件設施最差的一站,漏水的劇場、濕透的道具,當然,更糟糕的還有那30多攝氏度的高溫天氣與數(shù)千人大劇場內的冷氣不足……然而意料之中的,依舊是熱浪般的人潮,以及high翻天的熱情。
自去年11月此劇在深圳首演后,《生活與生存》已然走過了中國和東南亞多座城市。此次作為第二輪演出,自然與第一輪有很大的不同,“像做電影一樣進行了新的剪接,讓節(jié)奏變得更為緊湊,演員的配合也更好了。觀眾看到的是更為成熟的作品?!绷洲热A充滿自信地對記者說道,而在一旁的編劇兼主演張艾嘉則幽默地“補充”道:“其實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都比以前胖了。”說罷,充滿著默契的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在“生活與生存”這一看似寬宏的命題之下,素有“鬼才”之稱的林奕華卻出其不意地以“時尚”為外衣,用“笑中有淚”的敘事手法,深刻而幽默地解構了當代職場的一個個漩渦。劇中,飾演公司CEO的張艾嘉與同事、情人、敵人一一交手過招,牢牢掌控著生命中的三個男人——20歲初出茅廬的下屬鄭元暢、30歲的情人助理王耀慶、40歲的前夫總裁朱宏章。從表面上看,該劇主要表現(xiàn)了都市上班族光鮮、優(yōu)雅的辦公室生活,而在華麗外表的背后,整個故事實際上始終在探尋當代人內心深處最隱秘的精神世界,圍繞著權力、金錢、愛情、欲望,血淋淋地揭開了都市白領為生存而背棄靈魂的心靈傷疤,因而在很多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13位來自臺灣的演員在一幕幕好戲中大展身手?!斑@13個角色都很有代表性,包括底層員工、骨干員工、公司中層等等,可以看作是職場中一個人向上奮斗的各個階段。自然,每一個角色中都會有我們自己的影子。”
不舍得說再見
如果說《生活與生存》是一個閃爍著耀眼星光的華麗鉆石,那么張艾嘉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自稱“張迷”的林奕華花了整整7年時間的等待,才最終得償所愿,與偶像張艾嘉有了這度精彩的合作。無論臺前幕后,林奕華從不吝嗇對張姐充滿敬佩的溢美之詞,他甚至多次直言張艾嘉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她像是都市風景中一座地標式的、多元化的高層建筑,總是開放新的空間給尚未與她合作的藝術家。很幸運,我便是在這座‘城市地標中找到生命力的人之一?!睂τ趶埌卧谂_上游刃有余、入木三分的表演,做了幾十年舞臺劇的林奕華更是贊不絕口:“很少女演員有張姐這樣的能耐,你不會覺得她需要演,她在劇中面對自己的情人、前夫、助理,總能很好地把握距離。”不要看兩人關系如此親密默契,事實上,在合作的過程中,張艾嘉與林奕華也曾經歷過多次“暴風驟雨”——當該劇結束第一輪巡演進行修改后,作為劇作者的張艾嘉不斷地對林奕華說“這段可以拿走,那段可以不要”,而對此劇充滿感情的林奕華卻堅持通通不丟,為了如何更好地裁切劇本,兩人甚至一直爭論到凌晨兩點,最終互相做了妥協(xié)。
“演舞臺劇最大的問題是會上癮。雖然我是隔了20年再登舞臺,但我對它的喜愛一直都在。舞臺劇給你的感覺就是赤裸裸的,很直接也很考驗功夫,特別是遇到王耀慶這樣好的對手,讓我一直很享受。但畢竟我是電影導演,還是會回到那個‘老辦公室。我無法想象演完那15場之后,我會有多么的失落。上了快一年的‘班,真的已經上癮。”面對最后一場演出后互相擁抱、哭泣著的演員,最為年長的張艾嘉同樣心存不舍,一年多來的朝夕相處,讓56歲的她無時無刻不感到這群來自臺灣的可愛的青年戲劇人“就仿佛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待今年7月最后一輪的香港演出結束后,張艾嘉就將回到自己的老本行——“電影”中去了。因此,對于她而言,如今的每一場的演出,都仿佛是一場華麗盛宴的謝幕,可誰也舍不得說“再見”。
在戲劇中發(fā)現(xiàn)自己
就在廣州的最后一場演出結束后,素來以知性女子示人的張艾嘉花了很大的感情與筆墨,為林奕華這位愉快的合作者寫了一封信:“當我們坐在臺上,愉快地討論著如此嚴肅的舞臺劇,觀眾是否會買票?似乎我已無法給你一個最誠實的答案,只能告訴你:就算只有八個觀眾,我也照演。那也是我用一個霸氣的態(tài)度主宰著自己。其實,除了god之外,誰有所有的答案?活得越久,見得越多,越不敢說自己什么都懂。生存中的生活,是要我們繼續(xù)地在生存中生活著吧!感謝你給了我一次機會去深入了解——人原來就是在現(xiàn)實和不可缺少一方的情況下走完一生?!?/p>
無獨有偶,被林奕華稱贊為“搞怪招笑層出不窮”的偶像明星鄭元暢,作為該劇的主演之一,也在廣州最后一夜的演出后給林奕華寫了一封充滿感情的信。在信中,鄭元暢用華麗的語言感謝林奕華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獨特的優(yōu)點”,使得他有機會在這次演出中學到很多。同時,對于林奕華,鄭元暢也有著別樣深刻細膩的獨到理解:“你的作品寫到大人與小孩,還有性別特質,以及反映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盲點。很多人問我,林奕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他應該是一首后青春期的詩吧。有著赤子之心,成熟和睿智,離小孩不遠,離大人很近。在這種具有沖突美感的時期,詩總能在簡短的文字中有無限的含義與想象空間。你常說,演員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你何嘗不是一本厚厚的詩集呢?”
的確,第一次出演舞臺劇,鄭元暢就被大家稱贊表現(xiàn)不俗,對此林奕華也頗為滿意:“很開心元暢沒有讓我失望,在一年多的演出過程中,我始終看見他在進步。當初在找他演戲以前,我并沒有看過他那部出名的《惡作劇之吻》,只看過《安室愛美惠》,當時就覺得他有種特殊的喜感。我是一個對喜劇感情很深的導演,原以為把他、張姐、王耀慶三個活寶放到一起,會湊成一部大喜劇,想不到最后做出的卻是笑中帶淚?!彼绱私庾x兩位男主角,“王耀慶看起來很man(男子漢),其實很boy(小男孩);元暢恰好相反,看起來很boy,其實很man。他在劇中依然是boy的感覺,有機會我會讓大家看到他很man的一面?!?/p>
一個時代的欲望圖騰
當然,對于《生活與生存》,也有質疑聲:林奕華的舞臺作品為什么總是喜愛用明星?從吳彥祖、陳綺貞、梁詠琪到許茹蕓、張艾嘉、鄭元暢,幾乎所有的舞臺劇作品都會有明星的蹤影。關于“非常林奕華”屬于商業(yè)性還是藝術性,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
對此,林奕華習以為常:“為什么要用鄭元暢等人?因為在我看來,這些人他不是明星,他是一個時代的欲望圖騰,欲望圖騰就能吸引到很多人把欲望投射到他身上,他們能夠反映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用明星是要符合我們這部戲,符合現(xiàn)在這個階段我想達到的目標,想表達的東西?!痹诹洲热A的眼中,明星未必是吸引觀眾走進劇場的最佳手段,“我反對把明星歸類成為都是同一種人,而且,不是只有我去選擇明星,明星也會選擇我,今天我要多少明星他們都不愿意來,也有明星要進來,但如果我覺得角色不適合他的話,我會說這不是時候,所以,這是互相的挑選,互相的觀察,其實還是一種靈性的互動,不單純只是一種商業(yè)的計算,我和張姐7年的準備與等待就是最好的證明?!?/p>
“香港那些做學問的人其實很多不管你怎么做,到最后他還是說你只不過是商業(yè)化,你把劇場帶到了商業(yè)化里面。在他們看來,有明星等于商業(yè),商業(yè)就等于只是噱頭,噱頭就等于作品沒有內容,沒有內容就代表制作方只是要賺錢。但是他們不會拿這樣的一條方程式去度量外國的模式,外國一樣有很多明星去演話劇啊,外國一樣有很多商業(yè)的行為,比如百老匯、倫敦的西區(qū),大家在看到它們的時候,不會覺得這是明星、炒作,說不定他還去膜拜,那為什么會有雙重標準呢?在我看來,戲劇作為一個廣大的傳播方式,我們才剛起步,所以才會引來那么不了解的眼光。”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林奕華請明星演話劇是在獨立話劇的壓力下找出路”。對這一說法,林奕華同樣給予了正面反駁:“其實明星對藝術并不構成傷害,他們?yōu)榱艘粓鲅莩觯魏蔚钠胀ㄑ輪T都一樣,同樣要經過不斷的排練、努力,最后才能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笔聦嵣希餍且埠?,商業(yè)也罷,在林奕華看來:“我們以為觀眾進劇場看戲是來看哲學、看藝術,但其實,他們是來看自己的欲望??赡茉谝怀鰬蚶?,你看的并不是主角,而是會挑你想看的人關注,這個人就是你欲望中的自己?!爆F(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對自己在社會中角色的建構氛圍都很窄,甚至還有很多心理束縛,因而表面最排斥的往往卻是心底最喜歡的。又因為怕冒險,想安全,所以會隱藏欲望。而在劇場,舞臺作品就是讓人們有了直面自己欲望、禁忌和尷尬的機會。
在不久的將來,一出名為《遠大前程》的舞臺劇將作為香港政府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選送的參展作品登上內地的舞臺,在這出主題為“從建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如何令城市擁有未來”的作品中,林奕華將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邀請另兩位家喻戶曉的明星——劉若英和詹瑞文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