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薩
議會大廈里看不到虎視眈眈的警察,沒有神秘感和崇敬心,只有親切、舒適、自然之感。國家的機(jī)要和絕密之地居然開辟成世人皆可免費參觀的旅游景點,這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
5月10日,坐落在堪培拉國會山上的巨大圓形建筑——澳大利亞議會大廈——迎來建筑落成20周年慶典。
如果你想來看看議員們參政議政的議事大廳,窺視一下總理的辦公室,不需鑲著金邊的請柬,也不需買門票的零錢,只需備好一雙舒適鞋子就行。里面太大,要讓你走到腿酸為止。
這座耗資11億澳元修建的大廈是1980年動工、1988年竣工的。1988年5月9日這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來堪培拉參加落成典禮。
我總是驚嘆于澳大利亞人的開闊胸襟。試想一下,早在100年前,澳大利亞人決定在一個叫堪培拉的小山村建設(shè)首都時,竟然向全世界的設(shè)計師發(fā)出邀請,擇優(yōu)選取方案。最后美國芝加哥一位名叫格里芬的設(shè)計師中舉。為紀(jì)念這位設(shè)計師,堪培拉人后來在市中心修建一個湖,就以格里芬命名,讓這位美國人永垂不朽。同樣,1978年澳大利亞決定在離老國會大廈數(shù)百米的山頂興建新國會大廈時,也采取國際招標(biāo)的辦法,結(jié)果在28個國家的329件參賽作品中,意大利人羅瑪爾多·久爾戈拉的設(shè)計方案脫穎而出。
這個巨大的圓形建筑的確氣度不凡,可以說是建筑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之作。大廈的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有4700間辦公室。初到此地的人都有陷入迷宮之感。整個建筑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廈頂端的三角形不銹鋼旗桿,高達(dá)81米,直插云霄。
“議會大廈”,顧名思義,是議員們開會議政之地。但它又不僅僅是議員們的會議室,陸克文總理的辦公室就在這里,副總理、議長和各位部長也都有自己的辦公室。所以這里實際上是整個國家的最高決策中心。
機(jī)要之地,是的;敬畏之心?沒有。
你是澳大利亞公民?可以隨時來這里坐坐。你是外國游客?歡迎過來免費參觀。地下停車庫也一律免費停車。雖然議員和部長的辦公區(qū)是“禁地”,但在可參觀的部分,你可以隨意走動,還能登上屋頂,放眼周圍美景,飽覽湖光山色。如果適逢議會開會,參觀者還可坐下旁聽,親眼目睹議員們唇槍舌箭,體會澳大利亞的政治運作。
在議會大廈屋頂草坪上放肆地走動和四處拍照,讓我這位異鄉(xiāng)客居然有了一種主人公的感覺。大廈里看不到虎視眈眈的警察,沒有神秘感和崇敬心,只有親切、舒適、自然之感。國家的機(jī)要和絕密之地居然開辟成世人皆可免費參觀的旅游景點,這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
參議員史特拉說,他1987年來參觀尚未完全竣工的大樓時,對政治并無半點興趣。后來又來過幾次,是這里的隨和、平靜和溫馨讓他產(chǎn)生了希望有朝一日來這里開會的想法。經(jīng)過18年努力,他最終成為一名議員,定期在這里討論國家大事。這是否就是大廈的魅力所在?
久爾戈拉作為嘉賓在20年后重新來到自己設(shè)計的大廈前。他說,當(dāng)時他設(shè)計時就是想讓這個巨大的辦公樓成為普通人可以隨處走動的地方,成為人們的歇腳地,而不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藝術(shù)品。
20年的歷史足以讓久爾戈拉感到欣慰。無論從建筑本身的精巧與大氣,還是作為決策機(jī)構(gòu)的政治功能,議會大廈都已成為全國的標(biāo)志性建筑。但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圍墻的建筑,從啟用的第一天起就對公眾免費開放,沒有一天停止過接待八方游客,沒有一天讓人們掃興而歸。
眾議院議長哈利·簡金森在5月10日紀(jì)念日時對媒體說的一番話,很令我感動。他說,今天紀(jì)念議會大廈落成20周年,不搞什么慶?;顒?。如果要慶祝的話,那就是為那些設(shè)計和建設(shè)這座大廈的人舉行慶祝,慶祝他們的辛勤努力和勞動成果。
在嘉賓的行列里,能看到1000名參與當(dāng)時施工建設(shè)的建筑工人。他們多數(shù)都已年過半百或已退休。這天重返故地,他們不甚感慨,喜上眉梢。
看著他們的笑臉,我覺得,這座漂亮的議會大廈,是座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