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若水
《身為人母》(《Little children》)
導演:托德·菲爾德
主演:凱特·溫斯萊特、珍妮佛·康納莉、帕特里克·威爾遜、格雷格·艾德爾曼
國家:美國
看引進影片的最大弊病就是翻譯過來的中文名字與原本的名字在意義上有很大差異,甚至是無法表達電影的主題,《身為人母》毫無疑問也中了招。乍看之下,腦中想象的情節(jié)應是一個偉大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捍衛(wèi)自己的親情做的一系列行為。結(jié)果偏偏不是,影片反映的是身為父母的大人,種種行為中的孩子個性。
凱特·溫斯萊特自從演了《TITANIC》后聲名大震,偶爾出演的影片中她都很少再以顯現(xiàn)她美貌和身材的角色與觀眾見面。在這部影片中,凱特是穿著背帶牛仔褲,頭發(fā)蓬松凌亂,粗枝大葉的后媽,她的性格甚至有些像假小子。
影片中看似十分和諧的社區(qū)里,其實還有戀童癖的男人,以及因錯殺孩子而被解雇的警察。當然,凱特扮演的母親Sarah和帕特里克·威爾遜扮演的父親Brad也居住在看似和諧的社區(qū)里。
這位父親初次出現(xiàn)在Sarah的視線里,是工作日帶著兒子從一眾婦人面前走過,那時的他,對于她來說,不過是鄰居太太口中的模范爸爸,是所有太太的夢中情人。大家遠遠看著這個帥氣干凈的男人,鐘情留在心中,顧忌著在孩子面前的形象,顧忌著自己身為人婦的尊嚴,沒人接近他,沒人敢上前瀟灑地打個招呼。是Sarah,寡言少語的文學碩士,為了一個賭約,莫明其妙上前打了招呼,要了擁抱,稀里糊涂地在眾人面前吻上了。兩個本是陌生人的吻,在各自平靜乏味的生活里猶如砸下一顆小石子,激起水波蕩漾,一層一層,后幾日的生活里,那個薄吻的場面見縫插針地涌入彼此腦海。還能有著如何的發(fā)展呢?在孩子面前,在艷陽高照的泳池邊,在綠油油的晴空草地上,在社區(qū)歡快的千秋旁……他們這樣偷情著,壓抑著,但又有著肆無忌憚的快樂,縱然他們品嘗的何嘗只有欲望。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給偷情也找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可以,那只能怪罪于視Sarah而不見、沉迷于色情網(wǎng)站的老公,和處處強勢又逼著Brad去考司法考試的老婆??晌也辉赴堰@理由灌輸給他們。不止于偷情的,是他們暗藏在內(nèi)心孩子般希望自由和寬厚的童心,是現(xiàn)實與精神世界的巨大落差,在倫理道德中掙扎的到底是現(xiàn)實中的人們,還是精神世界中惡魔般的自己呢?
所有人都希望在犯錯后能夠不被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三角關(guān)系還是四角關(guān)系,都可以維持著這種莫名的平衡。不過,現(xiàn)實的世界是總有它自己的守恒定律的。于是注定有了那個他們決定私奔的夜晚,也注定了戀童癖的男子挑起所有事端,結(jié)束了所有的隱藏秘密。當Sarah在深夜尋回失蹤的女兒,才猛然驚醒,有什么比靜靜陪在女兒身邊更能讓她安心的事呢,也是此時她才明白,這些家長,放縱了自己內(nèi)心孩子一面的沖動,悖逆了常規(guī)的生活軌道,尋求跟自己、跟生活的斗爭,終究失敗了。
大抵人生便是如此了,這部平靜悠遠的影片并不是要帶給我們消極。我想,它要訴說的是,在迷茫不知所措時,在一股腦兒沖動不計后果去做一件事時,你是否明白了你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和真正讓你安心的人和物。當你平和地回顧那看似瘋狂的行徑時,從臉龐緩緩落下的淚水中才不會飽含著悔恨,而是欣慰。以及,那么多那么多,你身邊潛藏著默默無聲的各種美好。
責任編輯:思斯sisid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