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說起來是個傳奇。
在江蘇讀中專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座的同學,老實巴交的。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了一家百貨商店當會計,后來不知怎么回事,會計都沒得當了,到柜臺當起了營業(yè)員。
前段時間我再聯(lián)系他時,電話不通了。輾轉了幾個同學,卻告訴我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已調(diào)進縣委辦公室,已經(jīng)當上了辦公室副主任。從商店柜臺營業(yè)員到政府官員,這個角色變化太大了,這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人驚訝的事。
原來,三年前,當?shù)氐目h委書記陪同一位副省長走訪商貿(mào)企業(yè),商店里來了大領導,經(jīng)理非常重視,想拍一些照片。想來想去,想到了這位愛好寫作,愛好攝影的營業(yè)員。
縣委書記和副省長到達后,他就不停地拍,他那努力的樣子引起了縣委書記的注意。
后來經(jīng)理就把他拍的幾百張照片中選出的一張放大,掛在了會議室里。這個世界上肯定存在偶然。過了一段時間,商店的那間會議室里又舉行了一個會議,有位記者拍了一張會議照片,背景里出現(xiàn)了那張放大的照片。報紙登出來之后,報社就接到了縣委辦公室的電話,詢問照片中那張背景照片拍攝者是誰,后來就查到了他。
報社領導匯報上去之后,縣委書記對當初那個不停按快門的人還有印象,覺得這個人工作認真,攝影水平非常不錯。當時縣政府里正好缺一個專職攝影的,有了領導的賞識,他就進了縣政府大院,成為一個合同制的編外人員。
他在縣委大院里工作了兩年,出了不少好作品??h里的主要領導對他的攝影水平十分滿意,因為他總是能抓拍到一個人最為傳神的地方。
后來,縣委書記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他寫的一些作品,縣委書記十分欣賞他的文氣。剛好那年公務員考試,他順利考上了,他正式調(diào)進了縣委辦公室,他扎實的文字功底和兩年多的政府機構的歷練,讓他如魚得水,他寫的發(fā)言稿、調(diào)研文章深得縣委書記的肯定,不久,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委辦公室副主任。他非常勝任這個職位,前程一片光明。
他的成長過程似乎充滿了偶然。但仔細去想,他能從一個營業(yè)員變身為一位出色的公務員,并不是因為縣委書記的賞識,而是他的永不懈怠的性格促成的。
這位同學離奇的成長經(jīng)歷,讓我想起另外一個人。我結交杭州《都市快報》的一位攝影記者,他叫傅擁軍。這位年輕人沒有大學文憑,在浙西一個小縣城里工作。當年《都市快報》招攝影記者,愛好攝影的他寄來了作品,被報社老總慧眼識珠。《都市快報》當時人才濟濟,這樣一個來自小地方,沒有科班訓練過的人,能干出什么成績。但傅擁軍讓人刮目相看,他進報社幾年,拍攝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在國內(nèi)國際新聞攝影大獎中屢屢得獎。
許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一只丑小鴨是如何變鳳凰的?但我深知其中非常簡單的“奧妙”。
前年夏天,我到杭州日報大樓里聽一個講座,講課的是一位大學教授,外面酷熱難耐,里面空調(diào)涼風宜人,大家昏昏欲睡。但我發(fā)現(xiàn)一個人,端著一個黑色的大照相機,“咔嚓、咔嚓”地拍著,講座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他就在會場里輕輕地走著,一邊“咔嚓”著。
講座結束后,我向人打聽這個拍照的人是誰,那人告訴我:“他叫傅擁軍?!?/p>
我就明白了他為什么會出那么多的優(yōu)秀作品,一個連枯燥的講座也不放棄找角度拍攝的記者,怎么可能不成功呢?我也是一位新聞從業(yè)者,看過不少記者在會場上打瞌睡,在發(fā)短信,或者中途溜號,為什么有的記者下筆千鈞,文字讀來讓人拍案叫絕,有的干巴巴味同嚼蠟,有的干了一輩子記者,都寫不出一篇讓人記住的稿子。
其實,成功沒有任何偶然。
選自《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