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珍
化學是初三學生的一門新課程。剛開始學習化學時,許多學生對化學認識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選擇不對,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比較吃力,不能及時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學習受到挫折。所以,教師的教學,最為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教師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艱苦的過程,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很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初中化學所學的主要是基礎知識,比較零碎,還沒有呈現(xiàn)明顯的規(guī)律,學習起來感到比較繁瑣,尤其是隨著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知識及抽象的元素知識、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化學計算的逐步出現(xiàn),慢慢就有些學生感到學習困難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將學習的基礎知識牢牢記住,而僅僅停留在能聽懂、聽明白的層次,遇到疑難問題也沒有及時去解決,造成難點累加后更難突破。所以,教師要在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基礎上,注意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學習毅力,使學生能記好、記牢學過的知識,遇到疑難問題及時努力去克服。同時指導學生根據(jù)化學學科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興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會孜孜以求。所以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加工處理,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將知識表達出來。在課堂上要盡量安排如“空中生煙”(用兩根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燈”、“白酒變牛奶”、“變色龍”等這些有趣生動的實驗來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把精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感嘆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思考為什么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學生化學成績落后往往是因為缺乏獲取化學知識過程中的“聽、說、讀、寫、算、推理”等學習能力,要使學生能越過學習障礙,獲得學習成功,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堂學習一定要抓好“參與、思考、提問、記筆記、做隨堂練習”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精力、認真思考問題,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去參與教學活動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課堂上學生一定要緊跟老師思路,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動腦思考、提出問題,然后注意與同學合作,善于和老師、同學交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只有緊跟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探究活動的中心人物,才能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率。為了促進學生的參與,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寓教于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要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地“聽”課。要改變課改前那種“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急忙地抄寫,盲目地記錄,結果什么都不懂”的狀況,就要注重訓練學生把“聽”和“想”結合起來,在聽老師講課時,在聽同學匯報實驗現(xiàn)象,講實驗設計思路,聽同學分析問題和提出好的解題方法時,要多想想老師為什么這么講,這樣講是想告訴我們些什么,同學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長處。
要培養(yǎng)學生“記”的能力。學生上課時能勾畫重點內(nèi)容、記錄關鍵語句,課后再去整理,則有助于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要教會學生記什么。一是記授課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二是記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和有疑問的內(nèi)容,記下來后,便于課后請教老師和同學,與老師商榷。三是記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或者自己解題的閃光點,這對于啟迪思維,開闊視野,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四是記老師的課后總結或者是同學的課后反思,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的內(nèi)容。掌握重點及找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融會貫通所學內(nèi)容都大有好處。
要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薄弱的表現(xiàn),是不會用化學學科的語言去答題。在上課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在語感的感受中體會語言表達。通過與老師、同學交流討論,通過描述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進行課堂后的小結時,可由學生代替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重點、難點,然后教師給予糾正和補充,這樣不僅使學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化學教材的編寫比較精簡,特別是定理和概念,沒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對于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圖的閱讀,要引導學生閱讀實驗內(nèi)容、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實驗裝置圖的原理、實驗要求的條件、實驗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然后回答:實驗原理和實驗結論是什么?如何解釋實驗中的各種化學現(xiàn)象?實驗圖的閱讀必須與實驗的操作結合起來,閱讀教材要與觀察實驗現(xiàn)象結合起來。
要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初中化學書寫有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符號、化合價、原子個數(shù)、分子個數(shù)等的書寫,要求學生要能分清各種符號,書寫要規(guī)范,大小寫要弄清楚。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與推理的能力?;瘜W的運算有其特點,初中化學計算難度不大,但需要在理解化學含義的基礎上去完成。如計算化學式中各元素的質(zhì)量比,因為各元素的質(zhì)量比=(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所以學生首先要弄清楚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各小數(shù)字所表示的含義,弄清a個x原子和b個Y原子質(zhì)量比為多少、相對原子質(zhì)量等內(nèi)容。
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做練習的習慣。教師要經(jīng)常抽樣檢查學生的練習冊,適當給學生一定的壓力是必要的。同時組織學習小組,由組長檢查同學練習完成的情況并做好記錄,呈報給老師。教師還要經(jīng)常地表揚學生,特別是能及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無論多么頑皮的學生,無論多么冷漠的學生,其內(nèi)心深處都是希望被別人賞識的。當他們的行為得到贊揚、鼓勵和肯定時,他們就會不斷地朝著這個良好行為的方向發(fā)展,他們的行為自然而然地成為良好的習慣。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讀不懂題、看漏了題、看錯了題特別是看漏看錯題目中的關鍵字詞等限制條件,這些都是審題能力缺乏的表現(xiàn)。教師要通過在日常練習中多設置一些障礙點,有意讓學生經(jīng)受挫折來提高其審題能力。審題一般包括如下步驟:(1)默讀題干與問題;(2)找出題眼畫記號;(3)聯(lián)系題目主干信息之間、題干與問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分析已知條件和待解決問題之間缺什么“橋梁”;(4)挖掘題目中的隱含信息,要回答的問題往往對理解題目具有啟示作用。審題能力的提高不能僅靠聽教師的講解,更應該靠學生長期的審題實踐。在教學中應訓練學生應用以上的步驟獨立審題、獨立分析、獨立求解。如果自己的答案與書上給出的參考答案不一致,不要馬上否定自己的答案,而要從審題上開始細心檢查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解答過程。
總之,教師特別要抓好初三年級化學入門的起步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學生盡快地學會學習化學,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
(責編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