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圖水
在中國當下地方政壇上,仇和以個性官員和鐵腕政風而聞名。如果說先前讓開會打瞌睡官員罷官及公開官員電話號碼等舉措。折射的是他整肅官風的鐵腕風格,如今,讓招商不力官員離崗則彰顯其官員績效考評的鐵腕政風。
今年1月,昆明市委書記仇和欣慰地稱,剛剛過去的一年很不平凡,昆明發(fā)展呈現(xiàn)“兩高、兩多”,“中國省會十大活力城市”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榮當之無愧。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昆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我代表市委,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昆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將在2009年全力以赴,將昆明建設得更好、更美?!背鸷驼f。
不知不覺間,仇和主政昆明一年有余。
顛覆官場傳統(tǒng)行政模式
仇和最近一次引起是非爭議,是春節(jié)長假過后的昆明市第一次全市性會議。2月份。昆明市表彰招商引資先進,去年表現(xiàn)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表彰,與此同時,招商不力的相關單位和直接責任人不同程度受到處罰。
據(jù)悉,當天蘭州招商分局、沈陽招商分局、佛山招商分局等6個招商分局局長因“招商不力”,被“誡勉談話”,市園林局局長等7名主要負責人被責令離崗招商。受處罰最重的,是民政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無錫招商分局局長)胡華林,因內(nèi)外資雙項均未完成年度指標的60%,被免職。昆明市委書記仇和在會上指出,招商引資是第一政績。
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給單位下達招商引資任務,層層分解規(guī)定必須完成,這樣的做法在全國并不少見。老實說,以招商引資作為官員政績考核指標并不斷提高其權重,是否科學適當是有爭議的。然而,中國太大,各地情況不一,要不要以招商引資作為官員政績考核指標又是個不好強求一律的施政思路和發(fā)展路徑問題。而且,只要符合科學的發(fā)展觀,地方官員就盡可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犯不著在乎旁人怎么說,旁人不復無謂爭論亦罷。
令人關注的是仇和。在中國當下地方政壇上,仇和是以個性官員和鐵腕政風出名的。如果說先前讓開會打瞌睡官員罷官及公開官員電話號碼等舉措,折射的是他整肅官風的鐵腕風格,讓招商不力官員離崗則彰顯其官員績效考評的鐵腕政風。而且,由向飄浮慵懶官風開刀到嚴苛官員績效考評,體現(xiàn)了他鐵腕政風的深入持久和風格慣性。
所謂的仇和鐵腕政風深入持久在官員招商不力被責令離崗這件事上,至少表現(xiàn)有三。其一,真考評。其二,真激勵。其三,真兌現(xiàn)。昆明市2009年招商引資動員大會上可謂獎懲分明,產(chǎn)生了“對做出顯著成績者重獎重用重得讓人眼紅心動,對庸碌無為妨礙經(jīng)濟工作全局者嚴懲嚴罰嚴得使其坐立不安”的雙向激勵力。
無疑,在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jīng)濟負面影響愈益顯現(xiàn)的當下情勢下,在促發(fā)展保增長保就業(yè)任務空前繁重的非常時期,仇和在官員招商不力被責令離崗中顯示出持續(xù)推進愈益嚴厲的鐵腕政風。
至今人們還記得仇和的那句履新“名言”:“我到昆明工作人地兩疏,與大家無親無故,從未共事,與大家無恩無怨,只身一人,也無牽無掛,工作一定能無私無畏?!?/p>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到春城履新。
從公布領導千部辦公電話和職務分工,“一把手”公開作出服務承諾,到行政審批時間壓縮一半;從“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察倒逼落實”的“倒逼法”,到昆明市委向社會作出“八個百分之百”的承諾,這些措施徹底顛覆昆明官場傳統(tǒng)行政模式;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異類”官員仇和……
仇和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給溫吞已久的昆明官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一位市委常委說:“凌晨我才接到仇書記的工作安排,早晨6點半他又來電話,他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這種敬業(yè)精神令人佩服!”一位基層官員說,如今不像以前那樣辦事四平八穩(wěn)了,加班加點,晚上經(jīng)常開會,有時甚至到凌晨1時,“當官累啊,以前嫌官小,現(xiàn)在嫌官大,官越大越辛苦,責任越大!”
云南省和昆明市的高級官員對仇和在昆明推行的新政頗多贊譽,官方、民間支持的聲音占據(jù)著輿論的主流。云南省省長秦光榮說,“我在省委常委會上說,省里一定要支持仇和!”
在云南最熱鬧的本土論壇彩龍社區(qū)里,還有一批仇和的“粉絲”團——“球(仇)迷”,“球(仇)迷”們將仇和捧為“網(wǎng)絡人氣之星”,他的聲音總能激起浪花,他的身影總能聚焦目光?!俺鹈浴眰儗ッ餍職庀蟮脑u價是:“軟綿綿的昆明來了硬梆梆的仇和?!?/p>
仇和為什么受重用
中國是一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家,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別是在官場,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諾諾之人。這種時候,如果偶有一兩個銳意進取敢做敢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輿論當作官場“異類”看待。
仇和就是這樣一個官場“異類”。仇和的施政歷程,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兩種極端評價集其一身:有人說他是酷吏。有人認他如青天;有人說他大搞政績工程,有人認為他顛覆了傳統(tǒng)經(jīng)濟發(fā)展的思路;有人怒斥他“簡直是胡鬧”,有人鼓勵他“大膽地試”……就像這次他把招商引資作為昆明的“第一政績”,把市政府弄成了一個大招商局,利用扣獎金、摘官帽逼迫屬下紛紛出去招商引資,肯定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在不少人看來,按仇和整肅官場風紀的凌厲性格,以及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他確實在當下的官場中不適合生存。因此,還在其任宿遷市委書記時,一些自以為深諳官場之道的人都不看好他的仕途,甚至還擔心他能否全身而退。
然而,仇和這樣一位在大家看來很個性的官員,在不到兩年的時間,竟然三級跳。可以說,仇和的仕途顛覆了很多人的預料。那么,仇和的升遷,透露出了一些什么信息,值得我們好好去體察呢?有評論認為,仇和的受重用,或可反映出在黨的干部評價體系和用人導向上的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趨向。
改革是一個突破舊體制、舊習慣、舊利益格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時需要冒極大風險。仇和的改革同樣存在風險,如果要上綱上線的話,完全可以給他扣帽子。事實上,一些人就認為仇和的某些做法違反了民主,侵犯了基本人權。
目前,我們的干部制度存在一個重大缺陷,這就是,它可以默認官員的無所作為,甚至難以覺察官員的假公濟私,中飽私囊,但對有作為、想作為的官員來說,又十分苛刻。從而造成在實際工作中,一有困難,大家就往體制上推,成為自己無所作為的一個借口,一塊“遮羞布”。不是講體制和制度問題不存在,但不解決體制和制度問題難道我們的官員就不要去做事了?顯然不是這樣。這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以什么態(tài)度看待困難和問題。想不想做事,為不為老百姓謀福利。想做事,要解決問題,就要敢闖敢冒。正如仇和所說,“腐敗我看有三種:第一種是貪
污,第二種是決策失誤造成經(jīng)濟損失,第三種是寧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證不出事,四平八穩(wěn),按年齡大小、皺紋多少、胡子長短排隊等提拔?!彼J為,后兩種比第一種造成的損失更大,更可惡。仇和的這個觀點當然可以討論,但真要想干事,總是有辦法的。
仇和本人就是最好的說明,比較而言,他從政并無特別優(yōu)越的背景之類,能從沭陽縣委書記一路攀升到省委常委,靠的就是真心為老百姓干實事謀發(fā)展。昆明市一位局級干部說,“仇書記對公務員要求嚴得幾近苛刻,但他對老百姓是真好?!?/p>
所以,仇和的受重用也折射出一種積極的用人導向:寧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爭議”干部,也不用“寧肯少干事,甚至不干事、千萬別出事”四平八穩(wěn)的“誤事”干部。它是對那種不做事不犯錯沒有爭議便可穩(wěn)穩(wěn)當當向上熬的用人規(guī)則的一個局部顛覆。
改革意味著矛盾和爭議,仇和能夠在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中矢志不渝地推進改革并取得成效,而中央對于有爭議的仇和也能夠放手重用,不但表明中央堅定進行改革的決心,而且意味著在當下的政治生態(tài)中,或要倡導一種“寬容改革者,善待失敗者,全面看待有爭議者”的社會氛圍。(綜合,《中國青年報》、《學習時報》等)
鏈接:最富爭議市委書記仇和談為官之道
“媒體仇和”和“公民仇和”當然有差異,而且有著巨大的差異?!懊襟w仇和”是一個中性的仇和,有銳意改革的一面,也有獨斷專行的一面。我想,媒體是沒有惡意的,也許只是出于文章表達的需要,有意無意間夸大乃至制造了某些沖突。他們表面上在寫我,實際上在寫中國,我只是他們借以透視中國改革和命運的一個象征,一個符號。所以,我的形象就不可能不符號化,一個符號化的形象難免會失真。
有人總結我的風格是三個字“急”、“大”、“狠”。確實,我比較“急”。為什么么?我曾經(jīng)作過這樣一個比喻:區(qū)域經(jīng)濟競爭的實質(zhì)是生產(chǎn)要素流向的競爭。在一定的區(qū)域內(nèi),生產(chǎn)要素就像倒一杯水,哪里低往哪里流。誰率先營造洼地效應,誰就能率先發(fā)展,形成先發(fā)效應,所以我比較“急”。為了搶占發(fā)展的先機,在區(qū)域競爭中,我做事向來崇尚“天黑趕路,天亮進城,領先一步,勝人一籌”。
至于說“大”,說的是我的改革力度“大”,指的是我不惜拿最為敏感的社會事業(yè)開刀。至于說“嚴”,可能是說我對干部要求“嚴”。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我不可能直接去指揮農(nóng)民該做什么,只有將發(fā)展的壓力傳導給我的下屬。正如你們看到的,10面來,我一次又一次將干部逼向書本,逼向市場,逼向基層、逼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