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本報特約記者 劉雅芳
美元上周兌主要貨幣全面下跌,接近五個月來最低點。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說,美元貶值對亞洲國家無異雪上加霜,迫使亞洲央行一邊抱怨一邊無奈撐起美元。
美國的零利率和巨額資產購買計劃是導致美元貶值的主要原因。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隨著美國預算赤字突破GDP的13%,無資金準備的債務達到GDP的4倍,美國利用全球儲備貨幣優(yōu)勢大量開具“欠條”的優(yōu)勢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外匯觀察家說,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和信心越來越弱,正大量拋售美元資產,美元的避險貨幣地位正在喪失,導致美元匯率急跌?!度A爾街日報》說,目前一些重量級策略師預計,未來幾周歐元兌美元可能還會上漲9%。
但也有分析認為,美元匯率難大跌,因為全球央行都會迫于無奈支撐美元。彭博社報道說,最近幾周來,許多亞洲央行開始出手大量買入美元,支撐美元匯率,抑制本幣升值。臺灣央行已經購買了3億美元以抑制臺幣升值速度;法國興業(yè)銀行透露,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將采取干預措施削弱本幣;韓聯社援引韓國財長上周的話說,政府將采取措施抑制韓元過快升值。國道富環(huán)球市場駐香港策略師埃文斯說,事實上,除日本央行外,亞洲各央行最近幾周都在出售本幣,購入美元。
路透社援引分析文章說,中國多次公開表示對美元、美債憂心忡忡,希望美國守諾維持美元與美債價值,但中國外匯管理機構購買美國國債還是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數量。其他亞洲央行同樣身陷類似境地,不得不硬撐美元。一方面,多數亞洲國家經濟靠出口拉動。經濟危機已經導致美歐需求下滑,美元貶值讓亞洲產品變得更昂貴,進一步影響出口。日本企業(yè)受打擊嚴重,過去12個月的日元升值讓日本出口商蒙受了巨額損失。日產汽車說,日元每升值1元,企業(yè)的利潤就減少110億日元,去年日產因為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高達2230億美元。弱勢美元同樣將拖累歐洲經濟復蘇,特別是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德國。另一方面,全球經濟近來出現復蘇跡象,若美元急挫,引發(fā)資金逃離美元資產,輕則美股大挫令市場氣氛逆轉,重則引爆新一波環(huán)球金融動蕩,可能延緩全球經濟回暖速度。因此亞洲央行明知增持美元要冒巨額損失風險,但仍不得不受美元“挾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