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芳 肖桂云 韋星宏 劉黔瑚 孔凡瑩
摘要 采用“3414”二次回歸設計,以氮、磷、鉀為供試因子,玉米產量為目標函數,對威寧高海拔地區(qū)不同肥力狀況玉米施肥數學模型進行研究,根據試驗結果最佳施肥技術方案是:氮465kg/hm2,五氧化二磷1 300kg/hm2,氧化鉀335kg/hm2,產量為811.1kg/667m2。
關鍵詞 玉米;“3414”施肥;肥效;高海拔山地;貴州威寧
中圖分類號 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5-0156-01
近年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在發(fā)達地區(qū)廣泛應用,已成為農業(yè)部重點農技推廣項目,而各地土壤肥力、栽培技術、品種特性等不盡相同,為探索高海拔地區(qū)不同肥力水平條件下測土配方產量效果,2008年在草海鎮(zhèn)小山片區(qū)進行了氮、磷、鉀、不同配比試驗,并對其產量與施肥量關系效應進行研究,以此構建施肥模型,校正施肥系數,為玉米專家系統(tǒng)的施肥決策提供數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塊選擇在威寧草海鎮(zhèn)白巖村一農戶田里,位于北緯26°56′726″,東經104°13′526″,海拔2 205m。前作為馬鈴薯,該地塊土壤肥力狀況、耕作水平上在威寧縣具有典型代表性。該試驗按方案要求已取基礎土樣,化驗結果待定。
1.2 供試品種與肥料
供試玉米品種為畢單15號。尿素為四川天華尿素,含N≥46.0%;過磷酸鈣為云南昭通昆華普鈣,含P2O5≥16%;碳酸鉀為四川產青白江鉀肥,含K2O≥60%。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設計,共14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m2(4m×5m),小區(qū)間不留走道,重復間留50cm走道,每小區(qū)種4個雙行,每行種12株,折合密度9.6萬株/hm2,窩行距0.4m×0.3m。試驗采用凈作雙行起壟地膜覆蓋。每個處理統(tǒng)一用有機肥15t/hm2作底肥,各處理施肥量見表1。
1.4 試驗過程
試驗用肥根據試驗設計要求在播種前1d由專業(yè)技術人員稱配混合于塑料袋內封口待用,追肥在大喇叭口期按同樣方法進行。試驗于3月29日播種,播種時采用凈作地膜覆蓋直播方式,每小區(qū)種4個雙行,每行種12窩,雙株留苗,折合密度9.6萬株/hm2。出苗后10日試驗地若有缺窩斷苗,則進行補苗齊苗,試驗的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氮肥(尿素)45%作基肥、55%作追肥,其他田間管理同常規(guī)。
1.5 測產驗收
在玉米成熟后擇時進行測產驗收(于10月2日測產),每小區(qū)取中間2個雙行測產,并取10株考種,折算處理產量,折干率按56%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及植株性狀表現
各處理隨氮、磷、鉀不同施用量植株性狀如株高、莖粗、穗長等不同,具體見表2。
2.2 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
根據測產驗收,各處理產量結果見表2。
將表2數據作DPS處理,得出玉米“3414”的復相關系數R=0.950 675,決定系數R′2=0.903 784,F值=18.786 5>1,說明該試驗效果明顯。回歸方程為:
y=496.743 6+18.735 1 N-10.903 0 P+2.9489 K-0.493 7 N2+1.276 8 P2-0.827 1 K2-0.797 7 NP+0.509 3 NK+1.193 8 PK根據優(yōu)化結果,目標Y產量最高811.10kg/kg/667m2,按單價1.00元計算,效益最大為811.10元/667m2。
3 結論
通過在威寧縣草海鎮(zhèn)小山土壤類型區(qū)不同氮、磷、鉀“3414”肥料試驗,結果表明,最佳施肥技術方案為:氮465 kg/hm2,五氧化二碳1 300kg/hm2,氧化鉀335kg/hm2,可在此類型地區(qū)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邵磊.夏玉米“3414”肥料效應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08(23):129-130.
[2] 王莉,王存言,劉洋.玉米“3414”肥料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1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