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艾
熱播的《赤壁(下)》中,趙薇飾演的孫尚香給該戲添加了許多搞笑成分。導演吳宇森讓她違抗兄令,寧去曹營做臥底也不嫁劉備,還不顧身份懸殊,與佟大為飾演的小兵孫叔材產生感情。
與電影中搞笑的角色相對,史書記載中的孫尚香其實活得沉重而深情。
雖然,最初她是孫權想招募劉備的一枚棋子,但與劉備的一段婚姻,或許也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在女子足不出戶的年代,她是極其獨特的一個人。生于帝王之家,自幼喜武,志向遠大,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對劉備這個一代梟雄,她肯定早有耳聞。倘若她不應此婚,憑吳國太對她的寵愛,誰也奈何不了她。
新婚之夜,劉備進洞房,見到尚香房中兩邊槍刀森列,侍婢皆佩劍,大驚失色。倘若是一個蠻橫的公主,倘若并非真心仰慕劉備,她完全可以恥笑他,將其晾在一旁。但善解人意的尚香卻命令將武器都撤去,讓侍婢解劍服侍。
此后,孫權用各種辦法讓劉備樂不思蜀。劉備與尚香在東吳甘露寺上比武藝,北固山頭觀天下,度過了一段完全放松的美妙時光。
當劉備決定回荊州重振大業(yè)時,因不舍尚香,在趙云催逼數(shù)次后,均不愿私自逃走,見到尚香也暗暗垂淚。這一切被她盡收眼底。她不光決定隨夫前行,還出策謊稱“到了年終,劉備要回江邊祭祖”,騙得了母親的放行。
作為母親寵愛的小女兒,棄家棄國而遠行,她內心難言的愧疚,隨著車馬揚起的灰塵紛紛跌落。
而對劉備恨之入骨的孫權,派兵急追他們。當劉備急得不知所措時,她有理有據(jù)地對追兵怒斥,說他們以下犯上,隨后,第二拔追兵再次趕來,尚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已嫁給劉備,今日歸去,并非與人私奔。即使我哥哥來,也得按理行事?!?/p>
為了愛情,她背棄家庭;而對家的思念和愧疚,又將成為她心頭難以彌合的傷口。劉備和孫權的矛盾越演越烈,一邊是夫家。一邊是娘家,任何一方的勝敗,都會令她痛徹心扉。即便尚香有十八般武藝,也化解不了這等難題。劉備又時常征戰(zhàn)在外,身邊陪伴她的只有幼兒阿斗。只身遠嫁,蜀人對她多懷敵意,昔日她是萬人之上的郡主,如今身處險地,心里的凄涼又能與何人言說?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欞,靜靜地映照著她的臉龐,也泛白了她的心事。尚香不禁想到年事已高的老母親,哽咽不成調。
之后孫權以母親重病為由,騙她歸家。她不知是計,當即揮淚如雨,愧疚掛念交織,恨不能立馬伺候在母親的床前,最后心急如焚地趕回東吳。即便此時,出發(fā)前她也是想到夫君出征在外,應先跟軍師說一聲,免得日后讓劉備掛念。心思細膩,對夫君的體貼可見一斑。
沿著歷史的脈絡,在《三國志·穆皇后傳》里還可以知曉,為了政治利益,大臣們曾紛紛勸劉備再娶吳氏。聰敏如她,必定也有所察覺。此后尚香不曾再回到劉備身邊,或許也有一份不讓夫君為難的大義。
而劉備冊封了自己死去的所有夫人,卻惟獨沒有給還活著的她一個名分。或許是他不曾諒解她,或許是對其兄長的仇恨。她能讀懂他的心思,他卻不念她的用心。
明代的毛宗綱先生在所著的《三國演義》批評本里曾說:夷陵之戰(zhàn),劉備大敗,有訛言“劉備戰(zhàn)死”傳入東吳,令孫夫人傷心不已,望西痛哭,最終投江而亡。
或許死才是這個剛烈而重情的女子最終的解脫。
在光陰的打磨中,劍戟最終將化做沉銅銹鐵。倘若她并非傳說中跳江而亡,而是寂寞終老,在漫長的后半生里,內心焚燒著的思念和無望,終會將昔日短暫的快樂漸漸湮沒?;蛟S她曾無數(shù)次登臨北固山,向西望,將自己站成一棵望夫樹。
世人皆言她勇猛剛毅,誰知那顆溫柔細膩女兒心?拋家棄國投奔愛,劉郎薄情與誰言?
在歷史的長河里,個人的情仇都是滄海一粟。亂世成全了她,又辜負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