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如
那年他22歲,她45歲,是九個孩子的母親,如果大兒子還活著的話,正好和他———新來的家庭教師同歲。
那時他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三流寫手,只能用一些假名發(fā)表一些低俗的小說。他的頭發(fā)常常是亂糟糟的,衣服總是不合身的,鞋帶永遠是松開的,胡子很長,牙齒脫落,說話時唾沫飛濺,在當時的社交場合,他永遠是人們笑話的一類。
而她的母親曾是王后的侍女,從小熟悉宮廷生活,學會了上流社會的禮儀,家庭富有,聲望顯赫,優(yōu)雅高貴,溫柔大方。
他對她一見鐘情,發(fā)瘋般地愛上了她。
愛情就是這么神奇,年齡不是距離,從古至今,從來就不是。在他強烈的愛情攻勢下,在他火一般的情書的轟炸下,再冷漠的心也會被融化。她從那如火的情書里看到了他的一片真情,從字里行間里看到了他過人的才華,她相信,他會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他會寫出當代最偉大的作品的,這一點當時沒有一個人相信,包括他的母親。
只有她獨具慧眼。
他們相愛了。和一個比自己的歲數(shù)要小一半的男子戀愛,注定是要引起天昏地暗、風云變色的,可是既然愛了,就不管人世間任何的流言飛語,蜚短流長了。她不僅愛他,還是他精神上的導師。她勉勵他、幫助他、指導他,她給他提供創(chuàng)作素材,培養(yǎng)他藝術鑒賞的能力,甚至在他的手稿上一字一句地指出哪些寫得好,哪些不好,哪些要重寫,哪些要修改。在愛情的滋潤下,他才思泉涌,一口氣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從此一舉成名。
她不僅是他的情人還是他的知己,不僅是他的母親還是他的伴侶,她不僅給了她真摯的愛還具有寬厚大度的胸懷。
榮譽接踵而至,美女也如影相隨。她痛苦,但是不嫉妒。愛他,理解他,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她永遠不求自我,她永遠不考慮自己,只考慮他;她知道,對他而言,僅有美貌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閱歷,需要金錢,需要地位,需要身份,有了這些,再加上激情,才能滿足他的強烈的欲望和虛榮,才能給他的偉大創(chuàng)作提供素材。她鼓勵他去征服一位又一位王室貴婦,用激情寫出一部又一部不朽的著作。她甚至教給他處世之道:為所有的女子效勞,只愛其中一個。
他們的愛情持續(xù)了10年。她知道自己的健康急劇惡化,再也給不了他歡樂,于是為了愛,寬宏大量的她主動提出終止這種密切的關系,他們成了心靈上的朋友。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多少個夜晚,她翻閱著他寫給他的情書,回憶著甜蜜的往昔,多么想再見他一面,但是她又不允許他來看她,因為她想給他留下美好的一面,直到彌留之際她還深深地眷念著正在燈紅酒綠的那個他。
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的女人,為了成全一個一無所有的男子的初戀,為了實現(xiàn)他要做“文壇中的拿破侖”的夢想而甘愿奉獻出自己的所有,這是怎樣的刻骨和銘心!
明知愛人多情風流,背叛對自己的誓言,與很多女人有染,卻依然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寬容大度,無私奉獻,這又是怎樣的銘心和刻骨!
他把她寫進了他最喜歡的小說里:“一位天使,宛若黝黯葉叢中的百合花,是黑暗中燦爛的陽光。為天地而生長,滿谷飄溢著她美德的馨香。”
因為愛情,德?貝爾尼夫人,得以永存。
因為德?貝爾尼夫人,巴爾扎克才得以成為大師。
(流星雨摘自《新安晚報》圖/侯緯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