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 李玉珂
一、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本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以“喝水”為線索,描繪出烏鴉機靈、可愛的形象,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文中插圖形象、色彩豐富,有助于學生觀察、想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八個生字;學寫九個生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和探究性學習,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在遇到困難時認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教法分析
根據(jù)小學生喜歡想像和教材的特點,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演示法、體驗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四、學法指導
為了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與探究性學習方式來學習,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觀察和思考。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質(zhì)疑導入新課
1.出示烏鴉圖。質(zhì)疑: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對它有哪些了解?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的思維非?;钴S。如此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像都被調(diào)動起來,孩子們紛紛舉手投入新課的學習中。
2.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記住“喝”字。思考:看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fā),問題大門打開了,他們會提出:烏鴉為什么想喝水?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喝完水后烏鴉的心情怎樣?孩子們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自學課文。
(二)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由于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很多有趣的課文,認識了許多生字,所以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掌握了很多識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自行解決生字。對學生提出的自學要求是:借助拼音讀通課文,遇到長句多讀幾遍;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讀懂課文,認真思考。(生字學習中我采取“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讓學生一起認識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找:老師準備生字卡片讓學生組詞,重點區(qū)分“喝”和“渴”字)
(三)直觀演示、理解全文
1.解答疑惑,繼續(xù)質(zhì)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你又有哪些新問題要問?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新和進取精神,對課文的質(zhì)疑可以使學生在思考 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guān)鍵詞統(tǒng)領本段??勺寣W生先做動作,烏鴉飛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嘴大”等原因。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分組演示烏鴉喝水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體會小烏鴉的機智。讓學生明白在遇到困難時,只要用心觀察、善于思考就能解決問題。
4.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相繼提出你還能幫助小烏鴉想出更好的辦法嗎?孩子們通過動腦思考很自然地想到把瓶子傾斜、請小伙伴幫忙等辦法。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加上動作、表情,并借助板書邊演邊背。
六、板書
烏鴉喝水
到處找水 喝不著水(著急)喝到水
(遇事動腦筋、想辦法 )
七、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看圖觀察、課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烏鴉的聰明,養(yǎng)成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
八、教后反思
在課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一句,我啟發(fā)學生思考烏鴉會去哪些地方找水?哪個詞語說明找的地方很多?該怎么讀?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多么不容易。烏鴉終于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讓學生讀出高興、興奮的語氣??墒牵瑸貘f喝不著水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把烏鴉失望、著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通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喝不到水時的失望。學完這段時,讓學生通過再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體驗烏鴉喝著水的過程,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讀、做、說的過程中學習著、快樂著。
不足的地方:由于本人課前預設不夠充分,課堂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還不夠到位,有待今后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