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慧
以往的教學和教材編寫是以語法知識為線索,教學中突出語法知識教學,教材中會話、課文、單詞、練習題也圍繞語法項目的先后順序進行編排。這樣學生雖然能夠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語法知識,但卻與語言的交際性為語言的最本質(zhì)屬性理論相悖,影響了學生語言技能的形成和學習興趣的提高,這也是造成學生口語交流能力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把以“語法知識為線索”改為以“主題為線索”的方法,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以主題為線索的教學,就是每次教學都設(shè)立一個主題,確定相應(yīng)的主題活動,讓語法為主題服務(wù),使學生通過各種貼近生活的主題活動,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學以致用。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總有想說點什么、做點什么的愿望,這對學習俄語是非常重要的。
開展以主題為線索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把上課的題目、內(nèi)容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yōu)閰⒓又黝}活動做好準備。學生要準備上課時使用的如玩具、圖片等各種物品,以及為主題活動服務(wù)的各種相應(yīng)的文字材料,學生甚至還要去查閱文學作品、詞典、參考書和科普資料等。
例如:在“商店購物”的主題活動中,扮演顧客的學生必須要詢問他所需要的商品的價格、尺寸等,而扮演售貨員的學生必須要回答“顧客”的問題并介紹自己的商品。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學生往往都能十分認真地完成自己的角色,因為在平時他們難得有機會體驗類似的生活,活動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愉悅。而與活動過程相伴而生的各種情感,正是促使學生參與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概括來說,在俄語教學中實施以“主題為線”教學方法有以下優(yōu)點:
1.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過去教學中以語法為線索的模式,從重點講練語法轉(zhuǎn)為重點在主題活動中進行外語實踐應(yīng)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能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訓練學生綜合運用俄語的技能和技巧。
3.能把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教學內(nèi)容,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和感受語言。使他們學之能用,學之即用。
4.這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一方面是與具體教學任務(wù)相聯(lián)系的真實行為,另一方面,這些行為又帶有假設(shè)、虛擬的特征,有游戲的性質(zhì),因此學生可以擺脫在真實環(huán)境中怕?lián)熑巍⑴率芰P的壓力,可以自由想象和發(fā)揮,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言語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這一教學方法對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嫻熟的聽、說、讀、寫技能以及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要求教師在知識面上,在課堂組織技巧上,在對學生的引導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儲備。因此,這種以主題為線索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程度,因地制宜地加以使用,也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責任編輯李婧)